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从英特尔看我国高科技企业成长之路
2007年10月24日 09:07证券时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冯小树

在我国即将推出创业板的时候,研究在美国NASDAQ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对于我国高新企业的上市以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特尔公司是众多NASDAQ上市公司的优秀代表,它由技术人员创立,开始规模很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成长为国际一流的巨型公司。下面就从英特尔公司成长过程开始,分析其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启示。

英特尔公司成长历程

第一阶段, 1968年至1971年,从成立到上市。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7月16日在美国硅谷创立,股本为75万股,实收资金300万美元,主要从事半导体研究与制造,员工30多人,创立当年亏损50万美元。1969年公司推出半导体芯片1101,但继续亏损。1970年公司研制出第三个产品1103动态随机存储器,实现了主营收入424万美元,但亏损97万美元。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到1971年公司实现首次盈利105万美元,当年英特尔公司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

第二阶段,1972年至1980年,实现了1103的规模化生产,成为一家半导体芯片的经营企业。芯片产品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企业的成功关键是如何将实验室的实验品转化为产品。公司从技术、设备以及工艺三个层面上把1103动态随机存储器从概念变成了现实,成功进行了大规模生产。1972年公司收入2300万美元,盈利310万美元;到1980年,公司收入85460万美元,盈利9670万美元。整个70年代,公司年度销售及利润增长率分别为66%与65%。

第三阶段,1981年到1989年,从授权其他企业共同生产到独家供应微处理芯片。长期以来,半导体行业形成了一个惯例,即任何产品必须有第二供应商。因此任何一家芯片生产商都必须与其他企业共享技术,授权其他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针对这一情况,英特尔公司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确保公司的产品能稳定供应市场,同时通过1982年与IBM公司结盟,确立了公司的微处理芯片成为主流产品。当这些条件都成熟时,公司独家推出了386,并获得了成功。到1989年,公司实现收入312700万美元,盈利39200万美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了3.66与4.05倍。

第四阶段,1990年到2005年,公司致力于品牌建设。1990年英特尔已是非常优秀的半导体企业,但公司在芯片更新换代时遇到了困难。微处理器安装在电脑中,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普通消费者也不关心486、 386与286之间的性能区别。为此,英特尔公司通过“Intel In-side”以及将微处理器命名为“奔腾”系列,开始树立公司的品牌,直接接近消费者。到2005年,公司收入3882600万美元,盈利866400万美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12.42与22.10倍。

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启示

第一,良好的核心管理团队。任何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都应该有一个核心管理团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管理团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其管理团队应该具备相关行业的经验。英特尔公司管理团队主要是诺伊斯、摩尔以及格鲁夫,这三人都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工作过。其中诺伊斯是硅基板集成电路发明人,摩尔提出了摩尔定律,格鲁夫在佰克利大学兼职期间,编写了《半导体设备的物理学与技术》经典教材。因此吸引已获得研究成果的人员以及在海外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人员回国创业,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无锡尚德以及深圳芯邦科技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无锡尚德创始人在创立公司之前,曾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多年,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而深圳芯邦科技的核心团队主要来源于Broadcom公司,专门从事移动存储、SD卡以及读卡器控制芯片的设计,目前已占全球份额的40%。

其次,团队成员应该能够相互配合与互补,尤其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员。在英特尔公司管理团队中,诺伊斯善于对外交流,摩尔善于思考,而格鲁夫善于管理,他们三人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高新技术从概念转化为产品,离不开管理,英特尔的成功主要在于格鲁夫的管理能力,有志于从事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第二,专注于核心产品以及一种盈利模式。在英特尔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两次大的业务调整,一次是1977年关闭了生产电子手表的分厂“Microma”,此后英特尔再也没有介入消费品行业。另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公司生产的存储芯片面临来自日本产品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公司于1985年关闭了存储芯片的生产,从此英特尔只专注于微处理芯片产品。但如果我们将时光倒退到上世纪80年代,谁也不会想到英特尔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当时日本企业连续七年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占据首位,1988年,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中的六个是日本公司,但到了1992年,英特尔公司成为全球老大,日本公司不再拥有最大的份额。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日本所有半导体企业都提供从晶体管到微处理芯片的所有产品,顾客只能在价格上选择,这不可避免损害公司的利润,日本半导体企业逐步成为没有重点产品、特点不鲜明的公司,其竞争优势也逐步失去,到今天没有一家日本半导体公司在某类芯片上成为行业的领袖。我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有日本企业的通病,刚刚取得一些业绩,就开始进行多元化投资,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不讲究企业发展的质量。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如果不注意这点,将会重复日本企业的老路。

第三,掌握公司以及行业发展的主导权。经营企业首要的前提就是能对企业进行控制,诺伊斯、摩尔以及格鲁夫三人离开仙童半导体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法按自己的想法管理公司。在英特尔成立时,诺伊斯与摩尔合计持有英特尔公司的65%的股份,而格鲁夫没有股份,仅仅是受雇于英特尔公司的管理人员。这种股权结构,既避免了经营企业受制于他人,又避免了所有者管理企业时通过粗暴的行为而毁掉一个企业。

其次是对公司的经营进行控制,企业在建立初期整体实力弱,经营要受制于市场或主要客户。如英特尔在1980年以前只是众多芯片供应商之一,公司的经营要受制于系统制造商,通过与IBM的结盟,公司生产的微处理芯片逐步成为行业的主流成品。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新一代芯片推出速度加快,英特尔也由普通的芯片供应商成为独家供应商,加上公司制订的行业标准,控制了整个个人电脑行业的发展。我国高科技企业为何没有诞生世界级的企业,虽然与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起步晚有关,但与企业家不重视专利、行业标准等知识产权也有很大关系。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完善公司治理,二是重视专利及行业的标准等知识产权。

第四,建立公司的品牌。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从1990年开始致力于品牌建设,英特尔公司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成就,一个品牌能树立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威信,它消除了搜索成本,建立公司与买方的纽带。微处理器作为电脑中的一个零件,其品牌树立比一般消费品要困难得多,英特尔公司品牌树立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科技企业借鉴。

(作者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审监管部副总监)

   编辑: 陈君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