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 美好生活的狂想曲

“未来社区” 美好生活的狂想曲

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写道:“城市是人员和公司之间物理距离的消失,它们代表了接近性、人口密度和亲近性。”他不惮用三百多页的篇幅告诉读者“城市是我们最伟大的发明,它让我们更加富裕、聪明、绿色、健康和幸福。”这一主题看似简单激进,但也反映了当下不少人对“城市”的朴素愿景。

在爱德华的观点里,“真正构成城市的不是砖石水泥,而是人的血肉”;而当我们对“城市”这一载体进行降维处理,将它浓缩成一个几百人的小型群落时,关于它的布局就会有无数种设想。

“未来社区”,就是这么出现的。

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想出关于“未来”的无数种衍生物:人工智能、大数据甚至各种光怪陆离的黑科技…那么,“未来社区”究竟是什么?它会不会只是一张遥不可及的蓝图?它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又构筑了一个怎样的社群?

也许通过下面这几个维度的故事就可窥见端倪。

未来社区是放眼全球的理想图景

关于“未来社区”的探索和构建在全球范围内其实早有先例,赤道附近的新加坡就可以算一个。

新加坡“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源于新加坡政府1965年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与探索,如今已成为新加坡城市名片的成功写照。

“邻里中心”以本区居民日常生活为中心,全部设施满足人们在住所附近寻求生活、文化交流的需要,构成了一套强大的家庭住宅延伸体系。在这一体系下,“菜场、超市是厨房的延伸;浴室、洗衣房是卫生间的延伸;影院、茶座、歌舞厅是客厅的延伸;图书馆、阅览室是书房的延伸”。

而随着“未来社区”概念的日渐清晰,邻里关系也开辟出更多更具包容性的场景——加拿大Quayside未来社区、日本共享住宅。除此之外,国内的“未来社区”也在不断探索“熟人社区”建设的最佳打法。

同样还是新加坡。位于新加坡的海军部社区身处一片地势很高的乡村绿地,居民们每天聚在这里锻炼、聊天或照料社区农场;海军部社区植被丰富,郁郁葱葱的树冠不仅吸引了蝴蝶、小鸟等诸多野生动物来访,还创造了低温小气候条件,消散了这座城市的热岛效应。

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里居然能生长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群落,不少专家学者也颇有感慨—可以说,“未来社区”里关于绿色生活场景的表述无疑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本。

未来社区是黑科技构筑的神奇小城

未来社区理想图景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被誉为“广东硅谷”的潼湖,就坐落着一个“智慧小城。”

去年9月28日,碧桂园集团潼湖科技小镇第一期正式开园;小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也是广东省首个以科技冠名的小镇。初进小镇时,人们很容易就会被鹭鸟纷飞的原始生态自然景观吸引,甚至很难想象这个傍水而建的社区会与黑科技、智能物联网等极具“未来感”的词汇有所联系。

然而往小镇更深处走,接二连三的黑科技体验着实让一众体验者猝不及防。从具备问询、引路、讲解功能于一体的云帆机器人到随时待命的送餐送货机器人,从引入人脸识别的“智慧餐厅”到随处可见的无人便利店、无人零售车,甚至智能化的垃圾箱…对于参观者而言,“黑科技”似乎渗透了整座小镇,然而这仅仅是碧桂园科技小镇最表象的肌理,驾驭整座小镇智能化运转的实际上是来自小镇的“智慧大脑”。

何谓“智慧大脑”?

谈及“智慧社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脸识别进小区、智能巡防识别不法分子、智能车位系统精准定位等场景;如今,这些智慧化场景在社区里随处可见,AI与社区服务结合早已不是太阳下的新鲜事,但在孵化社区“大脑”方面,碧桂园还是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早在去年6月,碧桂园服务就与腾讯共建了国内首个“AI+服务”社区,通过签署“共建人工智能社区”合作协议,将科技产品、物联技术及物业服务深度融入了生活。

碧桂园孵化的“AI+服务”并不是一块普通的“大脑”,在前端层面,腾讯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了碧桂园社区的安防领域,在碧桂园所有的小区里都实现了一键巡逻。

未来社区是信息化工具的新探索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卖的不仅仅是房子,而是一种人们会爱上的生活方式”,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兼研发设计中心总经理、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院长李焕端曾表示,碧桂园正在进行一项带有“互联网+”基因的设计方案探索。

为此,碧桂园在设计系统内部成立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团队,是指对建筑全生命期各种工程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一方面,人人都希望一种“以我为本”的生活,借助BIM工具可以更加个性化,在设计之初给人们预留空间成为自己房子的设计师;一方面,也能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让人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装修消费花在了哪里、设备的生命周期以及实现智能化的资产管理。

更多有关未来社区的想象,正在专业设计师的手中成为现实,在新型的信息系统的加持下成为现实。

刘竞翔就是这样一位设计师。只看履历的话,他算得上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但如果要说他和其他年龄相仿的设计师有什么不同的话,在他身上具备沉迷工具钻研的理性魅力。

2016年,竞翔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同年来到碧桂园设计系统成为了一名设计师;除了用CAD画图,竞翔还沉迷于钻研建筑上的新奇技术,比如BIM和参数化设计。BIM这一晦涩的概念在竞翔手里摇身一变成了“偷懒”的工具,令他在设计上拥有更多大胆又不失创意的想法。

在竞翔眼里,BIM从设计到施工完整实施的情况下优势显著,“这个我以前尝过甜头,Revit(用来支持BIM理念、设计阶段应用于建立模型的软件)很多功能包括同步设计,排图,输出门窗、墙体、材料明细等,对施工图和计量很有帮助,另外Revit本身是基于美标开发的,当时按美标出图用起来非常舒服。”

碧桂园的很多项目——包括树山展览馆改造、南京G98地块项目博物馆,以及汕尾C1地块商业Mall等都可以窥见BIM的影子,而竞翔除了将擅长的手艺派上用场,也在一步步向踏实的建筑师方向成长。

在刘竞翔眼中,“设计是有生命的”。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与周围的空间、自然或人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古往今来,那些著名建筑之所以为人所熟知,不仅在于其外观上的壮美、技巧上的高超、结构上的玄妙,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一种隐约的、内敛的、凝固的时代气质。

共创未来社区,许下未来契约

电影《第五元素》里的未来纽约市充斥着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垂直的立体式交通,无数廊道联结在这个巨型城市构架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折衷主义风格。这或许是大多数听到“未来社区”并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脑海中会浮现的画面。

在人类大脑有限的认知里,“未来社区”是个新鲜的概念,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未来社区”究竟什么样,也没有人先知先觉。但正如前文所述,国内外政府、责任企业和杰出青年在未来社区建设和发展上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已不再遥远。

今年9月起,凤凰网联合碧桂园集团举办以“做美好生活的设计师”为主题的“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大赛。这是国内首个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的青年社会设计赛事。通过汇聚专家、名师、企业、专业机构、媒体的力量,调动青年创意思维,参与碧桂园的社区建设,围绕更美好的邻里关系、更美好的人与安全、更美好的人与设施、更美好的人与健康 、更美好的人与环境,设想未来社区的创新之处,设计未来社区的形态、服务、设施。

10月,将开启若干工作坊活动,邀请到国内一流高校社会设计团队、相关领域专家和博意设计院专业人员,共同探讨未来社区的设计方向,互相交流经验,如何促进更美好的邻里关系、更美好的人与安全、更美好的人与设施、更美好的人与健康 、更美好的人与环境,一同创造为“人“而设计的未来社区设计作品,助力美好生活的实现。

让可持续变得可参与,展开美好生活的狂想曲。 “未来社区”,其实就在不远的将来!

更多赛事详情,请关注凤凰网“做美好生活的设计师”——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大赛专题:http://news.ifeng.com/wwwh5/special/sjskhd/?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