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术逻辑主导传播要素全面变革的今天,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格局,全面渗透媒体业务流程,科技基因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基础底色。融合新常态下,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一方面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再造“策采编审发”流程,自主研发支撑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的“SBS媒体云”系统,运用技术创新,有序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媒体生产平台,不断推进“多来源汇聚、多媒体制作、多渠道分发”体系建设;一方面坚持打造新媒体技术百人自主研发团队,约占整体技术人员的一半,1/3为高级职称,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以“统分结合、柔性组合、项目推进”方式整合新媒体技术力量,新媒体技术部(世纪飞越公司)主攻县域融媒中心项目、社区智慧治理项目;融媒中心技术团队主攻互联网+政务党务/民生服务,两支团队良性竞合,面向市场“闯”与“创”。
智慧广电:技术赋能生产场景
2015年启动智慧广电建设,先后投入1.6亿元自主研发支撑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的“SBS媒体云”系统,一手抓传统广电的互联网化改造,一手抓融媒场景运用,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流程,实现“多来源汇聚、多媒体制作、多渠道分发”,完成融媒技术平台架构,实现广电节目生产制作的云端化。
视频快速回传
在业内率先实现摄像机直连融合生产平台回传云桌面编辑,30多个摄像岗位每天近千条素材快速回传;创新性实现全台共享素材级、故事板级资源,通过非编软件云化部署,在办公电脑端实现快编模式和业务落地。
演播室智能集成化
亚太地区首家常态化应用集控一体化Mosart系统。一人一键完成七个工种集成调度,使得节目制播流程更加规范化,大幅减少协同操作引起的人为失误,提升新闻制播安全;整体流程更规范,运维更高效。
全国首家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系统演播室应用。先进摄像系统臂展达到2米,悬浮在空中的摄像轨道可达10米,从而捕捉到离地0.3厘米至4米的高清影像,还原精度达到0.01mm;长距离臂展360度景别无死角拍摄,展现主持人播报、访谈参与等整个演播室各空间全景动态画像;匹配集控系统,实现机位运动精准化,摄像机器人的防撞系统在安全距离内紧急制动,避免事故发生。
包装系统设计匹配集控环境系统架构。开发基于苏州广电需求、兼顾国内实际应用的播控软件,实现集控与图文播控系统的有效协同;与摄像机的虚拟前景技术相结合,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翔实,拥有更好的节目效果和用户体验。
媒资智能化应用
全国首家常态化应用人脸识别媒资视频素材。苏州广电媒资系统拥有近17万小时建台至今积累的视频素材。目前,每天还有20小时的视频素材入库归档。在全文搜索的前提下,运用智能人脸识别,创新以图搜图、以图搜视频、敏感人物出库的人脸识别工具,完成50万条素材识别,提取约2500万个人脸,支持聚类展示、时间点定位、下载提示,一张照片精确定位全库视音频资料,实现历史资料的精准搜索、深度挖掘,为人物识别、聚类分析、专题分类等发挥更大作用;新入库资源发起AI处理流程,形成编目信息供检索浏览;支持移动端下载审核,极大提升了出库安全性。
新闻大数据
自建新闻线索、传播效果、经营评估一体化分析系统,日入库文章百万篇,日采数据两千条,拥有提供新闻线索、跟踪热点事件等能力;34万条已标注信息初步形成舆情追踪系统,每天近千条舆情信息汇入,机器学习自动标注、分类提取,支持多条件排序搜索。
智能语音识别引擎具有20倍速的语音识别效率,除提供音频文件的语音转写能力外,还在非编线上提供智能唱词服务。智能唱词使非编剪辑中唱词编辑的时间节约至传统生产模式下的1/3,成为很多栏目编辑离不开、放不下的重要功能。
多元发布平台
具有互联网平台自适配发布能力,对接微博、抖音、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30余个全网头部平台,实现图文、短视频、H5等富媒态产品一键发布,提供快捷有效的多终端渠道,具备实时收集包括转发、点赞、评论等多维度的传播效果。
智能推荐
亿级历史数据勾画各类属性,形成苏州广电用户标签体系;已开发60多种用户标签,为各类线上业务分析客群指标;通过在自有APP数据埋点,分析当前场景下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偏好,推荐呈现满意度高的资讯内容。经过对7000名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测试,人均点击量平均提高23.69%,人均浏览时长平均提升20.13%。
智能中台:双中台架构提升效能
苏州广电智能中台建设采用双中台架构,由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组成。数据中台将各种来源数据(内容、用户、行为、活动运营、媒体)汇聚、加工,为业务端提供数据服务,包括舆情热点、传播分析、用户画像、智能推荐等;技术中台为各上层应用提供标准接口服务和统一基础资源,包括容器或虚拟机等微服务运行环境、数据库等基础服务、转码等媒体处理服务、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服务、云管控服务等,解决了“业务变化快”和“技术系统迭代慢”的传统矛盾,是企业级的能力复用平台。
大市民生舆情
2018年下半年,苏州广电从市区基本盘做起,锁定权威网站的民生舆情、热点线索、投诉建议等数据,每天近千条信息汇入,机器学习自动标注每分钟640条,按分类标注、地理位置信息提取,以地图方式展示和检索,支持按热度、发布时间、区域等条件排序和搜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可供日常采编运行的舆情追踪系统。民生舆情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度以及跟踪能力是未来苏州广电深入研究的方向,以便更好地为政府掌握舆情动态、为媒体分析传播趋势提供支撑。
智能传播分析
新媒体技术部通过需求调研、产品分析,上线了智能策划和传播分析系统,为业务部门的内容策划、选题方向、传播情况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智能策划支撑系统数据源全、覆盖面广,能够为业务部门第一时间提供各大官方媒体的热点新闻报道内容,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提供新闻线索服务,可针对新闻报道专题进行优化,对专题热点事件脉络进行跟踪,使生产策划的节目内容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
传播分析系统通过对新媒体内容的广度、深度、信度进行多维度分析,精准还原新闻传播路径、剖析传播问题,为传播效果评估、内部考核、传播版权监测、竞品内容比对提供有效依据,形成全台内容运营管理数据驾驶舱,扩大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
用户会员体系
构建完成支持海量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快速处理加工、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大数据平台,将台属新媒体用户亿级历史数据统一采集,建立包括用户主题、内容主题、活动主题、政务服务主题和流量主题的数据仓库,通过用户注册信息、浏览信息、操作行为信息和服务办理信息等,勾画出各类属性标签,形成苏州广电用户标签体系。5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使6万微信社群用户转变为苏州广电注册用户,累计获取300万次以上浏览量,近20万个访客数,沉淀金额近60万元。
智慧城市:智媒建设支撑治理方式创新
媒体融合不仅是传播命题,更是治理命题。区域媒体应站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社会治理思维、互联网技术内涵推进全媒体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苏州广电较早开始实践“互联网+网格”治理,基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做实做强第三级网络。在具体产品方面,与枫桥街道合作推出“住枫桥”APP,从“媒体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角度规划,主要围绕平台架构升级以及用户体系、便民服务、ToG-ToB后台管理体系等建设。其中,智慧校园平台已覆盖枫桥街道幼儿园和小学,提供新生预报名、实名人脸识别门禁、家校互动功能;提供6项不见面审批服务,覆盖辖区居民近4万人,注册用户1万。街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线上9万人次关注。
“住枫桥”APP运营中心、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步揭牌,将推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分中心,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对接,搭建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把地理社区与网络社区结合在一起,形成社区信息枢纽,完善县域融媒中心主体功能。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苏州大市十个板块整体方案,已帮助昆山、张家港、吴江、园区、相城、新区完成相应融媒软硬件系统、生产平台指挥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方案设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今年下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将苏州广电作为城市总入口APP项目承建单位和主要运维单位。按照“融服务+融媒体”模式,结合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包容性、开拓性、融媒性、先导性原则,以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短期来苏人员等为服务对象,主要提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具备查询、办事、咨询、建议和投诉等功能,围绕群众真正需要的高频、重点、关键事项梳理服务清单,针对用户属性提供优质服务,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力争在技术、服务、文化等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至此,我们已奠定了智慧城市整合大格局的基础:宏观上,打造具体实在、综合高效的城市级移动公共服务总入口,形成“融服务+融媒体”的内容生态,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舆论引导力;中观上,选取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吴江、昆山为试点,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个建设协同推进、聚拢资源,积极探索县(区)域媒体融合发展的“苏南样本”;微观上,大力布局智慧社区,枫桥街道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成为今年江苏省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会议指定现场观摩项目。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陆玉方 原标题:智媒建设的 “闯” 与 “创”)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