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央行发福利放大招,贷款要“降息”啦?!
财经
财经 > 宏观 > 政策 > 正文

周末重磅!央行发福利放大招,贷款要“降息”啦?!

经济之声

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为降低实际利率放大招。

新LPR形成机制主要有四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什么是LPR?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介绍,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央行最新口径,LPR已经悄然更名。目前LPR的官方中文名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为什么要完善LPR形成机制?

央行有关负责人: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

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完善LPR形成机制,与降低实际利率之间是啥关系?

央行有关负责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

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 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 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对于市场来说,LPR究竟意味着什么?

目前,我们的市场是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商业银行的贷款报价主要参考贷款的基准利率。但专家表示,当前的市场利率明显下降,但是贷款利率并没有相应回落,实体经济对融资成本下降的感受也并不明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这次的改革就是以将它跟贷款基准利率脱钩、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加点的方式来形成一个新的LPR利率。 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利率的水平。

责编:李 莹

编审:刘志军

内容综合: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央视财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