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0 第67期

第67期:股市或牛到下个加息周期

2015-04-10 06:44:33
6967人参与 162条评论
刘杉

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导语:笔者认为,IPO注册制推出,不会结束牛市,只是带来一个中期调整,只有当经济结构调整见效,物价出现上涨压力,新的加息周期启动时,A股牛市盛宴才会结束。

上证指数开始冲击4000点,市场虽有震荡,但站上这一点位没有任何悬念。目前市场对创业板泡沫的担心增加,但看空者仍属少数,从宏观经济框架看股市,应该对后市继续持乐观态度。

尽管“中国大妈”开始活跃,但此轮牛市将颠覆对A股的传统认识。从全球经济看,因美元体制失衡导致的世界经济再平衡,将持续较长时间,而发达市场出现的一个新常态就是低增长、低利率和高资产泡沫。这是因为,结构调整导致经济增速下降,而政府在经历去杠杆后,不得不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烫平周期,因而低成本资金的过度充裕,成为维持股市泡沫的基础条件。

发自去年的A股牛市,也是源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改变,再加上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出,既为市场融资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因而A股牛市将依托资金和改革两大市场基础。

从资金看,货币宽松不可避免,这是不得已的反周期措施。政府寄希望降息来改善实体经济融资条件,但实际情况是,无风险利率下降,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资金快速流入股市。以老眼光看,资金流入股市,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但换个角度看,资金流入股市更具有积极意义。

在间接融资方面,国有经济是融资主体,其对资金成本并不敏感,因而实体经济融资减少,客观上会抑制无效融资的增长。同时传统产业融资困难,也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反而促进经济转型。当然,众多中小企业或因贷款难而破产倒闭,这既是客观事实,也是客观规律。小企业注定成为结构调整牺牲品,从历史经验看,小企业生命周期普遍偏短,因而这是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经济成本。

资金流入股市,另一方面促进了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特别是以互联网和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获得了更多融资机会。除二级市场追捧创业板外,大量风险投资和PE都在寻求投资项目,因而对于新产业而言,并不存在融资难问题,关键是好项目少。

从改革看,金融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活跃了资本市场,新金融工具推出,增加了资金供给,如融资融券快速增长,两融余额突破1.5万亿,三个多月增长50%。更重要的是,股市IPO改革已经列入时间表,这为创业者提供了融资和变现机会,从而刺激了全民创业热情。一个持续活跃的股票市场,既是政策催生的结果,也是实现全民创新创业政策目标的基础。

由于创业板以民营新兴产业为主,其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因而创业板得到追捧。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99倍,超过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市盈率水平。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历史性高位时期,市盈率为82倍,同年美股科技类板块平均市盈率最高为70.2倍。

简单比较,创业板泡沫似乎更大,破灭在即,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一是技术时代不同。美科技股泡沫时期,互联网股票仍属炒概念,盈利前景难以预料。而今日,互联网不仅成为实业,更是所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工具,因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其实是未来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客观成长基础。二是货币存量不同。相比2000年,全球经济目前均处于量化宽松时代,货币存量大幅增长,因而股票估值水平普遍偏高。在货币政策紧缩之前,股票市场就是一个货币推动的市场,其估值最终由货币增量来决定。

不可否认,包括创业板在内的成长性企业股票估值偏高,但在“新常态”下,资产泡沫是一个基本特征,可知的是,泡沫会迷醉人眼,不可知的是,泡沫何时会消散。

笔者认为,IPO注册制推出,不会结束牛市,只是带来一个中期调整,只有当经济结构调整见效,物价出现上涨压力,新的加息周期启动时,A股牛市盛宴才会结束。

在股票市场中,动物精神才是主流。在非理性繁荣中能够做到的唯一理性行为,是买进并持有。虽然比做波段盈利要少,但在鼓声停止时,逃命的空间要大得多。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微博

@凤凰财经

扫描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