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之道
  • 市场之路
  • 市场英雄
  • 国民期待

吴敬琏 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与否跟国有不国有没什么关系。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一种社会理想。

高尚全 经济学家

前苏联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没有私营经济,为什么垮台了?强大的国有经济没有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陈志武 经济学家

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未来十年不会是维持房价总是持续增长的10年,可以有99%的把握。

许成钢 经济学家

过去30年,中国改革在基本不改变制度的情况下,做一些边缘上的小修改。现在修补已基本做完,关键的还是基本制度问题。

贾康 经济学家

说了多年的电力配套改革,容易做的做了,不容易做的寸步未进,这是一个很实质性的攻坚克难、改革要啃硬骨头的事项。

胡祖六 经济学家

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批项目”这东西,比如你开一个厂,有很多行政部门的审批,这是最大社会资源浪费,非常低效率。

韦森 经济学家

中国各级政府有4万多亿元的财政存款,3万多亿的库底资金,这些数字本身就说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政府最有钱。

盛洪 经济学家

国企在我看来它不是国企,只是打着国企的旗号。其实不是国企在为中国做什么贡献,而是全国人民在养这些国企 。

  •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

    1978年前的中国,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盛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彼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百业待举。

  •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探路

    农村改革催生出无数以农民为主角的农村集贸市场,推动着农村的繁荣,个体商业恢复生机,大量店铺涌现。

  • 十三届三中全会突出重围

    由于价格闯关失败以及89年的风波,"鸟笼经济"的比喻再一次被官方媒体肯定,经济体制改革一度停止不前。

  • 十四届三中全会市场奠基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对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

  • 十五届三中全会二次开放

    在亚洲金融危机围攻下,1998年,中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除了消费过冷,另一大问题就是国企一直在拖后腿。

  • 十六届三中全会改革放缓

    2003年初的中国,社会矛盾比较缓和,外部没有太多的干扰,整个社会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

  • 十七届三中全会盛世危言论

    2008年的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沿海外贸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农民工失业回乡,中国经济进入危机前夜。

你认为中国经济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