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药业IPO:子公司环保、安全硬伤不断,被质疑研发实力不足

东亚药业IPO:子公司环保、安全硬伤不断,被质疑研发实力不足

作者 | 花朵财经

花朵财经持续关注东亚药业IPO过程。时隔半年之后,11月29日,还差79年就会成为百年老店的东亚药业,收到发审委的首发申请第一次反馈意见。

情况不妙!

1

花朵财经过往关注焦点回顾:

花朵财经在2019年11月7日,曾经关注东亚药业IPO过程,当时我们就质疑公司净利翻番,但供应链问题严重,并且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东亚药业IPO冲击科创板 研发后劲不足 大供应商疑点重重》

  • 深耕国内外抗生素市场,营收平稳增长,净利波动翻翻;

▲数据来源:iFinD数据

  • 上游供应链不稳定:报告期内“幽灵”供应商频现,供货“专一”金额巨大;

  • 较于可比公司,研发实力有限,研发能力受限,新药储备较少,部分主销产品批文即将到期。

11月29日的问询函中,对花朵财经关注的焦点都进行了问询。据花朵财经总结,此次问询函涉及三大方面共计53个问题,分别是规范性问题(24)、信息披露问题(22)以及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7),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重点问题确实值得投资者深挖研究。

2

上下游公司问题众多,子公司也不省心

花朵财经在《东亚药业IPO冲击科创板 研发后劲不足 大供应商疑点重重》中已经指出,东亚药业报告期内涉及多个“幽灵”供应商。

什么是“幽灵”供应商?

花朵财经认为,突击成立,突击注销,年产能却远超千万,有效在册员工却近乎为0的供应商,都可以被归类为“幽灵供应商”。因为只有大股东的鬼使神差,才可能完成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幽灵供货商一:

▲数据来源:企查查

河北宁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极生物”)。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向东亚药业供应1153.85万元以及2617.85万元的原材料,始终位列前五大供应商头部位置,据企查查披露正式员工人数为0。

幽灵供货商二:

▲数据来源:企查查

上海凯莱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莱药业”),2009年成立,在2016年向东亚药业供应2450.68万元的原材料,位居东亚药业第二大供应商。供货两年后,凯莱药业在2018年注销。据企查查信息披露,凯莱药业缴纳社保的正式员工人数仅为4人。

宁极生物和凯莱药业都是东亚药物的主要供应商,年供货金额巨大,但占公司总的营业成本比重甚微,顶多只有5%左右。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的供给总额加一起也仅能达到25%上下。我们以东亚药业2018年的营业成本采购总额14634.87万元来计算,剩下的75%,即1亿多的采购额中,有多少类似于以上两家的“幽灵”公司,恐怕只有东亚药业才了如指掌。

供货商魅影重重的公司,您放心投么?

不得不说,东亚药业在供应商问题上真是频繁遭遇“水逆”,除了“幽灵供应商”外,其报告期内前五大的其他供应商也是频频踩雷环保问题:

在2017-2018年度,东亚药业主要供应商名单中,还有一家内蒙古常盛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常盛”)。它和河北宁极生物同属于常盛制药集团旗下。

内蒙古常盛问题众多,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因违规排放臭气、废气以及烟尘等受到当地环保部门多次处罚。

▲数据来源:企查查

此外,据相关媒体报道,2014年5月24日,在内蒙古常盛制药车间内发生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两名员工死亡,当地安监及公安部门均介入调查。

2017年东亚药业最大供应商——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在当年以2599.36万元的供应额,占据东亚药业营业成本的5%。该公司在2015年-2018年间,曾因违规排放污水(COD超标)、违规排放废气以及未按照标准严格处理和安放危险废物等问题,受到当地环保等部门的多次处罚。

▲数据来源:企查查

浙江中欣氟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欣氟材[002915]”),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6年-2017年分别向东亚药业供应了1661.22万元以及1503.69万元的原材料。中欣氟材的全资子公司高宝矿业(福建高宝矿业有限公司)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被当地环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处罚,原因都是由于私自排放污水和不重视安全生产等问题。

▲数据来源:企查查

提到子公司,看样子东亚药业这个年是过不好了。监管部门在第一次问询中,就其子公司出现的各类环保问题等进行了问询。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东亚药业旗下共有江西善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右手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东亚医化进出口有限公司等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

▲数据来源:企查查

其中,2016年10月,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曾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处罚并责令整改。

2017年7月,江西善渊药业有限公司前身元盛生物曾因违规排放尾气等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处罚并责令整改;

同年的10月,元盛生物再次因环保问题收到罚单。

除了环保问题,不省心的子公司们还在安全生产问题上,为东亚药业屡屡找麻烦:

2016年,东邦药业除了被环保部门处罚外,曾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一名生产工人死亡。后经调查,因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事实清晰,受到当地安监部门处罚,罚款23万元并责令整改。

▲数据来源:企查查

2018年江西善渊药业有限公司同样因未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受到当地安监部门处罚,罚款10万元并责令整改。

供应商问题不断,子公司又频频引火上身,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东亚药业怎敢递交招股书呢?

不重视环保和安全生产的企业,在A股市场落实社会责任一票否决制的今天,您敢投么?

3

研发能力备受质疑,发审委多重发问

花朵财经在11月7日的相关报道就已经指出,原研药的生产和研发,具有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高,准入门槛高的特点。即使在行业内站稳脚,也需要毫不间断的科研投入来拓宽企业的护城河。

平心而论,花朵财经纵观国内外原研药IPO企业,没有任何一家的研发投入和东亚药业一样,投入这么少的。东亚药业在研发上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过于敷衍,与其长期以来对外界宣传的注重产品创新及研发、努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技术团队的宣传口径大相径庭。

这也难怪发审委在首次问询中围绕东亚药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主销产品专利及批文等是否到期、募投研发项目具体的进展情况等提出众多问题。

公司的研发投入到底有多单薄呢?数据说明一切。

▲数据来源:iFinD数据

据东亚药业招股书披露,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看似逐年增加,2016年-2018年分别为0.27亿元、0.31亿元以及0.33亿元,但研发费用率一直在4%上下波动。

此外,从上图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东亚药业研发费用增幅远不及管理费用,而且二者差距逐年加大。

至于研发人员储备上,东亚药业更是异于众多同行业公司。截止其递交招股书日期,其科研部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仅有6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仅有0.67%!

众所周知,医药的生产、研发和制造一直是公认的高科技高门槛领域,主要的研究开发工作也是由硕士及以上人员进行,本科及以下相关员工由于受到知识层次的限制,大部分只能从事一些研发相关的辅助性工作。

6人的技术团队搞研发,对于一家拥有20多年原研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经验的药企而言,实在不能让人安心。

▲数据来源:企业招股书

▲数据来源:iFinD数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是如此。东亚药业长期不注重研发的结果,就造成,主销产品部分批文到期的问题。同时,懒于研发,怯于研发,也导致企业面临长期以来单一业务,单一产品的上市大忌。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显示,报告期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占东亚药业的总营收比重不断上升,在2018年已经接近75%。

主营业务单一,研发能力不足,东亚药业往后的路要怎么走,能走多远呢?

4

总结

关于东亚药业的问题,花朵财经会持续关注。

除了文中提及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以及在报告期内相关公司所涉环保和安监等问题外,发审委还就东亚药业报告期内部分财务数据明显异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情况进行了问询。

例如,在报告期内,东亚药业的管理费用率逐年下降,销售费用率波动起伏较大,二者的变动趋势都与可比公司相关数据差距较大;

东方药业在报告期内存货账面余额占同期营业成本的比重,以及应收账款的周转率等的变化趋势也同样是明显异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数值……

花朵财经认为,只要东亚药业想登陆A股市场,就得认真解释为什么自身研发、环保以及安全生产等涉及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大问题不断,财务上的小问题也不止?

作为医药生产领域老将、IPO新手的东亚药业,想要出这份回复问询的公告,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