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亚洲
2006年11月04日 13:39《东方企业家》

我记得第一次听到“亚洲价值观”时内心的不屑。那是1996年,我19岁,自认为是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西方(它可能只是美国与西欧)在我的知识与价值体系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近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近代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都是它们带来的。我多少相信除去学习它们,我们所能做的甚少,“亚洲价值观”像是拒绝变革者的托辞。

一年后,金融危机爆发了。长达20年的对“东亚奇迹”的赞美顿时烟消云散。“裙带资本主义”取代 “儒家资本主义”成为描述亚洲时最时髦的用语,我喜欢保罗·克鲁格曼的讥讽口吻,对于亚洲的成就充满怀疑。

但是,10年过去了。亚洲的经济增长比最初想象的富有韧性得多。昔日的“四小龙”的复苏能力令人吃惊,在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谓的被铲平的世界里,中国与印度正被视作不可阻挡的力量。而经济增长的确正蔓延到更广泛的地区,从亚洲大陆这一边的上海到另一边的迪拜,新兴的亚洲超级城市正在刷新经济增长的模式。至少在经济意义上,在欧洲人创造了“亚洲”这一词汇的200年之后,亚洲越来越可能被视作一个整体,不同国家间关系的错综连接感日益强烈。

我对亚洲所知甚少。过去半个世纪里亚洲最伟大的两个主题——去殖民化和经济增长,和我的智力成长缺乏联系。在青春的年代,我想知道纽约、伦敦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吉隆坡、胡志明市的生长与演变的过程。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尽管亚洲人得意于自己的物质的丰富,对于自己却保持着惊人的无知。亚洲创造了世界40%的GDP,但对于描述与分析自己缺乏建树。至今,我所看到的关于亚洲的著述,主要是来自美国与西欧的作家、学者与新闻记者,而不是出自中国、印度或是巴基斯坦。亚洲总是过分乐于倾听别人怎么说,却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经济增长为亚洲造就了一批世界最富有的人物,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思想家、知识分子与艺术家。亚洲的经济增长本身,更像是杰出的模仿者与应用者,她聪明而勤奋地采用了领先者的观念与技术,而没有创造自己的智力储备。

如果中国注定要成为亚洲的领导者的话,她对于亚洲的理解,就变得至关重要。作为一本试图报道亚洲事务的中文杂志,《东方企业家》也希望能够促进更多的亚洲国民加入思考自己过去与未来的行列,用头脑与双脚去感受亚洲的多样性与命运变化。在改版后的第一期杂志里,我们选择了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作为封面人物,他是亚洲20世纪后半叶的经济成就的最佳代表人物,他如今对于慈善业所倾注的热忱与想象力,更表明亚洲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将财富积累转化成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力量,这将是亚洲下一个50年的最重要的转变。

 



作者: 许知远   编辑: xuhl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