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焰: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010年03月04日 11:19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关于加快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吴 焰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污染隐患多,一些渐发、突发和意外的污染事故频率越来越高。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7555个被调查的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2009年,陕西凤翔、湖南武冈、云南东川等地发生十多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200多人血铅或镉超标,引发30余起群体性事件。陕西华阴成品油输油管道泄漏流入渭河和黄河事故,兰州石化工厂爆炸事故,广东清远、江苏大丰铅污染等事件,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能够较为有效的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保险制度。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有助于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一是有利于完善生态和环境保护机制,减少环境灾害事故的发生。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在政府和环境责任主体之间就增加了一个市场化的“第三只眼”,保险人基于自身风险控制,必然会积极参与风险与隐患排查。同时,保险以费率与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挂钩的杠杆机制,能够强化责任主体的内在压力,鼓励参保企业降低污染排放数量和程度,增强参保企业治污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减轻政府的环保负担。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巨大的赔偿和污染治理费用面前,事故企业往往只得被迫破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能由政府花巨资来治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绝大部分也由国家承担。保险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既可以为污染受害者提供经济补偿,减少政府负担,也可转移和分散参保企业经营风险,在突发环境事故后提供污染治理的经济援助。三是有利于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全球看,保险已经成为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有效经济手段和主要方式之一。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保险可及时对受害人进行损失赔偿和人身补偿,并协助政府进行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有效缓解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防止出现“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埋单”的现象。

2007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后,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始起步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保险企业也积极参与并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十分缓慢。一是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环境污染保险推行缺乏法律保障,对企业是否参保无制度约束,对侵权主体缺乏有效的环境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巨大,在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时期,单纯依靠保险公司商业机制运作难以持续。目前,部分试点省市虽给予了政策支持,但主要停留在给予投保企业保费补贴层面,缺乏税收以及风险保障基金等深层次支持措施。三是缺乏污染损害的赔偿标准。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在勘查、定损与责任认定上存在困难,灾害损失风险难以把控,这进而影响到环境责任保险的费率厘定和产品开发。

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建议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在国家和地方立法中纳入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条款,尽早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配合今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制定有关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条例,明确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原则、主体、范围、标准、举证责任、请求权时效等。

二、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的强制性方向以及过渡措施。参照国际通行的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确立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建设方向。在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尚未实施前,建议建立政府部门、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合作互动机制,由环境保护部门制定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业(产品)目录,将目录内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情况与其获取信贷的资质挂钩。通过这种市场化手段引导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形成“不通过环评项目不能上马、不构建环境污染保障机制得不到信贷支持”的机制,构筑环境保护的第二道防线。

三、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参保企业保费财政补贴制度,以及对承保公司的税收优惠机制,将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与企业环境污染保险事故发生情况挂钩,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保险双方积极性,提高制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用以支付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超赔部分以及垫付应急处理费用等。发展权威、独立的风险与损失评估机构,评估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和经济赔偿价值,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

相关专题:

201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huangshuo
 
聚焦2010国家财政预算案

政府怎么花这些钱,就应当让公民看得见、看得懂、看得明白。[详细]

2010,就业之殇

一方面将有63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广大沿海地区闹起了“用工荒”。[详细]

聚焦2010年中国军费

2010年中国国防费待批准预算为532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消息传出,引发各国高度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