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中国答应美国要求对国企改革进行承诺,包括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同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予以稳步推进。这是否是美国要搞垮中国经济?深究起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做两方面的梳理。第一,美国要求的肯定不是好事?第二,国企到底需不需要改革?【网友评论】

新闻背景:美国要求中国国企改革

美批中国国企享有巨额补贴 中方承诺一视同仁

以美国财长盖特纳为代表的美官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享有巨额政府补贴及各项"不公平"的政策倾斜,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中,盖特纳多次呼吁中国对此作出改革。"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民营企业的创新,而不是国有企业的产能扩张。"他说。

对此,中国政府承诺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信贷提供、税收优惠和监管政策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详细]

延伸阅读: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国企改革(世行报告全文节选)

正在中国访问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将协助发布一份联合研究报告。该报告审视了中国到2030年之前面临的经济机遇与挑战。世行称,报告“旨在帮助中国实现向高收入社会的过渡”。

这份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编著,审视了中国到2030年之前的战略抉择,针对中国增长模式的未来结构提出了建议。[详细]

>>

郭田勇

盖特纳,美国财政部部长

就事论事:美国要把中国经济搞垮?

刘业进:美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国有企业有意见

美国人缘何对于中国的国企“有意见”?以美国财长盖特纳为代表的美官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享有巨额政府补贴及各项“不公平”的政策倾斜。 在全球竞争时代,国企在创立、要素获得、补贴等诸多方面享有特殊待遇,这不仅对本国“非公经济”不公平,对本国外资企业和国际上他国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详细]

朱海就:美国要把中国的经济搞垮"阴谋论"不足为信

有人认为这是美方的阴谋,其目的是把中国的经济搞垮,这种“阴谋论”不足为信,须知经济不同于政治,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在中美之间,这种相互间的依存性特别明显,如其中任何一方违反经济规律,那么损害的就不仅是所在国的利益,而且还有对方国家的利益,因此,美方对中国提出的这些要求,只要不与经济发展规律和原理相冲突,那么都是合理的,至于其动机究竟如何倒不重要。 [详细]

朱海就:承诺做出改进不能视为是对美方压力屈从

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范围不限于国内)的前提条件,而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是一个国家,进而乃至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国内扭曲的市场环境国内学者看到了,美国人也看到了,我们这次承诺对市场环境做出改进,不能完全视为是对美方压力的屈从,而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内学者和普通民众多年来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政府这次借中美对话之机,顺水推舟,把改革的决心向社会表明。 [详细]

>>

郭田勇

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并非孤例:开放倒逼改革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改革、开放是一个并列关系,进水不犯河水。开放倒逼改革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入世极大推动了中国的改革进程。加入世贸就意味着接受国际规则,尽管这些规则可能是西方为主导制定的,但这些规则毕竟是经历了市场化经济体系百年的考验的。这才迫使有了改革,才有今天这样的改革成果。由此可见,美国或世行要求中国国企改革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周小川:美国要求的肯定不是好事 这种思维仍存在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汇率最好是接近均衡点,如果汇率偏离均衡,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错位,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也会给货币政策带来困难。但是这些损失和困难并不那么直观,通常人们也不一定都理解。特别是,如果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更加复杂了。在一些人看来,美国要求的肯定不是好事。这种思维至今仍存在,会影响人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详细]

鲍盛刚:全球化深化了中国体制的改革

中国改革有两大动力,一是源于中国自身内部的动力,即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另一是源于中国开放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后来自外部的动力,即全球化对中国改革自下而上和由外及里的影响。全球化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全球化,中国不可能用30年走完别国用200年才走完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深化了中国体制的改革。 [详细]

鲍盛刚:中国入世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变

中国入世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快了中国体制从计划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变,由此外部动力推动的变化是由下而上,由外及里悄然进行的。市场机制是一个完善的逻辑体系,一旦引进,它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游戏规则展开,它要求人们服从市场的信号,要么生存,要么被淘汰,或者付出巨大的代价,入世十年,市场规则已经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 [详细]

>>

郭田勇

周小川,中国央行行长

针锋相对:国企盈利了吗?

光明日报:国有企业价值不可替代

曾几何时,国企改革脱困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主题词,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一年总利润只有200多亿元;仅仅10年后,如今中央企业月利润即可实现近千亿元。截至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100多万亿元。

人民日报:中国国企并无特权可言

一些鼓动排斥中国国企的人,所持一大理由是中国国企搞垄断。但是,中国并不鼓励央企的垄断性,努力保障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在《反垄断法》面前,国企并无特权可言。

冯兴元:国有企业整体亏损

尽管其账面利润很高,但却是在少支付利率、少纳税(上市公司中国企税率远远低于民企)、少支付或不支付资源和土地费用、享受高额补贴的情形下取得,把这些多拿和少付(含不付)的钱加起来,远远超过其利润。

王建勋:国企和民企竞争不公平

一方姓“国”,是所谓的“共和国长子”,好吃好喝,享有各种特权;另一方姓“民”(或者“私”),差不多是后娘养的(此处决无歧视继母的意思),依赖残羹冷炙度日,地位卑贱低下。差距如此之大,怎可能公平竞争?

何去何从:国企改革路径

许小年:用赦免和赎买打破国企垄断

将来垄断行业的改革,咱们也工龄买断,只不过价格付得比以前更高。但是如果我们相信,打破了这个行政垄断,社会生产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那么我们就有资源补偿他。不能再搞革命了。

张维迎:国企是中国成长障碍 可将其股份转让给百姓

因为我们大量的国有企业,尤其中央的国有企业,都已经上市,他们的股票都有价格,我们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转让这些股份,到非公有的部门和个人。也可以通过半转让、半赠送的办法,分给普通的老百姓。

郑永年:国有企业会导致中国国家权力危机吗?

首先,可以对其实行1980年代陈云所说的“鸟笼经济”,也就是说,要给国有企业一个边界。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抓大放小”战略的设想就是在对国家具有重要战略的领域搞国企,主要是向学习日本和韩国的企业集团战略。

陈志武:国企应退出所有竞争领域

现在改革的重点就是对国企进行民有化改革,这一直是我在推动的事情。在市场经济中,只要有国企介入的行业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所以国企应该退出所有的竞争领域。比如,美国的国防是最有战略性的行业,但他们都是私有制

第一,美国要求的肯定不是好事?第二,国企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本来都不是问题,只不过受意识形态对眼界的束缚,我们已经丧失了就事论事的能力。留给我们真正的问题,不是需要不需要,而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国企改革?我们怎样能避免重走俄罗斯寡头经济的道路?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 欢迎收藏
本期策划:居鹏

向左 向右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