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东京都市圈城市的生长
财经
财经 > 产业新城 > 正文

带你看东京都市圈城市的生长

花美——“格子奶爸VS樱花少女”,快先去抖音扫码看看!

又到浪漫樱花季!约好了哈,我们在4月24日周五下午15:00,直播云游东京都市圈,陪你去看城市生长,陪你一起聊圈里的芸芸众生。直播入口点击阅读原文直达

东京都市圈围绕都心建设的大量节点城市和微中心有效疏解了东京的发展压力,在更广域范围内实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重组。兼顾交通和服务优势的外围新城与核心城市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了承载力更高、吸引力更强的网络化城镇体系。

东京和周边的那些新城

东京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极核到网络的历程。伴随整体规划的调整及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东京都市圈从内到外不断扩张,各城市间联系日渐强化。发展至今,东京都市圈逐渐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各异、协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围绕都心在外围布局大型副中心城市、居住型新城、产业型新城等多类型节点性城市,呈现明显的圈层化特征

图1. 东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示意图

注1:东京都,日本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单元。总面积为2188平方公里,包括23个特别区、26个市、5个町和8个村;注2:湘南地区,关东地方神奈川县南部海岸。资料来源:BCG,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第一圈层(0~30km半径圈)布局横滨、琦玉、千叶3个疏散首都综合职能的大型副中心城市,及柏市、町田等6个疏散居住、商业、交通功能的居住型城市。

第二圈层(30~50km半径圈)布局八王子、横须贺、相模原等7个综合产业型新城,以疏散首都人口,承接科教、工业的转移和发展为主。

第三圈层(50~80km半径圈)布局筑波等3个单一产业型新城和小田原等3个外围交通物流节点的枢纽型新城,以科教、生产、交通等功能为主。

图2. 日本首都圈历次规划重点变迁

资料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都市圈外围新城的功能与定位服务于核心城市的发展需求,随着东京规模能级和发展阶段的变迁,历次规划的重点不断变迁。核心城市能级及其发展阶段决定了周边新城在不同时期的功能与定位。城镇化发展初期,核心城市高速发展,外围新城以缓解核心城市压力、吸收外溢的人口产业等要素为主,之后逐步强化功能独立性,建设商务核心城市。随城镇化进入下一阶段,核心城市增速放缓,人口向核心区回流,外围新城在广域范围内的定位发生变化,需要具备相对完善的城市内部功能,建立与外部其他城市的要素联系,打造城市间的功能紧凑型网络体系。

打造活力新城的TOD+SOD秘诀

多主体、多层次、高密度、高运量轨道交通体系引领都市圈发展:东京是轨道上建设起来的城市,轨交里程总计5539km,轨道交通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近80%,已形成多主体、多层次、高密度、高运量轨道交通体系。目前东京轨交有JR、东京地铁、都营地铁三大主要运营商,另有西武铁道、京王电铁等十余家私铁公司。从其服务范围来看,可大致分为联系市中心内部地铁、联系市内-市郊的市域快线及其他辅助线路、联系市内到其他城市的新干线三大类别。

值得一提的是,超过80%的轨交线路采用市郊铁路方式运营,里程达4476km,负载大量往返于东京与周边城市的通勤人口。15km半径位置的山手内环线、30km半径位置的武藏野-南武外环线及大量放射状线路共同构成了“双环线+放射线”网络,新城建设沿城际轨道交通,而非高速和高铁展开,外围居住人口能在不放弃核心区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生活成本。

图3. 东京都市圈铁路网演变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资料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以TOD、SOD理念新城外部复合交通功能和内部微循环系统:TOD模式立足于建立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公交优先,沿公交走廊紧凑布局,以人为本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将600m(步行约10min)作为社区有效影响边界,使居民能在较短步行范围内搭乘公交,最终打造中心商务区、办公区、外围居住区的类“同心圆结构”,塑造和谐完备的公共空间和生存环境。SOD模式强调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开发,通过完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为物质生产流通等创造条件,提升新区功能,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新开发地区市政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形成,“生熟”低价差进一步加大,获取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资金保障,最终导入人口、产业,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以多摩新城为例,从最初“居住新城”的定位过渡至“职住一体型多功能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先期人口导入和留存功不可没,后期公共服务、商业文教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 布局商业、教育、生活配套等多样化功能。

图4. 多摩新城人口和城市配套演变历程

资料来源: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再生求“新”的未来之城

“中心-腹地”向“网络-枢纽”过渡:随着东京都市圈城镇体系的演化变迁,“中心-腹地”结构的适用性趋于减弱,外围新城不再只是作为中心城市的腹地服务于中心城市的发展,而是在“枢纽-网络”结构中,作为城镇网络体系中的枢纽存在,都心辐射强弱和圈层价差大小是决定新城能级上限的关键因素,便捷的内外交通和完善的服务配套能有效提升新城能级的下限。

未来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可能在两个空间尺度上呈现两个方向的趋势。一方面,都市圈内部发展渐趋紧凑,都心人口回流,外圈层人口增速放缓,高端产业进一步向都心集聚。另一方面,网络状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形成更广范围的都市连绵带,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融合贯通,集聚日本60%的人口和66%的GDP。

图5. 交通条件改善推动都市连绵带的形成

资料来源:市川宏雄调研材料整理

复合功能的内部链接+广域网络的外部联通:随着城市功能及定位的转变,针对性再生和选择性放弃将会成为新城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在多摩新城城市的再生计划中,外部联动和内部链接是提高人口吸引力、激活城市活力的关键支撑。

一方面,要明确新城在广域范围内的定位,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打造辐射周边城市的高级城市功能区及东京西部枢纽,吸引外国人、周边大学毕业生等年轻人群。

另一方面,着力激活邻里社区,围绕轨交站点建设紧凑型城市,通过对未来开发土地的利用及现有设施的改造,围绕车站导入商业、办公、医疗福利、公共、公益等设施,在车站步行圈以内吸引开发商建设便利性、市场性较高的高级商业住宅,徒步圈以外的区域引导开发商建设低密度住宅,保证徒步圈外与车站的链接

图6. 多摩新城再生计划的两大重点

资料来源:多摩新城再生计划(2014年3月)

尊重规律,放长周期,以人为本,或许这才是我们能从东京都市圈60余年新城建设中收获的历久弥新的宝贵经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