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2014-11-04 19:30:00

11月3-4日,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成为点亮A股港口概念、基建概念的一枚引信。

何谓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市场传闻,核心战略是将四万亿人民币投往海外,桥梁恰恰是A股这两天大涨的交通、基建、港口、能源等板块,路径则是国内往国外担保投资港口公路铁路,消耗国内过剩产能;而中国国内做运营,税收留在国外,国内港口以及高速公路公司有望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建筑公司作为承建主体。

四万亿,占到中国57万亿GDP的7%,从体量上比当年美国马歇尔计划还要威猛。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将军启动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四年内美国向西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不过是1948年美国2580亿美元GDP的5%,现如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拿出GDP7%投向海外,这么大的rumor资本怎能放过泡沫投机的好机会。

西方舆论愿意将两者相提并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词从某种意义也切中了当下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战略脉搏。与60年前马歇尔主导的美国美元资本全球输出相类似,时隔60年后,亚洲和全球将迎来人民币产能和资本的双轮输出,潜在逻辑是中国渴望依托产能和资本双向输出解决中国困扰已久的产能过剩问题。

这个逻辑没有错。“产能和资本双输出”政策逻辑,也可以从习李政府上台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外交观察到相似路径:2013年以来,习近平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路一带”规划,尽管目前这一战略仍未具象化,但其潜在经济、军事、能源等多重战略意图已经不言而喻;2014年以来李克强多个外交场合提及的“高铁外交”、“核电外交”则是中国高端制造业产业输出的载体,中国渴望摆脱低廉的“世界工厂”代名词;同时,中国发起成立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银行、丝路基金,其战略意图是金融铺路,资本保障,最后再辅之以人民币不可阻挡的出海之势……投资者眼中的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蓝图大抵如此。

所以,10天前,亚洲开发银行总裁中尾武彦公开表示,不欢迎成立一家目的基本相同、由中国牵头成立的另一家区域性银行——亚投行时,连北京出租车司机都闻到了空气中的敌对味道。《纽约时报》则公开报道,美国官员“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游说”反对该银行,“极力劝说重要盟友拒绝该项目”……这只是中美G2较量的一个缩影。

当然,逻辑没有错,错在“马歇尔“三个字身上。如果翻看世界经济史,产能过剩的工业国靠什么方式消耗产能,历史是残酷无情的,德国日本发起20世纪二次大战都与此相关;而冷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也与中国当前之处境大有不同。

马歇尔计划,根本上是冷战产物。二战后,借助马歇尔计划,美国帮助欧洲盟国恢复了战后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同时也扶植了战败国日本,在对抗苏联的同时,美国建立了美元世界霸权地位。从1947年开始,西欧各国通过加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130亿元美元的救助计划,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水准,救助计划庞大复杂,包括对外援助、政府长期贷款项目、私人项目FDI等。如此庞大的援助,美国借给受援国的130亿美金相当于当时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西欧重建的过程也就是美国过剩产能转换成美国政府对OECD国家债权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更为重要,如果这些国家赖帐,怎么办?

美国人的办法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国人规定35美元换一盎司黄金,OECD这些受援国如果没有美元,你得用黄金来偿债,换句话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霸权是马歇尔计划的牢固保障,何况还有北约强大的军事保障。

历史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一战二战都是惨痛教训,那产能是靠打战打掉的。二战后的美国开辟了资本输出的新途径,是个例外。马歇尔计划,文有布雷顿森林体系,武有北大西洋组织,且美元乃唯一国际货币,战后困顿的欧洲又面临共产铁幕威胁,众多合力作用才成就美国霸权地位。

中国今天的问题恰恰在这里,路漫漫其修远。就眼下看,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还只是个资本投机的泡沫标的。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当年美元已经是国际货币,而且是唯一的国际货币,马歇尔计划是通过输出美元解决美元荒的。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DI)把它做大,这不是一个问题。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当时是有冷战,大家才团结在一起,马歇尔计划并未让大家更齐心。如果想着用ODI买别人的支持,这更不靠谱:古往今来,从未见过债务人对债权人感激不尽。”

这个评论可谓一针见血,何况遥远的非洲、动荡的南美也跟当年北约控制下的西欧和日本,其形甚远。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丁默

资深行业观察员,擅长金融领域热点分析。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imoney官方微信
扫描可关注
出品:凤凰财经中心
编辑:杨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