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问题致数据打架 1700亿土地出让金下落成迷
消失的1700亿土地出让金 刘展超 继去年房价“上涨1.5%”的数据引起公众质疑之后,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两份关于去年土地出让收入的统计再次生疑,因为这两个数据相差了足足1700亿元。 统计问题致数据“打架”? 本月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透露,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4239亿元,全部纳入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专款专用。 但在2月初,国土部发布的数据却显示,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15910.2亿元,同比增加63.4%,其中,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款13391.8亿元,占出让总价款的84.2%。 相距一个月,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就缩水了大约1700亿元。17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在5日财政部发布的全国预算报告中,去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是1980亿元,用于四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支出是97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出是493亿元。 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地方国土部门的数据是根据全国土地出让合同进行汇总得出的,即土地合同上约定了多少钱,就最终统计多少。 据廖永林分析,财政部的数据可能是年度入账数据,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时会跟开发企业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付清全部土地价款,在财政部门进行年度汇总的时候,可能有一部分土地价款尚未完全缴清。 而对地方国土部门来说,汇总数据的对象是依据土地合同的签订时间,而不是这笔资金的到账时间。 土地出让资金的监管一直是个难题。虽然早在2007年,中央政府就已经要求地方需要将全部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但去年7月份国家审计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审计发现10省区市超过600亿的土地出让金未纳入预算。 对于这1700亿元是否存在没有纳入预算的情况,廖永林表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情况。 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能就1700亿元土地出让收入问题联系到财政部进行采访。 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 近年来,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高涨,去年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上涨的争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对土地价格及土地财政话题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本报获悉,国土部也对此进行了收集汇总工作。 一位国土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并非是纯收益,根据相关测算,用于土地拆迁补偿以及土地整理的费用能占到土地出让价款的60%。 一些代表委员还将土地价格上涨归因于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就建议改革招标制度,理想的土地招标制度应该是,企业参与招标时不是报标土地价,而是报标房价或租房价,而出价最低者将最终中标。 上述国土部人士表示,土地招拍挂并不决定土地价格的高低,虽然大家看到了2009年的许多地王,但2008年同样采取招拍挂方式却有很多地流拍或以底价成交。 两会期间,国土部部长徐绍史也表示,国土部正在和一些地方政府做一些探索,采取更多的评价方式。土地招拍挂制度还要不断完善,按照“国11条”的思路,不一定完全是价高者得。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凤凰独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