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怒斥夏普总裁: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这么久做决定
郭台铭发家小史
到了今年3月,病入膏肓的夏普迎来了“救世主”——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经过双方协商,鸿海出资6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收购夏普9.9%的股权。
鸿海精密集团是一家典型的中国式企业,也就是说在经营管理方面,基本上由郭董事长全权操控,并下达最终决策。除此之外,在“避虚就实”、“数字(利益)大于一切”的理念引导下,郭台铭用不到40年的时间成功地构筑了鸿海帝国,包括42万员工的深圳富士康公司在内,在全世界拥有96万员工,2011年年销售额高达人民币7400亿元。
1950年,郭台铭生于中国台湾的一个贫寒的家庭。1966年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1971年毕业后,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的复兴航运工作。之后,由于黑白电视逐渐进入台湾市场,郭台铭于1974年在台北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电视机转换频道时所需的旋钮和按钮等零部件。在创业之初,公司仅有15名员工。
郭台铭的公司能够有长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日本技术的引进。1977年,郭台铭从日本购回了崭新的精密机械。之后,又以“大量生产高品质低价格产品”的经营方式,作为日本和美国企业的产品零件供货商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长期的合作中,郭台铭对日本所拥有的世界最尖端技术了然于胸,所以当得知夏普陷入经营危机的时候,他当机立断决定收购夏普的技术。
今年3月,鸿海与夏普正式开始交涉,但在半年之后的今天,双方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夏普得的‘日本病’竟然这么严重!”——对于夏普的优柔寡断,郭台铭董事长虽然怒不可遏,却也束手无策。
中日技术合作的最佳时机
一旦和患上了“日本病”的日本企业合作,我相信无论哪家中国公司的领导都会像郭台铭董事长那样生气。
假设一家中国公司向某日本公司提出了一项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项目。该日本公司在中国北京或者上海的现地法人在收到中国公司的合作意向后,立即向日本总公司的国际部汇报。这时,国际部会要求现地法人提交一份长达几百页的“策划书”。现地法人光是完成这份“策划书”就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然后,经过现地法人和总公司各部门之间半年多的“交涉”,这份“策划书”终于出现在每月一度的总公司董事会上。可是,所有董事都不会关注这份策划书是否完美,而是从“如何利用这份策划为自己谋利”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如果某位董事认为实施这份计划可以为公司盈利却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或者自己在公司内竞争对手得到的好处更多,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反对,然后提出一些需要延后决定的理由,最终使得策划被驳回或者被迫“改日再议”。
估计没有哪位中国公司的“老板”会耐着性子等待这么长时间。无论中国公司多少次向日方询问结果,对方的回答都只有一个“尚在研究中”。所以,面对着濒临破产却仍在漫长“研究中”的夏普,郭台铭董事长愤怒地离场实属情理之中。
其实,不仅是鸿海,很多中国企业都是在日本技术的辅助下发展壮大。就像孩子长大后照顾老去的父母一样,如今已经到了发展起来了的中国企业帮助因病卧床不起的日本企业的时代了。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已经到了购买“百年日本技术”的最佳时机了。只不过,当各位中国“老板”接触“日本病患者”的时候,希望您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将会是一场需要耐心和耐力的持久战。
郭台铭索要夏普管理权:
郭台铭联手夏普信心满满:
郭台铭的对手:三星
另眼看郭台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