百威亚太终止上市,港股年度最大IPO为何泡汤?
财经
财经 > 证券 > IPO > IPO观察 > 正文

百威亚太终止上市,港股年度最大IPO为何泡汤?

文| 周玥

7月14日晚间,百威亚太在港交所发布了公告,已决定全球发售及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计划在此刻不予进行。

换句话说,就是百威亚太终止上市,IPO计划泡汤了。

图片来源:百威亚太公告

图片来源:百威亚太公告

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霸主”百威英博在亚太地区的子公司,百威亚太从发布招股说明书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但是,尽管百威亚太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也获得了港股年度最大IPO的地位,却自己将一手好牌打烂,最后终止了上市的计划。

那么,港股本年度最大的IPO计划为何会泡汤呢?

首先,从招股说明书公布的第一天起,百威亚太就因为债务、巨额商誉、募资用途等问题备受争议。

在尺度APP内容组发布的《百威亚太推迟IPO定价!131.87亿美元商誉压顶,还得“替母还债”?》一文中,我们就提到了百威亚太在招股说明书中暴露的几个问题,即自身负有26.34亿美元的债务总额,面临着131.87亿美元商誉压顶,筹资用途竟然是替公司还债。

而在这几个问题中,让市场纷争不断的,则是百威亚太一开始就写明了筹资净额将全数用于偿还母公司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百威亚太的上市也被解读为替母公司还债,甚至有人戏称为“母债子偿”。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其次,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百威亚太并没有设立基石投资者。

一般来说,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其实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前景的肯定,因此对市场的信心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相应的,基石投资者也需要承诺购买,且上市后锁定3到6个月。

但是,在百威亚太这次的招股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并没有设立基石投资者。这或许是因为在此前百威亚太对这次的招股有着过分的信心,认为不需要基石投资者也可以足额募资,又或许是因为百威亚太的募资用途是替母公司还债,导致它很难找到好的基石投资者。

最后,或许是因为百威亚太招股时的定价过高。

据媒体报道,据中泰国际(香港)策略分析师透露,一边是管理层要价太高,一边是机构投资者认为估值过高要求降低定价,双方都不妥协,于是选择终止IPO。

今天,香港交易所股价下跌1.5%,盘中一度下跌2.2%至一个月低点。而这这或许也和百威亚太终止上市有关。据悉,百威英博取消原本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的子公司上市计划,使得香港交易所原指望的年内IPO总量瞬间缩水一半。

其实,早在最终定价迟迟没有公布时,我们就发文质疑过百威亚太是否还能顺利上市?没想到,短短几天,就传出了百威上市计划最终泡汤的消息。

作为今年备受预期的港股年度最大IPO,百威亚太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还踩中了今年最火爆的消费股、“抽烟喝酒”的行情,但最后却落得了个终止上市的下场。

百威亚太的IPO泡汤,可以说给股民们和提交了上市材料的公司都敲响了一记警钟。

在市场越来越成熟、信息披露越来越全面的情况下,对于募资的用途和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企业还是应该更为慎重。毕竟,股民们投资投的是对公司前景的预期,如果一家公司上市就是为了“替母公司还债”,恐怕很难让机构投资者和股民信服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