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李宁品牌,曾经被视为中国运动产业崛起的符号,然而现在却处境尴尬。遭投行减持、盈利停滞不前、接连提价求生……一直在改变的李宁似乎迷失了自己。【网友评论】

非凡中国拟收购25%李宁股份股价飙涨127%

李宁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两大股东Victory Mind和Dragon City将出售所持的2.66374亿股李宁公司股份给非凡中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5.23%

李宁高管换血渐入高潮

短短3个月里,李宁公司两位高层离职。10月12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CFO)钟奕祺已辞任。

最新报道   

李宁遭遇离职潮

2012年10月12日 CFO钟奕祺离职
公司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钟奕祺因实业发展追求,已提出辞任,11月1日生效。

2011年11月13日 CPO徐懋淳离职
李宁品牌首席产品官(CPO)徐懋淳也将于11月13日正式离职,这是李宁公司年内第二次经历人事变动 。

2011年5月 首席运营官郭建新离职
郭建新今年42岁,原任李宁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1997年加入李宁公司,主要负责整体运营体系。

2011年 CMO方世伟离职
原李宁品牌首席品牌官方世伟离职。原来在飞利浦、联合利华、耐克都曾经担任过相应的Frank Chen接替。

2011年 乐途伍贤勇离职
伍贤勇原乐途事业部总经理,郭建新、伍贤勇和张小岩倒均为李宁“旧部”。

2011年 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离职
在李宁公司工作将近8年的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已离职。

相关专题

民调
1.您怎么看待李宁品牌重塑策略?
转型应该能成功
策略一般,看看再说
肯定会失败
很难说清楚
2.您觉得李宁现在品牌形象怎样?
年轻时尚,很潮
没性格,没感觉
比较土,过时了
 
李宁成长的烦恼

1990年李宁公司正式创立,对这位曾经叱咤世界赛场的运动精英的狂热追捧使得这个企业新生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仍然是凭借李宁的个人影响,在其劝说下国家体委官员放弃了3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赞助,选择只能拿出250万元人民币的李宁。作为首个出现在世界体育赛场上的中国民族品牌,李宁从此一飞冲天。但随着李宁本人的老去,公司的问题日益浮现。

 1997年,成长遭遇第一个天花板

从1990年公司成立,李宁公司以每年超过50%的增速快速发展,第六年销售额就已经达到6.5亿元。这样看来,10亿目标似乎触手可及,但高速增长却在1997年戛然而止。情形陡转直下,从畅销到连续26个月连续负增长。最糟糕的时候,李宁库房里积压了高达60万件货品。这似乎预示着李宁的美好时代已渐行渐远。[详细]

 李宁老矣,李宁公司尚能饭否?

李宁曾经说:"今天你是冠军,明天你就要从零开始,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是冠军。"如今两鬓已见斑白的李宁本人所释放的巨大个人影响力已日渐式微,昔日追捧李宁的70后、80后已经不再是体育用品市场上的消费主力军,而新消费顽主90后对李宁并无特殊感情,曾经风光得意的李宁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详细]

“去李宁化”最终南辕北辙?

李宁:我不喜欢什么都是自己往前冲

有别于其他民企创始人的恋恋不舍,外界所津津乐道的"去李宁化"正是由其本人所一手导演。将权柄先是交给陈义红,随后是张志勇。李宁忙于慈善、家庭、北大上学,放手很彻底,被媒体戏称为"归隐"。[详细]

张志勇:李宁是愿景领导

"改变李宁当初一手选定的标徽,你们之前问过李宁吗?"主持人陈伟鸿在录制《对话》节目时问张志勇。"这还真没想到过,我们重点考虑整个品牌重塑如何能成功,具体用什么新的标识与口号。"张志勇回答说。彼时,李宁正忙于收购快意节能,这一收购为其带来高达数亿的账面收益。[详细]

掌舵人缺位 李宁“遇险”

2010年开始,一度春风得意的李宁陷入各种麻烦的泥沼。一边是2011年二季度订货下滑导致市值严重缩水,一边是多家研究机构大幅调低估值,而欲借壳非凡中国进入体育地产业的道路也遇到挫折。12月20日,李宁股价大跌近16%,21日,再次下跌5.26%,市值两日蒸发45亿港元。[详细]

李宁成“隐士”

关于李宁淡出的最生动的一则轶事是有一天,这个中年人走入自己的公司时,却被前台小姐拦住了。"我就在这里上班。"这位昔日的中国体操王子不得不解释。

业内看“去李宁化”

李宁期待着强大的制度能够代替自己的位置,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在明确的品牌战略与定位尚待筹谋,李宁这艘船还未能驶入风平浪静的正常航道之前,这样的放手,是天时地利人和抑或是操之过急?

李宁没落:昔日一哥成“羔羊”

借助奥运东风,李宁2009年一度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运动服装品牌仅次于耐克的榜眼。然而地位还没来得及巩固,蓦然回首,阿迪达斯又疾步赶上,本土品牌中最大的竞争对手安踏也正形成全面赶超之势。[详细]

 安踏:把李宁当对手不会进步

2011年上半年,李宁公司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左右,这低于安踏上半年的营业额44.5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李宁"本土体育用品老大的交椅",已经被安踏夺走。对于李宁,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9月15日,由国际知名品牌战略顾问公司Interbrand评选的"2011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揭晓,安踏比去年上升4位,排名第17名,成为排名最高的本土运动品牌。而在2010年,这一殊荣还属于李宁。[详细]

 阿迪、耐克虎视眈眈

擅长品牌战的外资运动品牌大佬阿迪、耐克开拓市场的能力也丝毫不逊色。以耐克为例,这个国际品牌已放下身价,开始下沉到二三线城市。2010年8月,耐克推出的300元低价鞋,较目前的售价下调25%。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场最易接受的鞋类定价在170~250元之间,而作为国际品牌,耐克定价300元,仍然会吸引追逐品牌的90后一代,这恰好是李宁的目标消费群体。[详细]

品牌重塑乱局
上一张
下一张

品牌重塑乱局

2012-01-06 16:30 0人参与 0条评论

上图为李宁专卖店新标。沿用了多年的李宁经典旧标告别它主导的时代,名为"李宁交叉动作"的新LOGO将成为李宁品牌的新标志,而原有口号"一切皆有可能"也被更为国际化的"Make The Change"取代。不过,该重塑行为并未收获满堂彩,关于新LOGO"二流"、新广告"立意有问题"的诟病不绝于耳。

7
01
高管动荡:张志勇不识人?

高管大“换班” 张志勇:带兵者不善

根据李宁员工的说法,公司内部CXO级别的高管,除了张志勇外,已经悉数调换。对于如此频繁的高管离职,李宁将其解释为正常的业内人员流动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详细]

“空降兵”的排斥反应

"空降兵"方世伟和徐懋淳都属"连升三级"。而2007年作为战略市场总监自奥美加入李宁的方世伟从进入公司到2009年底,在职务上实现"三连跳"引发了部分员工的不满。[详细]

管理层离职:我们想让改变发生

2011年年会上董事长李宁曾颇为激昂地说:"三年时间还大家一个新李宁"。不过很多管理层职员选择不再等待。公司用人与产品上的摇摆令他们颇感疲惫与失望。[详细]

结语

1997年到2001年,公司遭遇10亿元销售业绩瓶颈,李宁委婉建议时任总经理的陈义红"寻找一名助手"。而如今主持转型重塑战略连遭失利的张志勇又被推至风口浪尖,李宁很多员工也在猜测这位财务出身的年轻总裁是否也面临着相同的命运。2011年7月份,张志勇在接受采访时不无伤感地表示自己的去留由董事会决定。但是,即便张志勇被替代,如今陷于"make the change"迷惘中的李宁还有"一切皆有可能"的勇气吗?                                凤凰网财经中心 出品 专题策划:方雅

相关报道
更多最新报道
更多相关评论
版权声明

凤凰网 财经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网友评论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