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创始高管落马 陈宇龙能给吉林银行“新生”吗

3名创始高管落马 陈宇龙能给吉林银行“新生”吗

内容来源:核心价值发现者

吉林银行前后两任董事长被查,高管前腐后继背后,吉林银行经营上严重依赖同业投资,再加上内控失效最终导致发展陷入死循环。

金融反腐风暴再下一城。11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据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吉林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而在七月份,吉林银行资深副行长王安华也因严重违法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如果加上此前被判刑的田学仁多位高管,吉林银行的创始元老级高管落马达到3名。

高管“前腐后继”也引发了吉林银行业绩的波动,缺乏同业贡献的吉林银行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63亿元,降幅接近50%。

净利润遭腰斩的同时,吉林银行资产质量堪忧。数据显示,2017年末、2018年末以及2019年中期,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2%、2.82%以及2.86%。资产减值更是从去年同期的1.81亿元增长至22.48亿元,同比增长了11.42倍。

两任董事长先后被查,内控形同虚设,火速接任的陈宇龙能否给久病的吉林银行开出良方,让成立12年有余的吉林银行焕发新生?

多位元老级高管腐败被查 吉林银行久病丛生

继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副行长以及内蒙古监管局党委委员刘金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后,11月18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吉林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吉林银行第一次高管腐败落马。2018年12月份,吉林银行原副行长王安华遭调查。2019年7月,王安华因收受巨额财物,与私营企业主大搞权钱交易,生活上腐化堕落,大搞权色、钱色交易等,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收缴违法所得,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据公开资料显示,吉林银行于2007年10月,在原长春市商业银行基础上重组设立。目前,吉林银行在吉林省内9个市州和大连、沈阳拥有11家分行,一家分行级专营机构,378个营业网点,发起设立10家村镇银行、一家贷款公司,参股一汽汽车金融公司。

重组后的吉林银行由田学仁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安华则一直担任吉林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的职位。不过好景不长,2011年田学仁因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2013年10月10日,北京一中院对吉林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学仁受贿案一审宣判,认定田学仁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据了解,田学仁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钱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919万余元。

此次被查的张宝祥则在2000年12月-2006年1月,先后任长春市商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长、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在2014年又回到吉林银行,从2014年7月起,开始担任吉林银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

从发现网记者梳理的信息可以看到,他们均属于吉林银行的“元老级”高管。吉林银行两任董事长先后落马,元老级高管倒下了3名。

对于吉林银行董事长连续被查,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吉林银行的治理结构本身存在漏洞。吉林银行在治理制度设计、监管制衡机制的推进方面存在一些亟须完善的地方。信息显示,吉林银行重组后,除了田学仁担任董事长外,行长一职唐国兴担任。但是董事长过于强势,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演变成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缺乏相应的监督。这个局面在田学仁落马后,也没有得到改观。

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张宝祥重新回归吉林银行后,曾提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愿景,并且对公司治理结构作了一些完善。但最后张宝祥还是倒在了腐败的路上。

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挫 资产质量持续裂变

发现网梳理的数据显示,2007年重组后的吉林银行资产规模仅为514亿元,随后,吉林银行靠着同业资产规模迅速做大,到2012年末,吉林银行的总资产达到1601亿元。在同业业务大力推动下,吉林银行资产规模继续飙涨,平均每年增长达747.74亿元。

2013年-2016年,吉林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2622.37亿元、2837.83亿元、3575.33亿元、4322.34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不过,随着监管对同业业务的重点打击,吉林银行资产规模出现连续缩水的情况。2017年-2018年,吉林银行总资产分别为3925.50亿元、3618.51亿元,总资产同比降低9.18%、7.82%。资产规模下降的同时,同业存单余额出现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同业存单余额分别为808.79亿元、500.99亿元,同比降低37.82%、38.06%。

资产规模持续缩水的同时,吉林银行业绩迅速变脸。2018年吉林银行净利润仅为11.57亿元,与2017年30.5亿元相比,降幅高达62.07%。

吉林银行2019年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89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40.08亿元增长16.99%;净利润由2018年上半年的15.48亿元,猛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7.85亿元,降幅高达49.29%,几近腰斩。

营收大幅下降的同时,吉林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不良率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末、2018年末以及2019年中期,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2%、2.82%以及2.86%,不断攀升。相对应的,该行今年6月末的拨备覆盖率为150.97%,接近监管要求的120%-150%红线。

此外,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剧增。2018年度资产减值总金额为34.14亿元,对比2017年的10.07亿减值,同比增加236.03%。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该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依旧增长迅猛,从去年同期的1.81亿元增长至22.48亿元,同比增长了11.42倍。

内控风险管理堪忧 高管以权谋私问题依然存在

回看吉林银行的发展,可以发现造成吉林银行经营困局的原因,除公司治理体制外,和吉林银行的内控管理、信贷审核机制的粗放式经营也有较大的关系。

实际上,在张宝祥被宣布调查的11月1日,裁判文书网发布刑事判决书,吉林银行大连分行遭骗贷5.8亿元。案件信息显示,大连长波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在4年之间虚增利润14亿元,而为其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没有对企业账目进行实地审查及对相关数据函证的情况下,依据该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便出具了审计报告。

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大连长波物流有限公司从吉林银行骗贷5.8亿元,该贷款至今逾期未还,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该贷款本息损失至少6.54亿元。

而在内控管理方面,在2016年,吉林省委第三巡视组还指出,“吉林银行信贷风险与廉政风险并存,一些高管存在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私利等问题”。

近两年以来,吉林银行因违规处置不良资产,以及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不准确,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不实等被银保监部门多次重罚。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7月18日,吉林银行大连分行因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不准确,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不实,被大连银保监局罚款人民币50万元。

据发现网不完全统计,吉林银行2017年至今因违规收到罚单超27张,处罚金额累计400万元。违规的原因主要包括贷款五级分类不准、虚假转让信贷资产、信贷业务违规等。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信贷资产质量仍呈现区域分化。吉林省自去年年中开始,不良贷款率在4%以上。2019年一至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18%、4.05%、4.07%,三季度末较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不过仍高于其他地区。

金融业要进一步加强合规建设,增强治理能力,做到“管住人、看住钱”。11月2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广州出席国际金融论坛第16届全球年会指出。

2014年吉林银行就曾在年报中提到,争取三年左右时间上市;随后,在2015年年报中,该行称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壮大资本实力,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早日实现上市发展,又将上市时间延迟至未来5年。如今张宝祥陷入腐败案,吉林银行上市何去何从?

在张宝祥被查后,11月20日,吉林银保监局网站发布任职资格批复显示,核准陈宇龙吉林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接替张宝祥。公开资料显示,陈宇龙原为吉林银行行长,曾任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随着吉林银行新任掌门人陈宇龙的到来,吉林银行能否开启新的征程?(发现网记者 罗雪峰 周子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