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苏荣求解江西“哥德巴赫猜想”

2013年03月09日 06:49
来源:中国经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探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熊学慧

“在北京,茶杯一个星期不刷就会结一层厚厚的茶垢,在江西一个月不刷都没什么茶垢;同样的东北大米,在江西做的饭就特别香软;如果在江西住上一段时间,皮肤会变得更好、人更美。”

在3月5日江西代表团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如是给江西做起了“广告”。他随即话峰一转,“如果能将江西作为美丽中国的试验省、试验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因为江西具备这样的条件。”

苏荣说,江西正在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努力探索并实践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但这条路不好走。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补充说,因为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对经济肯定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国家关注和支持。

实际上,“生态”正是苏荣主政江西5年半以来最重要的“抓手”。5年半来,苏荣在江西这个欠发达省份、生态大省,求解一道新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纪难题——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而这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

探路:协调发展的世纪难题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容易,江西是在破解新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纪难题。

至2013年3月,苏荣主政江西已有近5年半时间。5年多来,经过两轮“思想大开放、经济大发展”变革后,江西经济总量实现了由5000亿元向13000亿元迈进的“惊人一跃”。

数据显示,2012年江西GDP近1.3万亿元,是2007年5460亿元的2.3倍;财政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是2007年664亿元的3倍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万亿元,是2007年3300亿元的3倍多。仅2012年一季度的地方税收收入就达242亿元,比2007全年的总量还多26.6亿元。

实际上,5年多来,以苏荣为主要领导的江西决策层正是抓住了“生态”这一立足点,以鄱阳湖为平台,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国家战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才有了今天的“惊人一跃”。

“生态”也是苏荣在2007年11月到任时对江西的最初认知:江西有良好生态基础,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由百分之三十几提高到63.1%,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一。

而如何打好“生态”这张牌是苏荣等人考虑的首要问题,而考虑的结果是,“把经济装进生态的篮子”。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江西“生态”总量与福建相当,但“经济”总量却仅有福建的二分之一。

在经过到任后三四个月的基层密集调研后,苏荣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江西经济不过热。在当时全国“两防两控”的大背景下,苏荣以非一般的政治勇气提出“江西要坚持大投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战略思路。

2008年年初,江西以温家宝总理在江河考察时提出的“永远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为出发点,作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

在苏荣的主导下,经过多方努力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国家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亦为江西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加快发展步伐,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苏荣说,“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容易,江西是在破解新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纪难题。

江西民众对他的做法也有诸多争议。比如,基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大四小”工程就引来“砍大种小、水田栽树”等评价。不过,苏荣似乎不为所动,这是因为他对江西的“生态”有不同的认识。

而“一大四小”工程实施3年“造了过去10年的林”,造林面积达1352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60%一举提高到63.1%,令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了江西的“生态”优势地位,也为今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事实证明,插上了“生态”的翅膀后,江西经济5年多来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经营报》记者曾不止一次听他在大小会议上提出一个问题:江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生态,江西要打好“生态”这张牌。

用苏荣自己的话讲,“回顾5年来以及进入新世纪10年来全省发展的历程,我们的一切探索和实践归结为一点,即不僵化,不浮躁,不摇摆,不折腾,坚韧不拔,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路子,实实在在为4400万江西人民谋福祉。”

驱动:以生态之名推动经济发展

江西一方面生态环境好,发展势头喜人;另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汪玉奇评价说,苏荣的上述“四不”是他主政江西5年多来的总基调,除了能体现他“一任接着一任干”有胸怀和勇气外,也为江西经济跨越发展探出了新路。

12年前,江西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农耕时代”,战略重心也在农业。但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江西一直以来实施的“偏离工业化、城市化、主张用农业带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贻误了发展良机。

“江西人民是在非常焦虑的状态中进入新世纪的。”汪玉奇在一次宣讲活动中说,2000年江西经济总量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号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落后了。

2000年,江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面对这一困境,2001年3月到任的孟建柱首先从“解放思想”着手,在江西实施“大开放”战略。

到2007年苏荣接任之前,江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1%,江西已经由一个农业为主导的省份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省份。江西也成为全国罕见、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经济连续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的省份。

然而,就在江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到2007年,江西省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的生态环境面临极大压力。江西省水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鄱阳湖水质Ⅲ类水以上的比例占99.7%,而2006年下降到82.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苏荣在2007年11月从孟建柱中接过权力之棒时,也接过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难题。

苏荣认为,江西一方面生态环境好,发展势头喜人;另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

苏荣如此判断的依据是:2000年,江西人口数量占全国的比重是3.3%,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是2.3%,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是1.3%。7年过去,即到2007年,三个指标依然是3.3%、2.3%、1.3%,位次没有发生变化,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基于这一认识,2008年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并对其本质内涵有了深刻认识: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此后,借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江西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重新布局,一批事关今后发展命脉的交通、能源等项目也随之推进。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施的405个项目中,有一大批投资总额达数百亿、上千亿元的重大项目。比如龙头项目“两核一控”,即预期投资上千亿元的彭泽核电站、投资达900亿元的万安核电站和投资过百亿元的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等,总投资达两万亿元。

在大项目、大投入及“三年强攻工业”的一系列战略推动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到2012年,江西经济实现“惊人一跃”,生产总值近1.3万亿元,“GDP含金量”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认为,正是因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基于对省情清楚的认识而及早采取抓大项目和大投入的举措,江西GDP在这5年时间才能一直以两位数的态势增长。

麻智辉说,江西还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这是因为,与周边湖南、安徽等兄弟省份相比,江西还有较大的差距。

赶考:“美国中国”试验的现实难题

对于苏荣来说,求解“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这一历史性“考题”的过程还极为艰苦。

事实上,“加快发展”也正是苏荣、鹿心社等江西主政者目前应对的重大“考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鹿心社说,江西是革命老区,不加快发展经济对不住革命先烈;江西也是生态大省,不保护生态环境又对不住子孙后代。江西将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探索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江西两会上,鹿心社提出了江西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目标: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7年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9000美元,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目标。

据了解,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江西已提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即以“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为龙头,赣南、赣北协同发展,推进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实现江西绿色崛起。

不过,有学者则提醒说,在一系战略推进的过程中,江西也出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等诸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有矛盾冲突的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江西发展的难度将继续加大。

以能源发展为例,进入“十二五”以来,由于江西近几年来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型,特别是光伏产业、铜加工业的发展,使江西电力供给形势出现了逆转。现在,高峰期的时候江西电力缺口已经达到280万千瓦。

而当前的问题是,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发展火电项目较为困难,而江西极力推动的彭泽核电、万安核电等新能源项目又因国家核电政策影响,未能如期推进。苏荣为此颇感忧虑,称“未来江西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电力供应不足”。

能源问题对苏荣来说只是一个“难题”,而更难的“考题”是“生态”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记者在江西一些地区采访时亦发现,江西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河流污染、周边村民被迫整体搬迁等重金属污染现象,这样的现象在江西鹰潭、上饶、新余等地均存在;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盲目圈地、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空城等问题。

在3月5日江西代表团开放日上,苏荣也坦承,江西的重金属污染严重,个别村失去了生存条件,整体搬迁。比如,鹰潭三个村花了三亿一千多万元,治理成本高昂。而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治理不是一两年内能完成的,有专家认为至少要经过40年,重金属才会被吸附。

对江西来说,“生态治理”只是其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对于苏荣来说,求解“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这一历史性“考题”的过程还极为艰苦。

苏荣说,江西省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对江西省而言,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奋力迈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更大步伐”。

两会语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龙头产业。去年一刀切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感觉比较吃亏。江西光伏产业在全国排名也是比较靠前,个别企业债务扩大导致银行收紧整个行业贷款。有的企业没有亏损,市场订单不少。请周行长区别对待,给予一定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向央行行长周小川谈及去年饱受欧美“双反”困扰的光伏业发展时表示

“很担忧东部沿海地区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江西。有些官员为了GDP的增长不顾及环境保护,但也有很多地方官员很重视。不能一边重视减轻污染,一边有些工业园为发展经济引进一些带污染的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泰豪集团董事长 黄代放

[责任编辑:aijx] 标签:江西 苏荣 鄱阳湖 生态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2013两会:新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