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并非捡到篮里都是菜
刘伟勋 两个月前,国务院发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订的专门性规划,标志着安徽皖江城市带的产业承接示范区建设,正式跃升为国家战略。 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山。在他看来,第一个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落户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不过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操作中,并非“捡到篮里都是菜”。 “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多企业都看好安徽,希望到皖江城市带投资。你怎么看待安徽的吸引力? 王金山:现在一些有识之士都这样看好我们皖江城市带。我曾对一个企业家说,如果现在还看不到安徽,那么这个企业家是有眼无珠。还有人预计安徽的社会发展将会出现井喷现象,这是三四年前说的话,现在(井喷)要来了。 经济观察报:皖江城市带被列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你们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将坚持哪些标准和原则? 王金山: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科学承接”。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就是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我们要把自主创新和科学承接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是政府要优化环境,加大对更多企业的吸引力。二是来的企业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发展,而不是脏乱差一起来,鱼目混珠。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我们既要招商更要选商,既要引进产业更要选择产业。 经济观察报: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如何协调示范区内部城市之间,以及示范区与产业转移地的利益关系? 王金山: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示范区不是发达地区模式的复制,而是符合本地情况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示范区。首先,我们在区域合作上与长三角形成了合作框架。通过多边与双边合作,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 其次,示范区的开发模式正在规划中,包括实施跨行政区域的合作开发和飞地开发。 第三,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之间,以及跨区合作的利税共享机制。 第四,在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上,实行错位布局,做到互利共赢。 经济观察报:与其他也在争取承接转移的地区,比如苏北相比,皖江城市带的主要竞争优势在哪里? 王金山:皖江城市带首先有区位优势。安徽特别是皖江这一带居中靠东、沿江通海、连南接北,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这里有成本优势。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它往哪里去,主要还是看那里的利益环境。 再次,这里是后发地区,在很多地方都会绕开其他区域开发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这里的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很好,宜业又宜居。 “没有皖北的发展,就没有安徽的小康” 经济观察报:安徽如何加快皖北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王金山:皖北发展确实是个重要问题,皖北人口占全省60%以上,但经济比重不到40%。没有皖北的发展,就没有安徽的小康。 安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皖北发展。2008年我们出台了一个文件。 在其文件指导下,省里连续5年,每年拿出2.6亿元支持皖北地区的发展。2009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南北对口帮扶,加大南北干部交流,对增大皖北发展活力已经起到显著效果。 示范区建设会引起更大的波动,这是必然会的。因为沿江地区本身比较富裕,有了示范区的机遇会有更快的发展。但这也会促进皖北的发展,产生一种倒逼机制,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加大对皖北的支持力度。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凤凰独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