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矿产等诸多业务受限,以往主要依靠通道业务的信托业面临发展瓶颈。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大潮澎湃,银行理财子公司来势汹汹,面对来自行业内外的强烈冲击,信托公司如何困境求生?怎样逆势发展?为此,WEMONEY独家专访了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大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闫桂军。
闫桂军从2015年入职光大信托,起初担任光大信托总裁一职,后成为光大信托董事长。在闫桂军的带领下,5年时间,光大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实现超10倍增长,行业排名从末尾冲到头部。
掌舵人闫桂军在这5年中做了什么?在闫桂军的布局中,第一阶段,解决生存问题,让这家陷入困境的信托公司活下来,这个阶段用时两年。第二阶段,再用两年时间,与优秀同业对标,改变公司经营发展中的比较竞争劣势。目前,光大信托正进入第三发展阶段,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构建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将光大信托办成一流金融机构。
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桂军
“金融核心逻辑不变”
定下“三化”路径,实现管理资产规模5年增10倍
闫桂军用“临危受命”来形容自己到光大信托的任职。
2015年,闫桂军到重组后新成立的光大信托担任总裁。光大信托是在原甘肃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于2014年经原银监会批准重组后成立的。2014年,光大集团注入甘肃信托18.32亿元资金,持股51%,实现控股。同时,甘肃信托正式更名为“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在光大集团入主前,甘肃信托在行业排名末位,同时因内部员工涉案而舆情不断。
“通道业务几乎全军覆没,主动管理总额规模为28亿,大多是不良资产。”闫桂军这样形容当时的光大信托。他表示,不把光大信托经营好,相当于做了赔本的买卖。一方面,集团已经投入了18亿股本,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调整,声誉风险等都要由新股东承担。
入主光大信托后,闫桂军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上任第一天,闫桂军提出,通道业务不是光大信托展业的方向,之后要逐渐少做此类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披露业绩的60多家信托公司中37家负增长,其中8家公司负增长超过50%。不过,光大信托延续了高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10.66亿元,同比增长102.4%。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信托行业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光大信托为何能逆势崛起?闫桂军表示,原因在于选择了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展业模式。
在闫桂军看来,光大信托不能仅做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传统信托业务,传统信托业务主要是债权业务,但是债权业务银行更有优势,银行的资金成本低、效率高。
出任光大信托总裁一职时,闫桂军虽有二十多年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却是一枚信托新兵。这位业界新锐,27岁被提拔为中国交通银行最年轻的支行行长;31岁成为中国光大银行宁波分行行长;34岁成为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38岁临危受命,赴浙江担任光大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39岁负责筹建光大金控资产管理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在光大金控工作5年之后,入主光大信托。
“虽然银行和信托具体业务不同,但金融的核心逻辑不变。”基于此前的金融从业经验和思考判断,闫桂军提出了光大信托“三化”发展战略,即基金化、证券化、资产管理化。
据披露,按照“三化”发展方向,2015年当年,光大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就从上年的500多亿增加到1300多亿。截至2018年末,光大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739.39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超10倍。
“多条腿走路”
将消金定为5大战略业务之一,主动管理消金规模破百亿
近两年,在强监管、去通道的背景下,多数信托公司业绩下滑,光大信托却是为数不多业绩逆势增长的信托公司。
不过,鉴于房地产信托业务受阻,不少信托公司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光大信托该如何应对?
对此,闫桂军介绍,光大信托从未倚重单项业务,而是坚持多条腿走路。据介绍,光大信托确立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权益投资、消费金融五类核心业务板块。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光大信托是行业内第一家把消费金融当作战略支柱性业务去培育的信托公司。
“原因很简单,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中国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这属于重资产阶段,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金融服务方式以贷款为主,财富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对居民与个人家庭的倾斜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进入到城市化及工业化的中后期,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过去是投资拉动经济,以后要转向消费拉动。我们经过深刻调研,基于对社会发展的周期性洞察,确定了消费金融业务的战略定位。”闫桂军表示。
为了做好消费金融业务,光大信托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另外在科技方面也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闫桂军介绍,光大信托做消费金融业务有三个成功经验。
第一,由信息科技部总体对业务支持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形成了一套可以针对大宗的、场景的、个人高信用主体的一主三辅的业务系统。各类客户,只要符合光大信托消费金融业务属性定位的,都可以接入相应的系统,并且都是光大信托主动管理,底层资产全部打开贯穿。另外,光大信托的普惠金融、网络金融、财富管理三个部门都内嵌科技团队,保证资产端、财富端甚至运营端有效的运行与管控。
第二,光大信托消费金融业务坚持真实场景,持续与头部公司合作。
第三,对接资产要符合额度小、频次高、可循环、可周转等特点,目前主要做有真实资产抵押的项目。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光大信托主动管理的消费金融信托规模居行业前三。
2018年,光大信托和中青旅推出了消费权益信托产品。据了解,这款消费信托将消费权益嵌入信托计划投资分配方式。闫桂军介绍,光大信托产品设计充分整合光大集团系统内的金融与旅游产业资源,消费权益型产品兼顾旅游消费与投资产品的双重属性,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市场反应良好。
慈善信托也是光大信托重点发力的品类。2019年11月,光大信托资金类单笔5亿规模的慈善信托产品落地。另据了解,光大信托目前正筹备成立光信公益基金会。
闫桂军介绍, 光大信托慈善信托备案23单,规模近7亿元,备案数和总量均属行业之最。闫桂军指出,采用慈善信托加公益基金会的形式,既可以发挥传统慈善机构的专业化能力,又可以发挥信托公司的资源整合优势。随着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等政策问题解决,慈善信托业务会有爆发性增长。
“构建比较竞争优势”
理性看待金融科技,与银行理财子公司是竞合关系
近年来,信托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信托业如何应对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的冲击?在整个金融行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时,信托公司如何看待金融科技?
“科技是光大信托的瓶颈,需要补齐。”闫桂军表示,公司科技基础薄弱,近几年每年都在科技方面有大量投入,2019年科技投入7000多万元。在人员方面,现在公司科技人员30多人,这样的科技人才配置在信托行业算是超配。
据介绍,目前,光大信托所有业务流程全都实现线上操作,所有决策系统均实现智能化运行。
闫桂军表示,“我不会盲目迷信金融科技,应当理性看待金融科技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在他看来,在各大金融公司都重视金融科技的背景下,五年后,金融公司的科技化程度会达到同优水平。这意味着科技能力并不能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到最后比拼的还是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以及对金融的深刻理解。
“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不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最终一定是赢家,一定是胜者。”闫桂军指出。
除了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大资管时代也正在来临,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资管业务竞争越来越充分。
2019年以来,信托受托资产规模持续萎缩。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跌破22万亿元,具体为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亿元,环比降2.39%,与二季度降幅0.02%相比,降幅较大。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踩雷不断。
业界认为,信托业正步入“寒冬”。更有市场声音认为,现阶段,信托牌照正遭遇价值重估。
对此,闫桂军表示,相较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信托既然是不同的牌照,就有不同的业务领域,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不能简单做类比。
闫桂军并不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信托公司有真正的冲击。他分析道,银行理财子公司,大量的资产都是信贷资产转化而来,并没有脱离于母行统一的风控政策、营销支持体系以及资产供应。
在闫桂军看来,信托公司扮演了一个资源整合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单一市场的主导者,信托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是竞合关系。准确理解了信托的特点,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2018年,业内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平安信托财富事业部并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同样拥有集团系背景,光大信托如何处理和光大银行以及集团的关系?
在闫桂军看来,信托和银行分属于资管文化和信贷文化。光大信托要做的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跟所有的金融企业都是合作伙伴,既要对内服务,更要为外部机构服务。
面对信托行业内外部冲击,闫桂军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未来,光大信托业务会始终围绕着两个定位展开,即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以及个人优质资产的财富管理者。(WEMONEY 刘双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