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公司正成为好莱坞出镜率最高的新买家。今年9月,复星集团2亿美金入股Studio 8;10月,马云率阿里影业造访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不过,好莱坞擅长造梦,现实远比梦想骨感。中国投资者又会走向何处?

    好莱坞向来吸引国际土豪的腰包。

     80年代末的日本,2000年左右的德国,跟随其后的阿联酋,处在人生最春风得意时的新富们,总是难以抵制星光灿烂好莱坞的诱惑——而近两年,中国公司正成为好莱坞出镜率最高的新买家。

    今年9月,复星集团以2亿美金入股由华纳公司前总裁 Jeff Robinov创建的Studio 8;10月,阿里上市后,马云率阿里影业造访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11月,百度旗下爱奇艺高调成为美国最大电影交易会AFM(American Film Market)合作方,在好莱坞举办“爱奇艺中国之夜”,据悉总裁龚宇也率团队拜访六大制片公司。既2012年小马奔腾收购好莱坞特效公司数字王国、万达收购连锁影院AMC后,中国公司的投资又掀起新一波舆论高潮。

     在好莱坞潇洒走一回固然风光,然而此处挥金算不上最明智的投资也早非秘密,如果和好莱坞业界人士聊聊外来投资的历史,dumb money(蠢钱) 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既然如此,一波接一波的外国投资者为何还要前赴后继地来好莱坞?中国公司是否也会被好莱坞标上“人傻钱多”的标签写进历史?

    为探究竟,凤凰记者采访了数位多年代表外国客户的好莱坞律师、电影投资人、以及一位曾执掌六大制片厂之一,现自己创业的资深高管(应采访对象要求,在此不公开姓名),解读好莱坞的外来投资历史和中国投资人何去何从。

    好莱坞梦:现实远比梦想骨感

    好莱坞最擅长造梦,勾绘出的梦幻蓝图不仅吸引外国投资人,甚至连本国最精明的华尔街投资人也未能幸免,雄心挺进,伤心退出,因为现实远比梦想骨感。

    以一组律师提供的数据来看,每年拍成的700部电影里,只有200部得以发行,而80%拍成的电影是赔钱的,只有20%赚钱。尽管严重供大于求,新片还是源源不断被生产,也总有投资人愿意投资电影,被那几部赚钱的大片造出的梦诱惑,倾向于乐观地相信自己与众不同。

    真正在大片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是明星和控制电影发行权并且有足够规模的大制片厂,而那些兴冲冲送上钱去的投资人、不懂行情的外来者,只能遵循好莱坞并不透明的会计准则,往往是烧钱给成本虚高、又并非票房宝贝的电影,帮制片厂分担那80%不赚钱电影的风险。

    德国和日本投资好莱坞的模式

    尽管在好莱坞看来,绝大多数外来者带来的都是“傻钱”,具体到每个国家,又都各自打着不同的算盘。

    以两个曾经主要的玩家德国、日本为例。

    从90年代末到2005年左右,德国政府为鼓励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了税收减免政策。投资者只要投资一部电影,哪怕尚未开拍,也能立即享受100%的减税,也就是说,投资一部还不存在的电影,全部费用都可以立即用来抵税。这个政策对好莱坞的杀伤力在于,它不要求影片在德国拍摄,也不必使用德国演员,只要求影片由德国公司制作,影片的版权和未来收益属于这家德国公司。

    因此在现实中,好莱坞的制片厂只需要在一部电影开拍前把版权卖给一家德国公司,然后再以略低于成本的价格租回来,并要求未来可以买回影片版权。这样,在这笔交易中,好莱坞不仅找到了拍摄电影的租金,还直接赚到先卖出版权,再租回版权中间的差价;而德国公司实际拥有的只是一个纸面上的虚假版权,不过德国投资人得以免税。

    同样,80%的电影依旧亏钱,不同的是,这次真正承担损失的冤大头则是征税的德国政府。

    日本挥金好莱坞的豪举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正值日本战后经济的巅峰,人均收入攀升世界第二位,而美国经济则处在低谷。

    当时,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使其名噪一时。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认为要将索尼生产的硬件与最流行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最终制定行业规则,于是决定以60亿美金的“天价”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海外并购之举。

     60亿美金的价格意味着什么?这是当年索尼现金流的22倍,索尼支付27美金/股购买一当年股价为12美金的公司,这笔投资实在太贵。投资最初5年,索尼一直在承担这笔昂贵投资的代价和损失,直到1994年,不得不宣布27亿的投资亏损,外加5个多亿的经营亏损。

    与德国不同的是,索尼并没有因此退出电影行业。90年代中期管理层变动后,这笔投资才开始逐渐盈利。2004年11月,索尼收购米高梅公司,变身全球第一大电影公司。到2006年,索尼的全球总票房加上DVD销售和电视版权贡献了10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在付出高昂学费后,索尼终于开始享受好莱坞真正的光环。

     “中国轴心”式战略投资

    从复星投资Studio 8和马云收购六大制片厂之一的传闻来看,现在中国的投资方式更接近日本式“买下好莱坞”,而非德国式“在好莱坞花点钱” 风格。不过,在好莱坞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投资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以中国市场、人才、规则为中心,其次是大多数公司的投资是为了完善自己产业链的战略需求。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巨大国内市场。也正因此,中国的投资人最在意的是拥有影片在中国的独家发行权、或是翻拍好莱坞大片中国版本的版权、“拿来”好莱坞的人才、技术和制作经验,应用在中国电影中。总之,一切以满足中国市场为核心。而即便是有意打通中美两国市场的合拍电影,也必须强调中国演员、中国取景、中国文化等中国特色。

    此外,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公司进军好莱坞,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战略布局。有了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中国的投资者似乎显得更为精明,在谈判合作的细节和愿意支付的价格上也更为保守。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还是不忘提醒,好莱坞规则复杂,外来者仍需谨慎。在复星和Studio 8宣布合作细节,阿里买入好莱坞制片厂最终尘埃落定之前,中国—好莱坞的这桩婚事究竟能否幸福圆满,还有待审慎观望。 (凤凰财经特约记者刘爽 发自洛杉矶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本期编辑:刘静

联系编辑

邮箱:liu_jing@ifeng.com

微博:@凤凰财经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