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房地产系统问题 决心比黄金还重要
□ 熊 欣 几乎年年“两会”都会关注房地产,今年则尤甚。中国经济和民生,注定都绕不过房地产这道坎。 透过两会上代表们的议案可以发现,其实房地产问题并不简单只是房地产问题,而是原因错综复杂,是一个综合的社会性问题。集纳代表委员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出我国楼市痼疾六大成因,解决思路有望因此逐渐明朗和清晰。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建议年轻人不要急着买房。他说,“如果大家都一窝蜂跑去买房,就有可能导致谁都买不起房。”他认为,现在我们国家每年大约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再加上四五十万研究生,这么多年轻人进入社会,如果都想很快买房,就很容易加剧楼市供需失衡。 此为楼市痼疾成因之一,即需求陡然剧增。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校教育普及带来大量婚育适龄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住房刚性需求短时间内爆发。黄孟复的解决办法是,政府为这些人群提供大量廉租屋。 而与房地产需求剧增相对的,却是住房供给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这是楼市痼疾成因之二。在全国政协提案办理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说,当前我国住房建设还比较粗放,住宅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商品住房市场还没有成熟,大户型、高档住房供应比率偏高。齐骥给出的“药方”是,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加大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节能省地型住房的供应。 齐骥同时还指出,在住房消费上,部分消费者存在超前、过度消费现象,这种状况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这个因素,或者应该归之于社会学范畴,这是楼市痼疾成因之三。齐骥为此提出,要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的同时,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约束居民不合理的住房消费。 2008年底以来,房地产市场备受“保增长”政策庇护,刚刚显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被化于无形,房地产市场实现“V型”大反转。违规信贷资金、投资投机的民间资金乃至外资等蜂拥进入,进一步强化房地产的投资品属性而淡化其消费品属性,则为楼市痼疾成因之四。随着宏观经济重回高速增长轨道,扩张刺激政策逐步淡出,这个短期因素将不复存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建议发展商业地产,分流一部分投资类和投机类资金,缓解住宅房的压力。 楼市痼疾成因之五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本性乃至行业腐败。这或可归为企业管理学的范畴。“两会”期间,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接受某官方媒体采访时对此有详细阐述。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副部长蔡玲则针砭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其对保障住房政策执行不力,这是楼市痼疾成因之六。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局性的视野和思维,而且时间上也要长短兼顾。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房地产问题解决的关键,取决于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进展,这显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来看,要义则在于真正让市场主体明晰、归位,理顺被扭曲的市场机制。而眼下更为现实和迫切的,是抓紧制定和出台一份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规划。 可贵的是,“民生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前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谈到自己“也知道‘蜗居’的滋味,任期内一定能解决好房地产问题”,流露出他造福百姓的无比坚定的决心。如果说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还重要”,那么解决房地产问题,决心一样比黄金还重要。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凤凰独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