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的乳品标准一直以来备受质疑,近期生乳质量标准的降低更引起了轩然大波。乳品新国标也被指责为全球最差标准。然而,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却认为,这是政府管治理念的进步。此言引起了广泛争议。凤凰网财经《财•知道》栏目特此对话薛兆丰。【网友评论】

九鼎一言

薛兆丰:标准过高会引发造假 要防伪防骗而非防劣

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如果只提高标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我当然赞成提高标准。没有代价的事情,没有副作用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可是如果人们实际能够做到的,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很大,就会引发造假。实际能力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详细]

何谓优质

最近我国修订生乳的质量标准,将每毫升细菌总数的上限,从50万个大幅度提高到200万个,并将蛋白质含量的下限,从每百克2.95克降低到2.8克。消息传出,骂声一片。但我认为,这恐怕是政府管治理念的进步。理由很简单:降低硬性的质量标准,既有助于降低厂商掺假的积极性,也不妨碍有能力的厂商去提高产品质量,而只要消费者能够识别质量差异,并乐于为提高的质量付账即可。 [详细]

>>本期嘉宾

#

薛兆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谈知论道

壹: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 过高会引发造假

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如果只提高标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我当然赞成提高标准。没有代价的事情,没有副作用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可是如果人们实际能够做到的,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很大,就会引发造假。

叁:要防的是伪、是骗,而不是劣

一些大排档,价格极为低廉,用的油不可能是正当的油。这谁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去吃呢?五星级酒店里的餐厅,质量就比较有保证。但是为什么那里不是人山人海呢?因为有个价格约束在里面。所以到底是防伪,还是防劣,这要分清楚。

伍:所有的硬性提高标准都会导致不良结果

所有的硬性提高标准的后果分析逻辑都是一样的。最低工资标准要不要提高?如果提高到所有的人每小时一百块钱,那这样很多人就失业了。牛奶问题也是这样,散户的奶是一个过程,现在正在变,因为消费者愿意出高价了,低价的在慢慢退出。

贰:若标准低些 三聚氰胺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

加三聚氰胺是下毒,而且是要花钱的,为什么那些人要花钱买这个东西放下去呢?原因就是要达到标准。通过骗的方式达到一个本来达不到的标准。如果标准比较低的话,就不需要如此折腾。这样的奶喝下去,虽然营养不够,但还不至于中毒。

肆:大企业绑架生乳标准的说法是错的 标准提高对大企业有好处

越大的厂商,提高标准对它越有好处。所以说生乳标准降低是蒙牛这些大企业的要求,这是错的。大的厂商,它有自己的牧场,奶的质量是能够达到标准的,尤其是一些高端奶。提高标准打击的是低价奶,是那些销到农村里面给穷人喝的。

陆:打击“伪造”和“欺诈” 目前的执法力度不够

应该区分“伪”和“劣”。首要任务,是严厉地打击“伪造”和“欺诈”,我认为目前的执法力度不够;其次才是通过市场竞争,通过生产和经济状况的改善,逐步改善“劣”的问题。颁布不切实际的品质标准,不可能就提高了实际的食品品质。

part01提高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 标准过高会导致造假

凤凰网财经:最近中国修订的生乳质量标准降低了,您认为是政府管治理念的进步,很多人觉得奇怪,因为人们一说到标准,往往想到西方食品的高标准,您怎么看待西方的高标准?

薛兆丰:标准与生产和经济状况有关系,政府的标准并不等于企业的标准,企业可以有很高的标准,它们在互相竞争。

凤凰网财经:中国的食品安全出了很多问题,每当出问题的时候,人们就会比较中国的标准与西方的标准,讨论中国的标准如何跟西方的标准接轨等等。在中国的标准已经是低水平的情况下,降低标准如何能保障食品安全呢?

标准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如果只提高标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我当然赞成提高标准。没有代价的事情,没有副作用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可是如果人们实际能够做到的,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很大,就会引发造假。实际能力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三聚氰氨事件,加三聚氰胺是下毒,而且是要花钱的,为什么那些人要花钱买这个东西放下去呢,这么折腾是为什么?原因就是要达到标准。通过骗的方式达到一个本来达不到的标准。如果标准比较低的话,只要如实反映,表明这个奶蛋白质含量就是低的,就是比较稀的,价格便宜。就不需要再如此折腾。这样的奶喝下去,虽然营养不够,但还不至于中毒。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是消费者怎么识别?或者说,产品质量高的厂家,怎么能够显示出自己的产品质量就是比别人高,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所有的产品,不仅仅是牛奶,你能够想象到的所有产品,包括电器、汽车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有这个问题。商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比方说品牌,广告,还有担保,还有最后法律的诉讼等。所以我不是说高标准不好,而是说如果政府强行拔高标准,而不是企业在竞争中自发提高标准,会产生什么事与愿违的后果。

part02我们要防骗、防伪 而非防劣

薛兆丰:就购买商品来说,有些人就是要接受低价。例如一些大排档,一大锅油做成的鱼,价格极为低廉,用的油不可能是正当的油。这谁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去吃呢?大家其实是知道的,知道它的价格低,品质低。相反,五星级酒店里的餐厅,质量就比较有保证。但是为什么那里不是人山人海呢?因为有个价格,有个约束在里面。所以到底是防伪,还是防劣,这要分清楚。伪是欺骗、欺诈,三聚氰氨这些骗,这是要防的,我也强调是要惩罚的。

我的文章中也讲过,要区分你要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不是要高品质?要极高的品质,可以啊,现在蒙牛等乳企都有高端奶,摆在市场上。可是为什么还有低端奶呢,那是不是公众不能够接受低端奶,是不是所有的奶只要卖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高品质呢?高品质里面还有更高品质,也还有相对较高,相对较低。所以,恐怕我们首先要防的是“骗”,而不是“劣”。劣质是因为有低价,消费者能不能承受,买不买账,如果消费者都不买账,都不买这低质,那它自然会从市场上消失。它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人买。

特别是大厂商,越大的厂商,提高标准对它越有好处。所以市面上大家的说法,说生乳标准降低是蒙牛这些大企业的要求,这恐怕不合逻辑。大的厂商,它有自己的牧场,奶的质量是能够达到标准的,尤其是一些高端奶。提高标准打击的是低价奶,是那些销到农村里面给穷人喝的。如果说真能够严格执法的话,这些奶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part03所有的硬性提高标准都会导致不良结果

凤凰网财经:也就说厂商自然会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产品品质。

薛兆丰:这是我愿意说的一句话,但我要讲的还不只这一句话。我们要明确防什么,要防骗防伪,还是要防劣,劣对应低价。如果一双鞋只能穿一个礼拜,没问题,明说只能穿一个礼拜,价格要便宜点,那可能有人就要买这个,要的是新款,每个礼拜不同,不要那么耐用。但是对于伪,对于骗,我主张要惩罚,而且认为当前的惩罚不够。

所以我们要想一下,政府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会降低生乳的质量标准。而且请注意,这里是“生乳”的质量标准,而不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这两者之间还有差异。不管怎样,仅仅在纸面上提高标准,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中国的奶源大概有70%来自散户,生乳的品质参差不齐。而高端奶,像蒙牛这些大企业是从澳大利亚运回来的牛关起门来养的,这里面当然不会有三聚氰氨,吃的草是美国进口的。如果政府只管好听,把这个标准提高,恐怕20%、40%、甚至70%的奶源就被切断了。我并不是说那70%都不及格,只是它们的质量参差,平均质量较低。如果硬性拔高标准,奶源就会萎缩,更糟糕的是造假现象就会猖獗,面临的处境将是没有奶喝,与喝低质奶的差别、或者是喝稀薄的奶、与喝被落毒的奶之间的差别。

所有的硬性提高标准的后果分析逻辑都是一样的。最低工资标准要不要提高?如果提高到所有的人每小时一百块钱,那这样很多人就失业了。牛奶问题也是这样,散户的奶是一个过程,现在正在变,如果去考察的话,大家就能看到,它们正在向企业化、规模化经营在变。为什么能变?因为消费者愿意出高价了,低价的在慢慢退出。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穷人,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应该区分“伪”和“劣”。首要任务,是严厉地打击“伪造”和“欺诈”,我认为目前的执法力度不够;其次才是通过市场竞争,通过生产和经济状况的改善,逐步改善“劣”的问题。颁布不切实际的品质标准,不可能就提高了实际的食品品质,而后果很可能是引发更严重的造假。

在向欧美食品标准看齐的呼声中,我们该比较一下双方的生产和经济状况。若颁布不切实际的品质标准,带来的或许不是安全而是隐患。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 欢迎收藏
本期策划:马德俊

向左 向右

往期回顾

 

网友留言

凤凰网财经联系方式:010-84458352 all_finance@ifeng.com      策划:马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