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提前看:倡低碳、调分配、控房价三足鼎立
两会热点提前看:倡低碳、调分配、控房价三足鼎立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3月3日下午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由此2010年全国“两会”正式揭开大幕。低碳、环保、收入分配、房价回归、教育改革等问题将成今年全国“两会”热点。 政协一号提案剑指低碳 不久前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把人们对低碳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协的一号提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之初,备受关注的政协“一号提案”就早已揭晓: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获此“殊荣”。 尽管政协方面多次强调,“一号提案”并非是按照提案的重要性排出来的,但从近几年“一号提案”的敏感度、热门度、政府重视度及落实力度来看,均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政府政策的重大变化。 无独有偶,在2月2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还表示将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等行业的产能总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也透出消息,中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此番“一号提案”锁定低碳经济,可谓“应运而生”。 把目光投向低碳的并非九三学社一家,民革、农工党、致公、台盟、全国工商联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均将低碳经济作为自己提案的关切目标,低碳受关注的程度可想而知。 对此,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而以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正是这一问题的根源之一。中国还处在继续增长的发展过程中,不管从自身发展还是避免外部指责的角度来看,扭转以往高消耗、高排放经济发展路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今日投资”的一篇分析也称,发展低碳经济,为当前“调结构”之利器。对于我国而言,在经历了三十年粗放式、高能耗高排放的快速发展之后,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日益严重,资源能源对外依赖日益上升的严峻形势下,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成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悉,这份“一号提案”的具体建议包括:尽快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监测指标、调整节能减排目标的表述方式为单位GDP碳排放约束性指标;借鉴瑞典经验,对化石能源课以重税;重点修改完善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等法律,为低碳经济立法做准备。 “收入分配”成“两会最关心” 2010年,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涨工资!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网推出的网上调查显示,“收入分配”登上“两会最关心话题”之榜首。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政府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则持续下降。显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利润和职工工资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 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关系到经济增长由过度倚赖出口向内需拉动转变的深层次问题。以2009年房地产市场为例,随着房价飞涨,有能力购房者在楼市的高歌猛进中不断积累财富,而无力支付首付的居民离一套基本住房的购买力越来越远。“要提振中国经济、刺激扩大内需,关键在于调整国民收入格局。”朱建民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政府明确收入分配改革目标,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从约60%提高到70%左右。他建议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未来5年间,使城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也提出,在一次分配过程中,政府不应该是主导力量,而应该给市场更大的主动权,政府应该在二次分配上下更多工夫。只有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比如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推进税收改革,让农民工自由流动、和城里人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给予所有人公平的就业机会,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中国才能够完成收入分配的深层次调整。 期待飙升的房价理性回归 2009年,一部《蜗居》红遍大江南北。这部颇受争议的电视剧引起人们共鸣的一点就是对一套房子的期待。在一些网站做的调查中,老百姓对控房价的关注丝毫不亚于涨工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表示,房价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关系到民生的最重要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房价的大起大落,会把整个国家的经济拉入衰退之中。 今年的两会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风暴来临的关键点。两会前夕,中央和地方在信贷、财税、企业融资、土地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从紧措施。 2009年12月14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四条政策(即“国四条”)出台,对于“高烧”的楼市来说,“国四条”释放了清晰信号。 “现在房地产的价格的确过高,已经出现了泡沫。我建议,开发商如捂地等涨价,这部分收入就得缴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阎庆民提交提案,希望通过此举抑制房价,并透露银监会将在随后严控审批开发商资质。 “近年来,开发商低价征得土地,捂到价格上涨之后再卖房,要解决房地产价格过高的问题,只有靠税收才能有作用。”阎庆民表示,这项税费将按照土地价格来对开发商进行征收,比如一块地,开征了2年,以前是100万/亩,现在涨到300万/亩,那么就要把这多出来的200万按照一定比例来收税。“这项税费并不是向老百姓征收,如果这项提案被税务部门采纳,那么还会出台相应的措施,避免将税费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房价今年会不会降?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不过,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去年房价过快上涨,民众的心情他非常理解。他还说,“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总理的这番表态和近期各地陆续推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让人充满期待。 教改去行政化是否行得通 2月28日,两会召开前夕,备受瞩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浮出水面,也为两会添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对刚刚公布的新教改10年规划纲要寄予厚望。他认为,“去行政化”这简单几个字是我们用多少教训换来的,只有将学校从行政的过度干预中解放出来,中国的教育才能重现活力。 “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这正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朱永新说,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目前这种校长由政府认命的体制都应该改变。校长是由上级部门考察任命的官员,而不是教育家,有的人也许根本不懂教育。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术被行政所支配。比如,一名教授他要取得学术上的支持,只有被逼得去争取行政权力,因为很多情况下行政权力现在就是学术权力的前提。 朱永新建议,中小学的校长可以由社区居民、家长、老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推举产生。这样才能形成校长不仅仅对政府负责,而且要对家长、学生、老师多方负责的机制。 不过,他也指出,“去行政化”将是一场利益博弈,因此也会面临很大的阻力。比如,现在的许多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有的是厅局级,甚至有的是副部级,把他们的行政级别去掉了,他们愿不愿意?“这个时候可能就要学习企业化改革的办法,比如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李和平也表示,10年之内,高校的行政化倾向也许会有所改善,但程度不会很大,这涉及到社会层面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表示,农民完全城镇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这件事最大的关键就是户籍问题,这背后实际上是资源分配的问题,现在对于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的最大阻力就在于城市对资源的垄断,城市不愿意分享。尽管农民工三十年来为各个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但作出这么多贡献的人就是不被承认为当地居民,不能享受当地居民应该享受的待遇。“地方政府不愿意接纳那些已经成为当地人的农民工,这是这次会议中很尖锐的问题。”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此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国家应该给农民工输入地政府一个动力源。 动力源在哪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共识。在今年的两会上,是否会有委员提出相关的建议,建议的可行性有多大都值得期待。 对此,包括《南方都市报》和《经济观察报》在内的13家媒体还特意在3月1日发表共同社论,提请两会代表与委员们,善用手中的权力,敦促有关部委给出户籍改革明确时间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现行僵化的户籍制度。 反腐关注度再次提高 最近,内地足坛的打黑扫赌行动,随着前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杨一民被刑事拘留,已经升级到反腐层面;此外,一些地方发生的暴力拆迁问题往往牵涉到官商勾结、官员失职,国务院早前已开始进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修改工作;暴力拆迁、反腐倡廉,这两大社会问题亦是今年两会焦点。 网络问政成为“时尚” 随着全国网民数量刷新到3.84亿,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中美关系全球关注。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之际,中美两国关系因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对台军售、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等陡生风云,透露出“后危机”时代大国关系的复杂走势。中国应该怎么做、中美关系如何演绎,成为了中国“两会”代表委员关心、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凤凰独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