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证监会] [内幕交易] [资本市场监管] [范福春] |
今年5月份,广发证券在借壳过程中涉嫌内幕交易受到证监会处罚,涉案人员被捕
中国证监会已在法律规定基础上,借鉴发达市场经验,针对目前市场情况,制定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认定标准。《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和《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已在业内试行一段时间。《内幕交易认定办法》对内幕人的认定做了细化,补充了内幕人、内幕信息的范围,对当然内幕人、法定内幕人、规定内幕人和其他途径获取内幕信息者的举证责任进行了合理划分。《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将一些典型的操纵手法,如虚假申报、抢先交易、蛊惑交易、特定交易、尾市交易操纵等行为纳入了认定范围。据悉,2001年9月21日,最高法院曾下发《通知》,暂不受理因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引起的证券民事赔偿纠纷案件。2002年1月15日,最高法院下发《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意受理此类案件。
“必须依法严厉查处”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证监会近日组织的旨在加大打击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违法犯罪行为力度的专题培训中表示,“全流通”后,公司并购、资产重组越来越多,内幕信息相应增多,投资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股价并从中获利的动机也随之增强。目前,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案件不仅有增加趋势,且呈现交易更隐蔽、形式更多样的新特点,证券执法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他指出,对于上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查处,坚决遏制案件高发的态势,确保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范福春的表态可谓近期以来监管层针对证券交易违规行为的讲话中言辞最为严厉的一次。其背后不仅是监管层肩负的在全球金融动荡中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艰巨任务,更是本轮牛市以来A股市场内幕交易等违规案件高发的现实。今年2月15日,杭萧钢构一纸300亿元大单的公告拉开了其反复涨停、跌停的炒作闹剧。3个月后,杭萧钢构因信息披露违规而正式受到证监会处罚,引起了市场空前的重视。似乎是连锁效应,5月份,广发证券的借壳对象S延边路突然公告称,公司因在借壳过程中涉嫌内幕交易而受到证监会处罚,有关人员被正式逮捕。
《办法》细则仍未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证监会组织的这次培训的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和部分省市法院代表以及证券监管系统稽查骨干和证券期货交易所有关人员。“要切实对违规行为形成有效打击,证监会必须与司法机关形成合力。”广东戈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华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和处理虚假陈述案件一样,类似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在诉讼过程中,案件审理的程序是,证监会先对违规行为作出认定,然后投资者再证明自己因上述行为而受到损失。也许正是为了配合司法机关的审理,范福春在培训中表示,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大力查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就要系统学习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认定办法。他表示,证监会已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市场经验,进一步制定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认定标准。范福春强调,证监会机关、证券交易所、派出机构应形成“三位一体”的执法体制,抓紧落实各项确定的重点工作。同时,证券执法部门要积极研究更好地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开展工作,共同建立适应我国资本市场需要的执法协作体制。此外,还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务必办成铁案。至于上述《办法》的具体执行情况,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相关细节目前还不能透露,但是相关培训已经进行多次了。“这个《办法》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刘国华则表示,《办法》对有关内幕交易的界定等做出了细致的规定,这为将来的司法诉讼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非常有价值。不过,他也表示,据他所知,《办法》的细则目前仍未全面公布。
维权浪潮将至
事实上,在证监会昨天披露两个《办法》试行之前,有关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司法解释也已经开始起草。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日前针对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指出,有关人民法院应当参照虚假陈述司法解释前置程序的规定来确定案件的受理,并根据关于管辖的规定来确定案件的管辖。据悉,目前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进行顺利,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在受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时,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同样可以在法院立案。“最近的工作越来越忙了。”长期处理证券民事索赔案件的刘国华告诉记者,涉及内幕交易的案件可以立案后,已经有投资者向他提出了有关意向。他认为,就像2003年虚假陈述案件的司法解释出台后一样,内幕交易案件的审理也将从无到有,最终形成一股新的维权浪潮。据他介绍,目前国内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采取了举证倒置,即辩方需要证明自己无罪,这与国外类似。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表示,《办法》的制定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国内司法体系需要借鉴的还有很多,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资料显示,美国法律规定,在处理内幕交易案件时,无需考虑内幕交易者是否有“利润所得”一概予以处罚,相关获利人最多可处以25年监禁或罚款。此外,监管部门还可将内幕交易民事罚款的10%奖励给举报者。(东方早报)
相关阅读: |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