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1岁的文章,81岁得诺奖,101岁依然对中国命运忧心忡忡。诚如科斯所言:在我这个年纪,生命已然吃力。若不是有重要的话想对你们说,我就不会发言。他要对我们说什么?为何在微博刮起旋风?【评论】

科斯: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险象丛生的根源

15日 17:25

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中国说——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思想市场,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详细]

科斯:顺从权威是中国人的不好特点

14日 10:21

只要你坚信自己的观点,你就要极力维护你的观点,宣扬你的学说,直到你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一天。这是学术独立的惟一途径。[详细]

相关言论:

科斯其人

1910年出生,英国经济学家。科斯因对经济的体制结构的研究成果,荣获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详细]

科斯:毕生之憾 未踏中土

一位中国学者对科斯的学术研究作出这样的总结:迄今没有写过鸿篇巨制,所有文章加起来不过十多万字,却开启了三个新的学术方向。[详细]

阴错阳差

科斯通过了大学先期入学考试,在决定主修科目时,因为拉丁文和数学成绩普通,他不得不放弃历史和化学两优异科,转而主修商业。 [详细]

晚年成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斯的论文才开始被大量引用。及至1991年,将他推上诺奖领获台的是 21岁写的一篇习作,那时他81岁。[详细]

科斯的中国情结:

这样一位西方经济学家,甚至从未到过中国,但是他自掏腰包, 组织有关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研讨活动。[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科斯:缺乏思想市场是经济险象根源

众说科斯

如果真有一个中国经济学派出现的话,一定会基于科斯教授和我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不觉得有其他方面的理论有这么强大的理论基础。

—— 经济学家 张五常

科斯和在他前后被引进中国的经济学家相比,他的影响力更为持久。

—— 经济学家 周其仁

凤凰网财经全体同仁祝科斯生日快乐
上一张
下一张

2011年12月29日是科斯101岁生日。科斯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之父,科斯定理石破惊天,并于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对中国情有独钟,他说“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仅万众瞩目,而且极端重要。为中国奋斗,就是为世界奋斗。”凤凰网财经全体同仁祝科斯生日快乐!

12
01
科斯的中国梦:思想创造全球中心

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开放、自由的思想市场,不能阻止错误思想或邪恶观念的产生,但历史已经表明,就这一方面,压抑思想市场会遭至更坏的结果。一个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培育宽容,这是一副有效的对偏见和自负的解毒剂。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错误的思想很少能侵蚀社会的根基,威胁社会稳定。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动力,更具可持续性。这样,假以时日,中国将成为商品生产和思想创造的全球中心。[详细]

科斯获颁诺奖

思想也是一个市场

科斯提出“商品市场”和“思想市场”两个概念。科斯认为,“在商品市场中,需要有管制;而在思想市场中,政府管制则是不适宜的,且应该对政府管制加以严格限制”。[详细]

管制思想市场行不通

照科斯先生看来:如果政府试图管制思想市场,抑或是无效的,抑或动机不良,因而即使政府实现了预期的管制目标,也不受人们欢迎。科斯还指出,即使思想市场的管制者是知识分子出身,也于事无补。[详细]

思想管制得不偿失

在思想市场上管制者总是认为别人都应受到管制而自己却不应该受到管制,这就要出问题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来管制思想市场的管制者?如果思想市场管制者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他会倾向于无限制地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那理论界和思想界还有什么真正的真理探索可言?[详细]

孟德斯鸠说: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弥尔顿说:

如果要禁止,没有什么比真理本身更可能被禁止;在我们由于偏见和习惯而变得朦胧的眼中,真理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许多错误更丑陋,更难以置信。

科斯中国说: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尽快改变

 科斯:如果体制不好 干什么事都必然涉及腐败

如果体制不好,干什么事都必然涉及腐败,要达成自己的心愿,比如开办企业、领取执照等等,你都得去行贿。人们还可以用腐败的手段来打压竞争者。权力滥用很容易引发愤怒,这是政治领域的常事。[详细]

 科斯:计划生育政策不改 中国无法维持经济高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有一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不改,中国就无法维持近年来的高经济增长率。中国现在的人口生育率低于正常的人口换代速度,老年人正在迅速增多。[详细]

 科斯:产权没有得到界定 市场经济就难以运转

如果产权没有得到界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市场经济就难以运转。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一直在通过改革来界定产权、降低交易费用,显然取得了很大进展。[详细]

为什么是科斯:科斯的中国影响力

计划经济理论也是企业理论

市场运行不免费,价格机制不免费,企业连同企业家下达命令、行使权威的协调方式,也不免费。用企业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要支付出另一种成本,那就是科斯本人命名的“组织成本”。中央计划经济的理论也是一种企业理论。[详细]

 

计划经济组织成本昂贵

中国的难题不是市场的交易费用太高,而是笼罩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央计划命令体制的组织成本太高。中国改革的出发点,是如何解决国民经济的决策权力过于集中,计划命令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个人、家庭、单位和地方积极性过低。[详细]

中国改革就是降低组织成本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出发点就是降低超级国家公司的巨额组织成本。他提倡分权改革战略,通过对重新界定权利的合法认定,激发了个人、家庭、基层组织和地方的积极性,还把企业家协调和价格机制协调一并请回到中国经济的舞台。[详细]

 

中国改革与科斯理论殊途同归

中国在实践中趟出来的改革路子,即分权、重新承认并界定产权、发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确立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给企业和企业家协调更大的舞台,可以在科斯提供的分析框架里得到最简洁的解释。[详细]

中国经济学人论科斯:为中国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12月29日,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迎来100岁生日。天则经济研究所等国内十余家学术机构将召开“科斯与中国”学术研讨会,为科斯教授祝寿。在研讨会上,中国经济学人对科斯的理论对中国改革的意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王小鲁:管理成本放大导致计划经济低效率

为什么计划经济比不过市场经济,当你把企业无限做大,大到相当于一个国家,把一个国家都变成一个企业的时候,他的内容的管理成本就会无限放大…[详细]

李建华:科斯为中国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无论包产到户,支撑私营企业的回归,还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科斯创造的经济学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详细]

张维迎:市场和企业不是互替而是互补

在我看来科斯的思想用一句来概括的话就是,理性人在自由的环境下会选择最有效率的交易制度安排。在科斯的理论当中,制度是演化的,根据各种条件演化的,而不是设计的…[详细]

黄少安:科斯定理在产权制度变革广泛应用

我们知道过去30年的改革,产权制度的变革是非常重要的主线。我们看到产权、交易成本、外部性,还有科斯定理,很多很多的概念,深深的影响了制度的变革者或者是参与者。…[详细]

各方点评

肖耿:科斯理论媲美牛顿

任何制度的改革都是权力的重新分配。…[详细]

罗卫东:科斯是斯密传人

科斯教授享受像亚当斯密一样长久思想不衰的地位…[详细]

姚洋:制度对经济很重要

不能援引了几个案例,就声称国有企业没有什么问题。…[详细]

相关微博人物专题
  • 小年“微”刀

    提起许小年,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政府政策和体制之弊的辛辣批判。在他看似惊人的言论之下,隐藏着经济学家的独立精神。

  • 儒雅“脖”导李开复

    从谦谦“学生导师”,到激情“创业天使”,李开复乐此不疲地和气传道,面对质疑仍不愠不火,俨然“脖”导的形象。

  • 地产大炮任志强

    任志强曾因一度爆出惊人雷语而被封为“任大炮”,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一职后也不休息,继续在微博中谱写着他的“炮轰进行曲”。

  • 地产艺人潘石屹

    在中国房地产界,提起潘石屹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位房地产大腕,更是中国地产界的“炒作大王”。

  • 微博女侠宋丹丹

    宋丹丹由于近来常在微博上仗义执言,被广大网友封作“微博女侠”。她在微博上火热的三场骂战,奠定了她微博界“女侠”的地位。

  • 公民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是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他是娱乐圈最敢于“放炮”的性情中人,而如今他还更多地关注“圈外”的事情……

  • “大嘴财主”刘强东

    从当初吃不饱饭的农村少年,到如今腰缠万贯的电商财主,传奇的创业经历和微博上的直言不讳,构成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刘强东。

  • 打假狂人方舟子

    他是方舟子,一个打假“狂”人。在他面前,任何学术、学历的造假都无所遁形,必招致他狂风暴雨般地抨击。

  • 奢侈品终结者芮成钢

    从炮轰“十大恶俗奢侈品牌”,到直斥中国奢侈品市场是“人傻钱多速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堪称奢侈品“终结者”。

  • “无知教授”张维迎

    如果说苏格拉底自称无知,是论辩技巧和内省智慧的话,张维迎自认无知,经济学家不懂经济,则是对市场经济精髓的把握。

  • 多面韩寒

    他是初中学历的作家,他是自学成才的职业车手,他是自创文学刊物主编,他还是游离娱乐圈的艺人。韩寒,你究竟是怎样一个青年?

  • “三俗鬼才”郭德纲

    2005年底,郭德纲在北京文化圈突然声名鹊起,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再次受到关注。然而出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人红是非多”

相关报道

版权说明

凤凰网 财经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居鹏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