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资本耐心+市场技术双开放=商业航天蓬勃

政策支持+资本耐心+市场技术双开放=商业航天蓬勃

5月15日星期五晚,来自商业航天领域的顶级专家和民营航天龙头企业代表就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嘉宾介绍

王久东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十所所长

蔡晶琦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行政总裁

孔令波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董 ­­玮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分享提要

全球与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现状

国家队与民营航天企业之间的分工体系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存在的问题

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建议

1、全球商业航天的发展现状以及商业航天对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意义?

王久东:摩根士丹利2018年底预测,2040年全球航天经济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继IT和互联网经济后第二个产值过万亿美元的产业,而商业航天已稳居世界航天经济核心主导地位,约占80%。

全球范围内:

美国商业航天整体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起步早、研究深、发展快、市场要素参与度高;

俄罗斯发展起步较早,但后续发展较弱,仅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

欧洲各国选择了政府、国企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依靠发展商业航天提升自身独立航天能力;

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通过商业卫星制造和商业火箭发射服务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航天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商业航天,将加快航天高新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应用,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商业航天可带动、催生、创造新的产业和增长点,促进经济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其直接投入产出为1:2,相关产业的辐射则高达1:7到1:14,具有极强产业联动效应。

2、国家队PK创业型民营企业,未来如何分工?民营商业航天能否超越或取代国家队?

王久东:商业航天既是一种产业形态,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路。在分类上,既可按军民商分,也可按传统和商业分。二者整体应该是:和谐发展,互补发展,合作发展,各有侧重,少部分领域有所竞争;而不是谁超过谁、谁取代谁。从投入产出比、效率、政策等角度,有些领域可能更适合商业航天来搞。

未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商业航天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我相信在商业火箭、卫星制造、测运控、地面设备、卫星综合应用等细分领域,会分别涌现出几个实力和水平都遥遥领先的企业,类似准国家队。

蔡晶琦: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主导的国家级项目和工程以及需要大系统长周期资源保障的课题,例如探月、载人航天、前沿的科学探索等,这样的任务,是咱们国家队有优势、有力量、有能力去保障和主导的,需要国家队集中力量办大事。

商业航天有着商业的标签,针对火箭来讲,我们面对的是商业的卫星客户,商业的载荷,也包括美国已经推向市场的商业太空旅游等;跟国家队相比,这其实是两项细分的业务和领域。未来商业发射及卫星服务市场,会逐渐由民营企业主导完成。民营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的有益补充,是中国成为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世界航天竞争的重要参与者。

孔令波:“国家队”主导,民营企业为补充。在卫星制造领域,我国企业以航天军工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实力突出,能够实现整星出口和发射任务,占据主导地位。卫星制造主要国有企业有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科院、航天科工二院等。

微纳星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制度灵活,可以作为国企的有效补充。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资本和政策推动着微小卫星的商业化,互联网思维、批量生产线和智能制造将改变微小卫星的生产形式。

董玮:商业航天是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如果初心是为了盈利,并且是按市场规则运行,就属于商业航天。

经济学领域有个概念叫外部性,就是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影响。这类具有外部性的项目应该是由政府主导的,比如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这些项目的初心不是盈利,也很难通过商业化去赚钱,但对于科技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政府不主导将很难推进。而商业航天面向的应该是有商业化价值的项目,服务特定用户并赚钱的。

商业测控与国家队测控是互补的关系,商业测控的主要技术源头还是体制内,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们不能走巨人的路,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服务好商业卫星。就测控领域而言,因为商业公司和国家队的定位不同,技术路线也有区别,所以竞争只是杂音,协同互补是主旋律,更不存在谁超越谁的问题。

3、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困难?

王久东:一是商业航天法律法规不健全。截止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完整的航天法律性文件(《航天法》正在起草中),商业航天领域也仅有去年发布的“商业火箭有序发展通知”,产业发展、标准规范、激励机制等均无明确或专门的指导意见。

二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模式尚不明确。军民商割裂的航天产业组织形式依然客观存在,导致“大航天”整体的协同作用无法发挥,商业航天模式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部分企业炒概念、盈利模式不明晰,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

三是深度融合存在诸多瓶颈。商业航天完全以市场为目标,民营企业在投资、减税、准入、信贷、信息获取等方面不利。

四是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应以自主创新为主要手段,但目前各商业航天公司,部分民营企业还仅重复体制内企业已走过的路,重复建设,从而影响参与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力。

五是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受到国际因素影响。经济和政治全球化趋势与特点,机会很多,但贸易摩擦等众所周知的原因,限制了我国航天参与全球商业航天经济发展,阻碍了国际化发展与合作。

蔡晶琦:从商业火箭行业发展的角度,民营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希望可以得到国家、主管机关更多的顶层指导和帮助,也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

从商业航天的市场和产业链的角度,也是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都是需要完善和培育,这个需要时间,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协同成长、创新驱动。

孔令波:对于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来讲,政策、人才和资本都很重要。

国家政策如果能进一步开放一些,由鼓励到具体支持,比如给与民营企业具体的项目支持等,会更快的加速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

技术人才和商业人才很重要,商业航天急需一套完善的人才供应体系。不仅需要保障航天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懂商业的人才。当前,国内的商业航天项目,大部分是技术流,需要更多的跨界人才。

希望资本能够耐心的同企业一同成长,因为商业航天,除了商业特性外,还有航天的特殊性,在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比传统互联网会长一点,但预期的收益后面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是指数增长的。

董玮:法规不健全。商业航天在国内仍是个新生事物,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层面对商业航天企业缺少必要的支持、引导和规范。我国尚未制订航天法,对于商业航天更是缺少相关法规和制度来规范,一方面导致行业发展无序,可施展的空间狭小;另一方面也使社会力量对于投资和发展商业航天心存疑虑。

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少。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国家,先后出台了《航天现代投资法》、《零重力零税收法》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还在技术、资金、订单等方面扶持民营商业航天企业。SpaceX公司的迅速崛起就是益于NASA和美国空军给予的大量技术扶持和转移。NASA开放了“阿波罗”计划中的部分技术,支持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参与空间活动。这些政策的推出,在繁荣了商业航天产业的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受益匪浅,火箭发射费用更低,可选择的服务更多。

资本市场的耐心不够。商业航天的投资较大,投资期较长,而国内的资本市场大多急于求成,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4、国家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推行了哪些政策?还有哪些且是可行的建议?

王久东: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系统建设。”开启了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大门,拉开了中国商业航天序幕。

2015年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等政策文件,均明确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2015年和2018年两会期间,两会代表李彦宏、雷军均提出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提案。

2019年5月30日出台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文件。

政府有些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将继续出台“鼓励商业航天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等文件。

蔡晶琦:三方面看——

政策层面,将商业航天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政策研究和支持;

行业层面,建立起更多同行业交流的平台,有更多的机会探讨行业发展;

社会层面,给予包容、鼓励和耐心,尤其对火箭公司,技术壁垒和门槛其实非常高。

孔令波:国家可以参考美国等商业航天的政策形式,给予民营企业市场订单和技术转移等多方面的政策。

大众消费型航天产业的模式创新上至今没有建树,需要航天企业拿出优秀的资源来直接面对企业间市场和消费市场,也就是从事B2B和B2C业务。如薇娅淘宝直播卖火箭,是一场成功打入市场的跨界营销,让大众对航天有“亲民化”的理解。

董玮:目前立法,周期比较长,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还是希望管理部门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采用通知等红头文件的形式,出台一些支持商业航天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文件。比如在资金方面,商业航天投入大、周期长,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资金对于商业航天发展至关重要。是否可以给予投资商业航天的基金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比如免税等,鼓励资本市场投资商业航天。

结 语

中国商业航天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比较美国的成熟市场,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商业航天是一片蓝海,但同时通往蓝海的道路也是坎坷的。商业航天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开放,需要资本的耐心,更需要新一代航天人拼搏的付出!

未来的中国商业航天必将走向成熟,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支撑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坚力量,我们拭目以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