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芦山地震损失评估启动 专家呼吁建立问责机制

2013年04月27日 09:06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孟庆伟

0人参与0条评论

芦山地震已过去了6天。

虽然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但拉网式搜救仍在继续。而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灾后重建准备工作也已启动。

4月25日下午,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钟勉表示,将科学编制重建规划。目前四川已开始灾害损失的评估工作,界定重建范围。

据记者了解,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已于日前启动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准备工作。评价工作将为重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按照汶川地震重建的程序,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或将于近日公布。

有报道称截至25日,雅安三个重灾县已公布高达1693.58亿元的经济损失数值。数据过高引发公众关注。有评论称该值至少是其上年GDP总和的21倍。

截至24日下午6时,地震已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人,受灾群众200多万。

灾害损失评估启动

“灾害评估已经启动,4月24日民政部、发改委、中国地震局已经就灾区的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拿出了方案。”4月25日下午,四川芦山地震灾情及抗震救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国新办举行,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表示,当天上午,第一批现场评估专家已经赶赴四川灾区。

据记者了解,灾害损失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房屋倒塌、基础设施破坏等情况,而这也是开展灾后重建准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有报道称截至25日,雅安三个重灾县已公布高达1693.58亿元的经济损失数值。以芦山县为例,其官方通报的数据为直接经济损失851.71亿元。报道称,该数据已是当地上年生产总值(GDP)的40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灾后损失由国家专门的部门负责评估,目前的损失上报数据为各受灾县自行评估上报。

据了解,震后恢复资金有其独立的国家评估程序和标准,但正在进行的多层级灾情损失评估,将为后续评估提供基准数据。

中科院待命灾区重建

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成立了“雅安芦山地震科技救灾应急工作组”,曾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科技救灾工作的近百名科技人员立即行动起来,迅速了解灾情,收集分析数据,加班加点开展应急救灾、次生灾害预防、灾情评估、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所长刘毅向记者表示,该所发挥自身多学科综合优势和长期科技积累,4月21日~23日通过中科院向国家提交了9篇灾情评估和政策建议报告,部分应急研究成果被及时应用于抗震救灾工作中。

据了解,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在灾情监测、评估、灾后重建规划等方面都及时为国家提供了重要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撑,承担完成了汶川、玉树、舟曲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等重要任务,受到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委的肯定。

“我们日前已启动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准备工作,如果国家这次继续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按时完成。”刘毅表示,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相关工作需要国务院统一部署。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分工,中科院负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牵头,联合中科院7个研究所以及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部门专家,共同编写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报告》。

据记者了解,上次汶川地震后的十几天后,国务院即发布了汶川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其中包含两个专项评估,相关政策的研究和编制重建总体规划。其中两个评估为灾害损失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这个评价报告在汶川地震后的重建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评价结果被国务院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采用。”刘毅说,重建时要根据对水土资源、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当地环境容量等的综合评价,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提出适宜人口居住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范围等建议,供重建规划编制时参考。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将是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刘毅解释说。

震后建筑物问责机制缺失

4月21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苗启松和他的同事赶往雅安地震灾区参与房屋安全应急评估工作,评估哪些房屋可以继续使用,哪些房屋需要加固,哪些房屋需要拆除重建,为受灾人员的临时安置提供参考。

25日晚记者致电苗启松时,他仍在灾区加班加点工作。据了解,截至24日,住建部门已完成了70%左右的房屋安全应急评估工作,为安置民众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而事实上,对震后建筑物的评估的意义还远不只是应急。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告诉记者,震后建筑物评估与鉴定对明确建筑物倒塌或损毁的原因,对灾后重建意义重大。

“震后建筑物鉴定,根据现场不同的震区、不同的建筑、房屋的现状等进行拍照分析总结后,对抗震技术规范的编制是有利的,我们对当地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建筑规范合不合适、建筑质量本身有没有问题等做一个判断,而不单是对现场的一个救援。”郑实说。

“汶川地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开展救援的同时也应兼顾和重视震区建筑物的评估与鉴定。但直到芦山地震,这样的机制一直存在缺失。”郑实表示,此次芦山地震,很多问题仍是汶川的延续,并没有解决。

他认为,应该建立建筑物抗震建设的问责机制。“对因建筑质量问题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应该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以儆效尤。没有追责机制,某种程度上就是放任了建筑质量不合格等现象的发生,是纵容了偷工减料而不被问责的侥幸心理,使因人祸原因倒塌或损毁的建筑被天灾掩盖。”

据媒体报道,此次芦山地震中,部分在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引发公众关注。

郑实表示,地震中的人员伤亡主要是建筑物的垮塌造成的,同样烈度级别的地震因为建筑物质量过关,伤亡人数就会大大减少。

不过郑实也坦言,地震发生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先救人,所以取证是有困难的,如果救援中破坏了建筑的第一现场,取证就可能不全面。

孟庆伟

[责任编辑:changli] 标签:资源环境承载力 灾害损失评估 评估程序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