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局,老把戏!“两桶油”双双辟谣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新骗局,老把戏!“两桶油”双双辟谣

你中招了吗?

如果看到有人在微信发“红包”,你会不会随手就直接点开呢?当心了!没准儿这当中就隐藏诈骗“陷阱”。

近日,环环发现有一条信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庆祝中石化营收破千亿,全民派发礼金”。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真的靠谱吗?

事实上,早在9月11日,中国石化已通过官方微博澄清:拜托造谣专业点行不行?!中石化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就达到1.5万亿元,数学就学到千亿吗?请再大胆一点!

到这里,事情显然很清楚了: 的!

然而,环环发现,这项骗局花样颇多,骗子还同时假冒了中国石油的名义。

继中石化澄清谣言后,中石油也于9月11日通过官方微博澄清:“庆祝中石油上市10周年,全民派发礼金”是假的,丧心病狂的骗子不要再拿中国石油为名头行骗了!

通过网友的留言,环环发现这项骗局扩散速度很快且涉及范围广,许多人都在朋友圈见到了此类消息,甚至差点被骗。

今日,环环发现这个骗局依然在朋友圈传播,且又换了新说法,从“庆祝中石油上市10周年”变成了“庆祝中石化上市10周年”。

9月14日,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回应称:中国石化从未举办过该活动,活动相关信息也不符合事实。2000年、2001年中国石化相继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上市,上市时间近20年,在《财富》500强排名从2000年第58位攀升至2019年第2位。今年8月,中国石化在香港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就达1.5万亿元,远远高于活动中所说的“破千亿”。了解中国石化可靠信息,请关注中国石化网站、微博、微信等官方渠道。另外,针对此事中国石化将向公安机关报案。

也许,很多人和环环一样感到疑惑: 这类骗局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呢?

对此,有一位网友告诉环环:“这条消息我是在朋友圈看到的,而且还有朋友转发给我,我打开一看是个红包,底下还显示有人已经领取了几十块钱,我就信了。”

可见,骗子正是利用了人们不假思索和贪图小利的心理,才能利用社交网络如此迅速的传播。

那么,这种骗局究竟是如何行骗的?受骗的人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损失?

对此,一位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士提醒道:“不法分子可能会在微信等APP互动界面中嵌入 钓鱼网址,一旦用户打开链接,其个人信息便被盗取。微信红包更被众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人也许就潜藏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或朋友圈中,通过分发嵌入钓鱼网站、木马程序下载地址的红包,盗取用户信息,甚至控制用户手机。”

其实不难发现,此类“发红包”骗局由来已久,且换汤不换药。每次只是换个说法,重复上演老把戏,但仍有很多人相信、受骗。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骗局的一些基本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规避风险。

安全提示:六种“红包”不能抢!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2、分享链接抢红包系欺诈。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4、高额红包不可信。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5、警惕“AA红包”骗局。还有一种“AA红包”也要警惕,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微信红包有自己的专属橙红色界面,不需要进入AA收款界面;另外,用户收红包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点击领取就能存入微信零钱包。

6、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因此,切勿轻易点击微信群中来历不明的红包、优惠券等,以免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骗局也在不断更新,面对狡猾的骗子,人们常常感到防不胜防。但是环环认为 ,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骗局必将没有容身之处。

来源:环球网/秦阿琪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