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输血长期改革  专家建议重视企业造血功能

短期输血长期改革 专家建议重视企业造血功能

短期输血长期改革  专家建议重视企业造血功能

二季度经济增长回正,让各市场主体对中国经济的回暖更有信心。

在不设立具体GDP的今年,“稳就业”“保民生”是当下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其中,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稳就业,也可以通过一些宏观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下称“CMF”)联席主席杨瑞龙看来,企业的活力是保持国民经济整体活力的微观基础,行政性复苏只是短期“输血”,要恢复市场活力,需要市场主体转向市场型自我循环复苏。

“随着我国行政性复苏转向市场型自我循环复苏的进程,我们对保市场主体的逻辑应该尽快的由行政化逻辑转向市场化逻辑,保市场主体不仅需要及时向企业‘输血’,更应重视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维持与增强,通过营造更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以及通过进一步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来重塑市场主体,以提升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自身能力。”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杨瑞龙表示。

短期输血利弊兼有

在杨瑞龙看来,企业能否基于效率原则与利益动机对市场信号做出灵敏及时的反应,决定了市场机制能否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额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停摆期间,能让经济迅速复苏的行政化救助政策在短期内还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样的战时体制向常规化体制转变时,行政化的输血政策能否有效的提升市场主体的生存能力,还取决于“输血”的方式与效果。

一个例子是,并不是所有遇到困难的企业都必须救助,而应该去救最应该救的企业,这是市场结构调整的逻辑。有生有死,结构才能优化、才能调整。如果一刀切,对所有的困难企业都给予救助,就有可能使得结构固化,造成更大的隐患。

“现在的政策要明确,需要援助企业主要是要抵消疫情冲击的风险。有些企业、有些行业是直接受到疫情冲击,其余大多数行业是间接受到疫情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逻辑上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是普惠还是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表示。

同时,也应该注意输血是否及时。市场主体最需要政策支持的时候,政策能及时落地。救助是否及时也应该引起重视。

这也关系到“输血”管道是否畅通。中央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扩大政府公共开支、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的政策来支持企业度过难关。但在实地调查中,一些企业抱怨,并没有切实的感受到相关政策的实惠,原因正是在于政策落实的中间环节太多。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国家发债要能够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效果如何也备受关注。

此外,救助企业应该精准。企业遇到的难题千变万化,一个“一刀切”的纾困解难的政策很难适应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需要做到解困政策的精准到位和对症下药。

比如,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烟台考察,一位企业家对总理反馈,说国务院对企业下达的融资政策非常及时,但企业“自己没有感受到”。因为银行对企业优惠政策,实际上是贷款规模和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匹配,但该企业是高人力资本密集度的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比较低。因此,尽管是市场看好的有前景的企业,但却被遗漏。行政化的救助政策在救助精准化上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应该更精准对症下药。

“以‘输血’的方式保市场主体尽管短期内见效比较快,但其可持续性存疑。因为减税降费等会压缩财政收入,扩大政府开支会增加财政赤字,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面临财政约束。扩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有助于推动利率下行,要减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但可能会导致货币超发,面临通货膨胀约束,甚至出现通货紧缩问题。”杨瑞龙说。

因此,行政化的机制既可以救助企业,也有可能导致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冲突。在短期内,行政化救助企业有可能让企业暂时摆脱困难,但从中长期看,可能会导致企业对政府的行政依赖,最终影响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形成,也可能影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和中长期改革目标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

依靠改革长期造血

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形成稳就业、保民生的长效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推进‘造血’功能,使得经济结构更加完善。今年改革举措还是比较多的,国有企业改革,要素市场改革,包括金融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活跃市场主体,来做强做大市场主体。”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看来,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扩大企业的股本,而不是扩大企业的负债。比如,中小企业可以由政府基金做一些注资,对于注资企业,给予国土、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提高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中的积极性,更好地改善中小企业的股本结构。

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更加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保市场主体提供了制度保障。

杨瑞龙建议,应出台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与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包括新基建计划的推出,完善一揽子的宏观刺激计划,更有效地刺激政策落实。同时要采取措施,引导货币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更多流向资本市场,防止资产价格再度泡沫化。

“比如前几天股市连续上涨,有人形容为‘水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对实体经济并不是好事。特别是房地产问题,仍然要稳住,避免再度泡沫化。”杨瑞龙说。

在他看来,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增长动能转换,为企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重要出路就是在继续释放传统增长动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的增长动能。推进增长动能的转换就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此次《意见》强调,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推进“放管服”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保市场主体非常重要。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