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提名IMF总裁候选人 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仍将被美欧掌控?

欧盟提名IMF总裁候选人 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仍将被美欧掌控?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在人事任命上,向来存在“世界银行美国行长”和“IMF欧洲总裁”的“潜规则”。

据彭博社报道,8月2日,欧盟28国财政部长决定提名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候选人。

按照原计划,IMF总裁的第二任期要到2021年结束,但IMF总裁克里斯提娜·拉加德于7月获得欧洲央行行长提名,并提出卸任IMF总裁一职。

因此,IMF不得不开始考虑继任总裁人选,并要求各国9月6日前提出人选,10月4日确定新总裁。在过渡期间,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担任代理总裁。

难题不止一个

格奥尔基耶娃来自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曾于2014年担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以来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她倡导性别平等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果格奥尔基耶娃在秋季赢得IMF委员会的支持,她将接替拉加德成为新任IMF总裁。

据路透社报道,当天的候选人角逐在格奥尔基耶娃和欧元集团前主席戴塞尔布卢姆之间展开,前者以56%的支持率胜出。

根据规则,获胜候选人不仅需在欧盟28个成员国财长投票中获得55%以上的支持率,而且投赞成票的国家合计人口不应低于欧盟总人口的65%。

但支持格奥尔基耶娃的欧盟成员国,人口仅占欧盟总人口的57%,没有达到规定的65%。为此,欧盟各成员国又争执了两个小时,最终于当地时间8月2日深夜,以戴塞尔布卢姆主动宣布认输的结果告终。

目前,格奥尔基耶娃还面临一个难题:IMF对新总裁设有年龄限制,即上任时应小于65岁。而格奥尔基耶娃将于8月中旬迎来66岁生日。这意味着,IMF可能为此修改上述年龄规则。

选拔机制仍遭质疑

IMF存在的目的是稳定各国货币,监察外汇市场,与世界银行同为世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根据目前的国际惯例,IMF通常由欧洲人领导,而世界银行通常由美国人领导。自1945年IMF成立以来,历任的11位总裁皆为欧洲人,其中法国人就占了近一半。

目前,美国仍掌握着IMF最大的投票权,为16.52%,随后是日本(6.15%)和中国(6.09%),但欧洲国家加在一起掌握了IMF 21%左右的投票权(如算上英国则为25.5%左右)。

美国未对IMF总裁人选明确表态,有人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提名美国人担任这一职位。

在上月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曾高调称赞格奥尔基耶娃,对她十分认可。但也表示,IMF不是绝对由欧洲领导。

一位欧盟部长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现实情况是,没有现成的经过考验的欧洲多面手。”

《卫报》的一篇报道质疑IMF运行程序的民主性和机构固有问题。随着美国政府放弃贸易多边主义并对全球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IMF这些主要机构更有理由采取一种包容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方式来选择新总裁。新总裁的人选是对世界展示其全球性的很好机会。如果不在民主原则上运行,IMF如何实现致力于可持续增长和减少贫困的目标?

记者李曦子实习生杨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