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来了,未来还用现金吗?
财经
财经 > 产业新城 > 正文

数字货币来了,未来还用现金吗?

☑ 大七环特约作者:小叫兽 & 高营长

说到现金,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媒介,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的现金是贝壳,经过约1500年在商代发展为金属货币,又经过约2500年在宋代出现了纸币,在此后的1000年间不断发展完善,进而孕育了当今以金属货币与纸币为主的现金体系。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仅仅见证了两次货币体系的变革,那么还要多久,我们才能迎来下一次呢?幸运的是,随着近十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即将见证货币体系的第三次变革:DCEP。

图片来源:西田图像

图片来源:西田图像

读到这里,大家心中都会有个共同的疑问:“DCEP是啥?!”这需要追溯到2014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让DCEP首次映入公众眼帘。乍一看,它像极了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英文词组的缩写,所以我们把它展开,就变成了: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它的中文翻译是“数字货币及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我们所熟知的移动支付就是一种典型的电子支付,所以对这一名词解读的重点便落在了”数字货币”上。

那么这个数字货币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让人们不禁发出“它,改变了现金”这样的呼声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它让所有实体的现金转化成了存储在云端和客户端的数据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么恭喜你,在遇到新闻上提到“DCEP”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兴奋地说“这个我知道”,并报出那个高大上的英文词组“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然后补上一句“它让所有实体的现金转化成了存储在云端和客户端的数据”,此时你的大多数听众都会不明觉厉,并投来佩服的眼光。

然而,还没等你得意几秒钟,总会有几个人跑来拆台,抛出一大串问题,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分布式记账”、“双层运营”、“一币两库三中心”、“UTXO”,紧接着便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自2014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起,DCEP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仅仅知道专有名词的含义和一句简单的定义并不代表了解了它的真面目。为了避免上述的尴尬,紧跟时代潮流,本文将以最简洁直白的方式解答大家所有关于DCEP的疑问,花几分钟读完这篇文章,你将提前了解现金的未来。

了解DCEP,我们其实只要弄清三个问题:“是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要做?”

三个大问题又可以进一步拆分出十一个问题,以下是本文的目录:

本文目录

一、DCEP是什么

1.1 DCEP是用来做什么的?

1.2 DCEP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何区别?

1.3 DCEP和微信支付、支付宝有何区别?

1.4 DCEP背后的技术是什么?

二、 DCEP怎么代替现金?

2.1 DCEP如何实现“现金数字化”?

2.2 央行要如何发行DCEP?

2.3 央行要如何管理DCEP?

2.4 DCEP实际应用场景与原理有何案例?

三、为什么要使用DCEP?

3.1 DCEP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3.2 DCEP对用户而言有何好处?

3.3 未来还会有实体现金吗?

一、DCEP是什么?

1.1

Q:DCEP是用来做什么的?

A:DCEP只是另一种形态的人民币。

说到DCEP,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它是用来干嘛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人民币。

DCEP推出的作用是对M0,也就是流通用的现金,进行1:1的替换。换句话说,我们每提取一块钱的DCEP,就必须上交一块钱的人民币现金。因此,DCEP的推出并不会对我国的货币总量产生影响,而且当DCEP完全普及后,实体现金便会全部被这些数字货币所替代。

因此,DCEP的作用十分明确,就是流通和支付。

1.2

Q:DCEP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何区别?

A:DCEP与虚拟货币的三大区别:政府公信力支撑、央行集中管理、流通与支付手段。

DCEP的以上三个特点将其与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区别开来。

首先,DCEP和传统人民币一样,是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由国家信用支撑。换句话说,只要国家政府的公信力还在,DCEP就有着绝对的价值,并且有法律的保障,毕竟DCEP就是人民币。而虚拟货币则不然,它的背后只有一个区块链,最多再加上一个货币的发行者,通常是一个个体或一家企业,其公信力远没有一国政府可靠。

其次,DCEP是由央行集中管理的货币,而虚拟货币则是通过区块链分散化管理,二者使用的技术以及管理流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通俗点来讲,以交易记录为例,DCEP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央行管理的唯一账本上,而虚拟货币则是同步记录在每一个持币人的账本上并互相验证保证有效性。虚拟货币使用的这种技术就是神秘的“区块链”技术,而DCEP并未使用这一技术,但为了解答大家的所有疑惑,关于区块链我们也会在接下来介绍技术时简要说明。

最后,DCEP的使用场景为全场景的流通与支付,而虚拟货币一般只用于购买某些特定的服务(一般是区块链相关),二者在使用范围和规模上有着天壤之别。未来你将可以在线上线下几乎任何场景使用DCEP付款,而这些场景中可以使用虚拟货币的,连1%都不到。

DCEP与传统人民币和虚拟货币的区别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大七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大七环

1.3

Q:DCEP和微信支付、支付宝有何区别?

ADCEP是货币,不是支付手段,但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来支付DCEP。

很多人会把DCEP和微信支付、支付宝放在一起比较,但实际上这是两类不可比的概念:DCEP是货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支付手段,如果把货币比作水,支付手段就是运水的水管,水和水管又如何进行比较呢?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其实都属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是支付方式的一种,它的作用是在支付过程中,将一个账户中的货币转移到另一个目标账户中,只起到一个渠道作用,至于它转移的货币是人民币、美元还是其他货币,在整体流程上并不会有太大区别。因此,当DCEP普及后,我们只需要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所支付的人民币换成DCEP,便可以通过此渠道实现DCEP的移动支付。同时,这一改变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基本没有影响,因为在支付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背后的货币无论是现在的实体现金还是未来的DCEP,对于消费者而言都同样是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的账户余额。

此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在DCEP普及后,由于在货币端也实现了数字化,理论上它可以实现“跨渠道支付”,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银行APP直接向支付宝转账,或者从微信直接转账至支付宝,这是因为DCEP本身就有着电子支付渠道的功能,底层渠道连接所有渠道,就把原先各个独立的渠道全部打通了。

1.4

Q:DCEP使用了区块链吗?

A:只使用了区块链的非核心衍生技术。

提到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比特币以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那么DCEP是否也是基于区块链的货币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全是”,因为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背后有着众多技术的支持,DCEP的确使用了其中的部分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并不是基于区块链的货币,也和比特币这些虚拟货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DCEP 使用的是哪些技术呢?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非对称加密”、“UTXO”以及“智能合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本文就不进一步深入了,这里的重点还是介绍区块链技术,从而理清DCEP与区块链的关系。

区块链的核心是链式存储和去中心化存储,即分布式记账和多点共识,这两点保证了区块链存储信息的安全性,接下来将逐一介绍。

区块链核心技术图解

资料来源:大七环

资料来源:大七环

分布式记账,主要指数据的记录方式。区块链中的数据并不是像传统数据库那样直接存放的,而是将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一个个区块,下一个区块与上一个区块通过上一个区块所含信息形成的密码连接,一环扣一环,形成链状的数据,因此得名“区块链”。这样的记录方式使得所有数据都是可追溯的,并且使得篡改难度大大提高。对区块链数据进行篡改时,若上一个区块遭到篡改,那么它就会形成不同的密码,导致与下一个区块无法匹配,因此篡改者必须继续篡改下一个区块,同理也需要篡改下下个区块,直至篡改到最新的区块。因此在分布式记账下,篡改任一个区块都需要同时对该区块后的所有区块进行篡改,这需要一定的计算量,但并非不可能实现,所以还要加上多点共识。

多点共识,主要指数据的存储位置。传统的数据一般存放于单个服务器中,顶多再多几个备份,而区块链的数据则是存放在每一个使用区块链的客户端,例如这块区块链有100个参与者,那么就会有100份分布式记账数据拷贝存放在这100个参与者处。当某一用户更新数据时,会发出带有验证标识的请求,另外99人便会对此信息进行验证,只有多于一半也就是50人验证此信息为真时,这100个人才会同时在区块链上更新信息,也就是添上一个新的区块。这样的多点共识机制,使得对数据的篡改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即至少覆盖一半以上的客户端,才可以成功。

因此,在分布式记账和多点共识机制下,需要对数据进行篡改,不仅要对从篡改处至今的所有区块进行篡改,还需要覆盖一半以上的用户,这要求极大的运算能力,即整个区块链51%的运算能力,而在数据量庞大的情况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么先进的技术,为什么央行不用呢?

这个问题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应该能猜出一二了——没错,关键就是区块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而DCEP的要求则是“央行集中管理”。我们之前提到,DCEP是由央行集中管理的,也就是说核心的数据只存放在央行数据库,而区块链则是存放在每一个用户端,如果真的要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那么DCEP的核心数据至少要在每一个参与运营的商业机构有一个备份,但这有着很大的风险,比如个人隐私。因此,DCEP是不可能使用多点共识技术的,这也是它和先行大多数虚拟货币的在技术上的根本区别。但话虽如此,DCEP仍可以使用分布式记账技术,并且在双层运营中,商业机构也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管理自己运营的DCEP,关于双层运营会在2.3部分介绍。

二、DCEP怎么代替现金?

央行为了以DCEP代替现金,提出了“一币,两库,三中心”,分别对应DCEP这一数字货币的“印钞”、发行和管理,以下将逐一介绍。

DCEP系统一览

资料来源:大七环

资料来源:大七环

2.1

Q:DCEP如何产生?

A:通过加密技术生成代表货币的字符串。

首先说“一币”,即印钞过程。

DCEP本身是一串串经过加密的字符串,这也是它被称为“数字货币”的原因。DCEP字符串由三部分组成:央行的基本密码、货币面额、货币编号。将这三个信息以加密方式结合后,央行再使用自己的私钥对其进行最后的加密,便形成了最终的DCEP字符串。

DCEP“印钞”过程图解

资料来源:大七环

资料来源:大七环

以上的加密过程,便是DCEP的“印钞”过程。没错,数字货币也需要印钞,而且这一印钞过程和传统人民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不妨类比一下DCEP和传统纸币的印钞过程,便于大家理解:

传统纸币=1.央行印钞用纸+2.纸币面额+3.纸币号码+4.央行防伪水印

数字货币=1.央行基本密码+2.货币面额+3.货币编号+4.央行私钥加密

可以看出,DCEP和传统纸币在制作流程上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都包含四个要素:1.代表央行官方身份的标识;2.货币的面额;3.用以区分每一个货币的唯一代码;4.供使用者检验的防伪标识。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人民币就成功地在保持其原有要素的前提下,从实体现金变为了数字化的DCEP。

2.2

Q:DCEP如何发行?

A:先存放央行库,再发行至商业银行库,最后兑换给用户。

再说“两库”,即发行过程。

“两库”即央行库和商行库,起存储与发行作用。央行通过“印钞”创造DCEP以后,会存在央行库,这时它其实就等价于实体货币的人民币发行基金,也就是已经印刷完毕但暂未投入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当央行决定发行DCEP,便会通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会先向央行存放准备金,才能获得等额的DCEP,这保证了DCEP和实体现金的1:1替换,防止超发。当央行确认了准备金后,便从央行库将DCEP发往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存放在自己的商行库。至于接下来DCEP如何发送到一般用户的手中,就看各大商业银行“各显神通”了,但一般还是通过各个银行的电子钱包。

以上我们所介绍的过程,又称为双层运营,即先由央行发行至各大商行,再由各大商行发送至一般用户手中,这样的做法充分发挥了各个商业银行已有的客户基础优势,又避免了央行一次性面对所有用户而面临过大的负担。此外,双层投放中的第二层机构,并不仅限于商业银行,实际上运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这些商业机构也可以参与进来,从而保证DCEP强大的兼容性。同时,为了打消第二层机构的顾虑,央行还宣布在该层面保持“技术中立”,即无论各机构使用何种技术运营自己从央行处获得的DCEP,央行都可以适应,因此我们在第二层机构这里可能会看到更多新兴技术的应用。

2.3

Q:DCEP如何管理?

A:云端中心通过互联网管理。

最后说“三中心”,起管理作用:

“三中心”即登记中心、认证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都是央行管理的中心,所以DCEP归根到底是由央行集中管理的,即便DCEP在双层运营的第二层交由商业银行和机构进行运营,但所有交易“最终解释权归央行所有”。接下来会分别介绍这三个中心。

登记中心,决定每一个DCEP的归属权。在登记中心中记录着的是每一笔DCEP的交易记录以及每一个DCEP的所属者,它决定了DCEP的最终所有权。因此,当你的手机中收到来自他人发来的DCEP时,并不代表你已经获得了DCEP,真正标志着你获得DCEP的,是央行的登记中心将这个DCEP的所有者从别人改成了你。

认证中心,确保每一个DCEP的合法性。认证中心就是一个大型的验钞中心,每一笔交易中使用的DCEP,在变更所属权之前,都需要经过认证中心的验证,验证无误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认证中心的存在,保证了所有DCEP都是央行合法发行的,防止假钞和数据篡改的出现。

大数据分析中心,从DCEP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相比于以上两个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的作用就比较简单易懂了,它会对海量的DCEP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广泛运用于经济政策、市场分析、反洗钱等各个领域。

2.4

Q:DCEP实际应用场景与原理有何案例?

A:DCEP可以应用在几乎所有线上线下场景,在这里就举用户间转账或支付这一最为常见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端的DCEP不会直接在手机之间以及手机和库之间交换,它必须依托一个手机上的一个载体APP,而这个APP一般是银行的电子钱包或我们常用的移动支付工具。因此,仅从用户端来看,对已经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而言,DCEP的引入并不会对其支付行为造成任何影响:一样是线下扫码、线上转账的流程。而DCEP真正改变的,是支付场景背后的原理。

以A用户向B用户转账为例,其背后的原理如下:

A用户在APP中选择转账金额和转账对象用户B,APP选择对应额度DCEP,发送至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验证用户信息和DCEP有效性后,发送至央行;

央行认证中心对DCEP和用户信息验证无误后,登记中心将DCEP所属者从A用户改为B用户,并记录相应信息,再把DCEP发回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收到DCEP,验证无误后通知AB双方转账成功,在自己的APP中更改双方账户余额,并将DCEP发送至B用户手机;

B用户手机接收DCEP,并验证其真伪性无误后存放至手机。

用户使用DCEP转账背后的流程

资料来源:大七环

资料来源:大七环

此外,受到强烈吹捧的DCEP“双离线支付”其实也是遵照以上的步骤,它并不神秘,只是在转账双方都没网时,先挂起该交易,等双方中任一方连上网以后再进行以上1至5步操作,这样的功能实际受益于DCEP的跨渠道,因为它保证了双离线场景下双方使用的渠道是可以打通的。

三、为什么要使用DCEP?

3.1

Q:DCEP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A:降成本、强监管、增效率、保主权。

一、消除实体现金相关的各项成本。实体现金的维护成本极高,经估算,一国一年维持现金体系的花费约占GDP的0.6%~1.5%,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此外,用户使用现金的无形成本、转账中的摩擦成本、个人隐私泄露的社会成本,都可以通过DCEP避免。

二、可以提高货币监管力度,追查不法交易和洗钱。DCEP的普及使得所有人民币交易都收到央行的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心的分析,可以有效对非法交易和洗钱进行查处。

三、可以提高经济调控的效率。DCEP的投放速度较传统人民币大大提高,且投放后宏观经济的表现也通过大数据实时反馈回央行,这大大提高了央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效率。

四、保证我国货币主权。Facebook的Libra挑战了各国的货币主权,如果我国不尽快出台自己的数字货币,那么人民币的权威可能会受到第三方虚拟货币的挑战,因此,加速推行DCEP也是保障我国货币主权的重要举措。

3.2

Q:DCEP对用户而言有何好处?

A:通用性、安全性、匿名性。

对于无现金化程度较高的中国而言,移动支付早已成为了优于现金的选择,其优势就不在此赘述了,这里就主要讲讲DCEP相对于移动支付的好处。

在了解了DCEP的原理后,想必大家都会发现,其原理和目前基于现金的移动支付体系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现金移动支付体系里,用户账户中的钱只是运营商或银行系统中的一个数字,并没有和实际的货币一一对应,而每个DCEP都对应了央行库中唯一的字符串。

打个形象的比方,在传统体系中,把钱就像水,存在一个个叫做银行的水池里,你把水倒进去后,不会知道里面哪几滴水是你的,只知道里面有两升水是你的,而且你给别人转账时,还可能因为两个水池之间没有连通水管而遇到困难;而在DCEP体系下,钱就像图书馆里的书,你赚到钱的时候就相当于把书借走,央行这个图书管理员就在自己的数据库里把你记作借书人,而等到转账的时候,你把书还给央行后收款人再从央行处拿到书,同时在数据库里把借书人从你改成他。显而易见,DCEP的体系会带来以下好处:

通用性:传统体系下,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支付网络是相互独立的,除非借助第三方平台(如银联)否则难以打通,而由于DCEP是央行集中管理的统一货币,无论是什么运营商,只要使用DCEP就可以在央行这个基础层面实现互联互通。

安全性:DCEP相较于传统体系在底层有额外的加密步骤(发行之初的加密字符串),并且货币的所有权信息集中保存在央行,因此无论在防伪还是在保存和转移方面都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匿名性:传统体系下,由于支付流程主要在运营商的支付网络完成,因此用户的所有交易信息均暴露给了运营商,用户的隐私权难以得到保证,近期运营商非法提供消费者交易信息的案件也频频出现。在DCEP体系下,交易信息直到央行层面都是加密的,保证了所有交易的匿名性,保护消费者隐私。

3.3

Q:未来还会有实体现金吗?

A:无现金社会最终会出现,但为时尚早。

无现金的时代是每一国政府都希望实现的,毕竟它能带来那么多好处。但好归好……

首先,我国DCEP的研发尚未全部完成。DCEP从2014年首次提出并建立研究小组,至今已经过近六年研究,并在近期计划投入与电商合作进行试点,感觉已经“呼之欲出”了,但不可否认的是,DCEP离最终投入社会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

其次,即便大规模投入使用,现在我国的情况并不能支持DCEP百分之百普及并完全取代现金,因为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就还没有达到100%。如果DCEP的目标是替代现金M0,那么它要需和现金一样,让我国的任何一位公民都可以且有能力使用它。然而这个数字化的货币,必须要依靠数字化的设备作为载体才能发挥其作用,也就是需要人手一台支持DCEP电子钱包的设备,而这一点在目前还无法实现。

图片来源: Unsplash

图片来源: Unsplash

当然上述说法也不是绝对的,说不定央行突然发力,大规模推行DCEP,并与企业合作研发出了低成本量产的无需供电的电子芯片,并分发到了每一个人手中,我国便迅速过渡到了无现金社会,这也都是有可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完全实现无现金社会有相当高的门槛,想要跨越这样的门槛,要么投入财力,要么投入时间。当选择后者时,就注定了纸币还将伴随我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无现金社会是必然会实现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