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房企老板离奇事件:被发“求救信”称遭金融诈骗欠高利贷!公司辟谣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千亿房企老板离奇事件:被发“求救信”称遭金融诈骗欠高利贷!公司辟谣

图/图虫

“受害者”辟谣自己没有“受害”。

日前,一封有关新力控股的神秘“求救信”在业内流传开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这份名为“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的文件指出,在新力控股上市募资过程中,因为资金的需要,新力控股董事长张园林被由保荐人、承销商、金融高利贷集团、市值管理团队及基金经理五班专业人士组成的诈骗集团,通过一系列缜密的安排后,被逼陷入险境。

然而,新力地产方面表示,“根本就没发什么求助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新力控股发布辟谣声明

7月9日,新力控股官微发布了一则辟谣声明。

声明称,网上近日传播的关于“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及类似相关言论内容为子虚乌有,恶意中伤。目前,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警,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一封离奇的求救信

新力老板被曝欠下16亿港币高利贷

新力声明来源于一份以“新力老板求救信”(以下简称“文件”)为题的文件。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这份文件于7月8日晚间在网上传播发酵。

文件内容显示,新力董事长张园林身陷金融骗局,其在推动公司上市及上市之后的数笔融资中被一个境外金融高利贷集团设下圈套,成为金融诈骗集团的受害者。

文件提及,金融诈骗集团由五班专业人士组成,分别有保荐人、承销商、金融高利贷集团、市值管理团队及基金经理,人员分工明确。

而张园林的的被骗之路则是从赴港推动新力IPO开始。

诈骗集团的保荐人在取得张园林信任后诱导其推动新力上市,承销商则负责诱导张园林前往金融高利贷集团借钱。

在2019年11月新力正式在香港集资上市之时,承销商假借香港受社会事件影响,故意松懈集资,导致新力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

为了确保新力顺利上市,张园林不得不伸手向境外金融高利贷集团借出16亿港币,这笔资金的月息高达3%,单月利息支出就达到 4800 万港元。

上市后,张园林通过质押股票、大笔派息才勉强应付了1年的利息支出。

不仅如此,求救信还称,该境外金融高利贷集团唆摆张园林频繁转仓,从而赚取佣金。其列出数据,2019年上市至2020年5月,新力控股不合理的大手转仓成交高达4 亿股,涉及佣金收入超过800万港元。

此外,境外金融高利贷集团还利用多重手段套取张园林手中的现金,如通过非自动对盘交易从中收取巨额回扣、利用市值维护团队收取高额服务费、伙同基金经理操纵股价谋私利等等。

疑点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还“晒出”房企上市常遇到的13家机构名称。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求证,发现文件中披露的保荐人、承销商如何从客户身上榨取最大利润等有待商榷。有做过企业上市的CFO表示,发文件的人居心不良,机构承销费是房企上市的正常费用。

另据财联社,有香港证券机构分析人士表示,“房企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上市前出于资金安排借贷5000万是有可能的,但即使有借贷行为发生,应该也是企业有需求及设定相应安排情况下产生的。而且,以新力的资产规模和运营能力,上市后偿还这些资金并不成问题,这样的资金体量未必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求救信”发布者身份成谜

这封多处内容被指经不起推敲的“求救信”,由何人所写,其目的何在?目前尚不清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像是新力被辞退员工或者对张园林不满方发出来的。“里面的内容真实性另说,但求救信这个形式肯定不靠谱。”一名业内人士认为,文件得以迅速发酵,也与张园林不爱与外界沟通、信息不对称有关。

据时代财经,有接近新力的业内人士推测,撰写及传播该求救信的人或意在制造恐慌情绪,为新力境外融资“使绊子”。不过,尽管去年该求救信在境外传播,但新力似乎未受到明显影响,时代财经查询到,今年1月,新力发行了一笔2.5亿美元的票据,票面利率8.5%,较去年3月减少近3.25%。

另据财联社,就记者所拿到的这份“求助信”文件,相关技术人员对该文件进行分析及溯源后发现,该文件创建作者的电脑用户名为“HP”,创建及修改日期均为2020年5月15日12:57:29。

据了解,新力控股于2019年11月15日于港交所主板上市,如若“求救信”创建时间真实,意味着该份文件是在新力控股上市半年后发出

一位接近新力集团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证实,该信此前在境外及金融曾流传过,但资本界认为此事不太靠谱,因而既没有引起关注,也未引起风波。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子虚乌有的事近日突然又传了起来,还引起不小关注,我们也有些困惑。”上述新力集团人士补充道。

前述内地投资机构高管则向记者表示,虽然这封“求救信”中不少细节有待进一步核实,但从市场第三方角度来看,有企业也许会进入别人所设计的交易,但不能因此就说这是诈骗或高利贷。“在香港的这些保荐人、券商、基金等机构都是持牌的管理机构,投资、上市及借款,并没有人进行强迫。”

“事件中透露着一股诡异色彩和神秘气息。这个‘求救信’讲的一些细节有些令人不解,究竟是何人,为何要炮制这样一封信,目前还看不清楚。”上海一家中型房企人士表示。

而对于是否有合作方借此作为筹码进行施压或谈判,前述香港证券机构分析人士认为,概率较低。

其表示,如果有机构要做空,一般会选择事实确凿的事件直接抛出沽空报告打压,而不会用这种隐匿方式。而且,新力控股未必在其做空名单上,目前看资本市场上反应也不大,因此做空的概率相对较低。

“一些合作方也许在价格、合作条件、合作方式等问题上,未必会很快达成一致,但多数会经过正规谈判或私下沟通方式来解决。一般而言渠道是公开的,不太会通过暗中下绊的方式。再者,如果这种方式被同行得知,会对自身信誉将形成不利影响。”前述香港证券机构分析人士称。

为什么是新力?

公开资料显示,新力控股是起家于南昌的房地产企业,长期深耕于江西,2019年11月在港股上市。

2021年初,易居旗下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的中国房地产销售排行榜上,新力以1196.4亿销售额位列2020年全口径销售额榜单第35位,正式迈进千亿俱乐部。

然而有关于新力实际销售业绩远不足1000亿的传闻也喧嚣尘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房企都会做资金流水和财报美化操作,但像新力这样夸张的销售业绩实属少见。当然,新力方面极力否认这一点。

事实上,在房地产上一个上升周期内,房企习惯于在高杠杆的撬动下实现快速扩张。新力也不例外。2016年-2018年,新力借款总额(包括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以及公司债券)分别约为64.38亿元、166.76亿元、221.09亿元,而报告期内新力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期分别为10.33亿元、42.83亿元、100.65亿元。三年内新力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7.15、10.62和15.34,处于上行通道中。

用了高杠杆发展,必然面临偿债压力,加上净利润在同规模房企中处于下游,低于美的置业、华发股份、远洋地产,仅高于禹洲地产。新力不得不全国扩张以换仓博取高利润。前几年销售依然严重依赖江西地区,直至2020年全国区域中苏州、大湾区销售向好。

2020年财报中,新力的销售区域贡献值与土储数据都很粗放,没有明细。在应占权益合约销售额中,江西省贡献的销售占比约30.8%,大湾区占约23.9%,长三角地区占约28.6 %,华中华西核心城市及其他高增长潜力地区占约16.6%。

但张园林还是想把公司规模做大。2020年3月,职业经理人界明星人物、号称“凯哥”的陈凯加盟新力。知情人士透露,张园林希望借助陈凯加速全国扩张;想不到两人在企业战略上产生严重分歧,陈凯半年后选择离开新力。

后来张园林找来翔生原副总裁刘翔担任集团常务副总裁,刘翔主抓大运营,并接管了一部分陈凯原来负责的工作内容。刘翔在翔生时期曾对江西合作项目的小股东问题处理非常到位,对江西市场稔熟。由此可见张园林也还是想牢牢抓住江西大本营。

外界越“看不懂”的公司,越会引发关注。或许是新力财务改善的空间比较大,才让资本盯上了它。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是一家公司整个生命周期和资本路径规划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为公司发展插上翅膀,同时也可能会反噬它的基本面。上市过程非常专业,需要规范的持牌机构和团队去运作。保有一种健康、持续的观念,信任专业的市场,提高专业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上市公司、投资者还是中介,都要端正自己的观念。

傅立春指出,对于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而言,一旦遇到流言中提到的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要保留好证据,及时止损,和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防止出现更大的伤害。

业绩上,7月9日,新力控股集团公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87.9亿元,其中2021年6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额120.2亿元。

二级市场方面,新力控股集团9日平开后快速转跌,截至9日收盘跌0.49%,报4.09港元/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