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陷诉讼风波 中小支付机构经营困境凸显

频陷诉讼风波 中小支付机构经营困境凸显

继公司被法院多次列入“被执行人”后,母公司再次公告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近期,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市腾付通电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付通”)有点不“太平”。针对一系列事件对公司业务造成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多次尝试采访腾付通,但均无人回应。不过,支付公司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情况并不鲜见,有分析人士称,核心业务不突出、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当下中小支付机构挣扎求生的一个缩影。当前,很多缺少支付场景和股东资源的中小支付机构,已面临生存堪忧局面。对于该类支付公司后期发展,建议先与纠纷关联方协商沟通,再去谋后续业务发展。

现流动性风险

4月22日,腾付通母公司腾邦国际发布公告称,已于4月17日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中信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正申请对腾邦国际破产清算。

据悉,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与腾邦国际于2018 年 7 月签订《综合授信合同》及补充协议,综合授信3亿元,期限自2018 年7月至2019 年 7 月。合同签订后,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合计向腾邦国际发放总计3 亿元的14笔流动资金贷款。但截至目前,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和罚息均未归还。

针对被申请破产清算一事,腾邦国际称已向法院提交异议书,正与债权人进行沟通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申请破产清算前,腾付通母公司腾邦国际已是诉讼缠身。公告显示,包括2020年新增的15起诉讼在内,腾邦国际及全资、控股子公司涉及诉讼、仲裁事项共计58项,累计诉讼金额达17.36亿元。其中,腾付通涉2例诉讼案件,涉及金额超千万元。

腾邦国际涉及的诉讼案件均为经营性诉讼。腾邦国际方面表示,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作为涉诉主体的原因,主要是因公司流动性出现困难,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未及时偿还相应债权人的贷款、货款等债务,已对公司业务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在经营方面,腾邦国际业绩情况亦不乐观。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腾邦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3.69亿元,同比下滑31.04%;营业利润亏损16.11亿元,同比下滑717.9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41.36%至-15.79亿元。

母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诉讼缠身、业绩亏损等一系列情况,对腾付通公司业务有何影响?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多次拨打腾邦国际官方电话,但对方表示不便对接。另记者尝试采访腾付通,但多次联系均无人接听。

“母公司被中信银行申请破产清算,如最终实施,作为子公司的腾付通很可能被母公司出售来进行对应债款偿还。” 易观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母公司业务不稳定和业绩亏损,很可能会影响到管理层未来整体业务发展和资源分配的决策,从而对腾付通业务发展和盈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指出,母公司诉讼缠身、业绩亏损,将会给支付公司带来负向影响,具体而言,在业务支持上,原有母公司的资源优势会消失殆尽;而在市场声誉方面,子公司亦会受到连累,外界评价态度会更趋于审慎。

多次被“执行”

腾付通系2009年9月由腾邦国际全资设立,2011年12月取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许可证将在2021年12月21日到期。

官网显示,依托集团资源,腾付通为商旅、网上零售、网游、基金保险等多个行业提供互联网、移动终端支付服务,并在支付平台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性推出对帐结算、账户管理等综合性解决方案。

不过,母公司风波不断,腾讯通亦无法“独善其身”。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腾付通4月以来,已两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天眼查显示,4月8日,腾付通深圳市福田区法院被列为“被执行人”,案号(2020)粤0304执10594号。仅仅8天时间后,腾付通再次被列入“被执行人”,立案日期为4月16日。

腾付通为何多次被列“被执行人”?目前支付业务最新情况如何?北京商报记者尝试采访腾付通,但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

天眼查显示,腾付通目前司法风险达16项,其中包括6条法律诉讼,最近1条为周世平与腾邦集团有限公司的借款合同纠纷,法院裁决,查封、扣押或冻结被申请人腾邦集团及腾付通等多家公司及个人名下价值6664.72万元的财产。

在苏筱芮看来,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资本往来所致,例如债权人等;二是业务往来所致,例如代理商等。腾付通欠钱发生经济纠纷,进而被列为被执行人。

如何求生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公司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并非孤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商银信支付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商银信”)同样有此遭遇。天眼查显示,4月3日,商银信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此外,与腾付通如出一辙,商银信涉及的法律诉讼案件同样不少。天眼查显示,商银信司法风险高达70项,其中涉9项开庭公告,31条法律诉讼,主要涉及劳动争议以及合同纠纷等。

在王蓬博看来,支付公司若存在较高法律风险,一方面,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在行业内的声誉,另一方面,因法律诉讼所产生的罚金,也可能对支付公司财务和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如果公司在未来展业中仍存在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甚至可能会影响该公司是否能够继续持有支付业务牌照。

“核心业务不突出,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当下中小支付机构挣扎求生的一个缩影。”一支付行业资深人士称,当前,很多缺少支付场景和股东资源的中小支付机构,目前已经面临着生存堪忧的局面。对于该类支付公司后期发展,建议先与纠纷关联方协商沟通,再去谋后续业务发展。

王蓬博则建议,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未来需要注意两个方向,一方面需集中业务,降低成本,尽量收缩到盈利场景;另一方面,当前支付牌照价值仍然存在,支付机构也可尽快找到能够投身的平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牌照“拉闸”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频频出现并购事件。有分析人士称,目前整个支付行业寡头效应非常严重,叠加疫情影响下,中小支付机构目前已是举步维艰。机构若无实质性业务展开,很可能在牌照续展时面临被注销的境况,因此,对于无力开展业务的中小支付机构来说,选择出售或是最优选择。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