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无线
娱乐摩天轮
凤凰娱乐王国
社会能见度
凤凰港台连线
美女私房菜
凤凰下午茶
凤凰军事观察
凤凰之音
戈辉梦工场
整点播报
一个时代的好日子
2006年11月29日 10:41投票数: 顶一下

“很多词活着,但它们其实已经死了。”这样的词有很多,比如“生活”和“时代”,我们天天都在说,但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想到这个,是因为一本书……

些词儿只出现在词典里,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并不真切地出现,或者说,虽然从词语统计学的角度看,也算所谓“高频词”,但其实我们只是随口说说,并不大认真推敲它们的具体含义,就像“时代”和“生活”。

近来有本叫《A Good Life 》的书,作者本·布莱德利,退休前是《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这书是他的自传,“Life”经常被我们对应地翻译成“生活”或者“生命”,但每次说这两个词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儿草率,相比之下,“Life”不沉重,但也不缺乏对一天一天累计起来的日子的尊重。“A Good Life”的说法,是一个出了一辈子报纸的老头儿,回首往事时候的心平气和加上淡定从容,所谓风浪过后,该喝喝小酒,晒晒太阳。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谎言人们很难看穿,大概是由于线索不明或是人为的掩饰。造成这样的结果,或出于偶然,或出于故意。但有些谎言则会赤裸裸地显露出来,让人感觉犹如当头一棒。‘水门事件’显然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布莱德利用这样几句话给自己自传里最重要的章节“水门事件”开头,“谎言”、“赤裸裸”、“结果”、“偶然”、“故意”这样的词,看不出太多情绪的起伏,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感觉到布莱德利当年为此面对的压力。

无论别人如何评价布莱德利的生平,这名字都会和1972年夏天的《华盛顿邮报》以及“水门事件”、“尼克松”联系在一起。《华盛顿邮报》在当年和现在都是全美国特别牛的一份报纸,而任何一个写现代新闻史和美国社会政治史的人都会说,至少到目前为止,《华盛顿邮报》最牛的时刻,就是布莱德利们决定报道“水门事件”的那一刻。

1972年6月17日一大早,《华盛顿邮报》开始对前一天午夜时分一起奇特的“闯入”美国民主党总部大楼的事件进行头条追踪报道,本·布莱德利派了两个记者去调查这一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导向何处的奇异事件。埃尔·刘易斯专门从事犯罪案件的报道,用本·布莱德利的话说,是个“有生以来爱警察胜过爱市民的家伙”;另一个叫鲍勃·伍德沃德,是个刚进入报社的退役海军上尉,“而他的专长就在于无论你把他派到哪里去,他都能挖出那里的内幕。”

事实证明布莱德利为美国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报道委任了最合适的人选,当坐在警察局传讯现场第一排的鲍勃·伍德沃德听到被讯问的对象小声地咕哝了一句,当夜那些闯入民主党总部大楼的“政府退休人员”来自“中情局”时,一个伟大的新闻报道的序幕就此拉开。

在电脑上敲字的时候,连著名的“词汇量太少”的“微软标准ABC输入法”的汉语词库里都有“水门”两个字,这个三十多年前的事件,就用这样的方式进入了几乎每一台电脑。

1972年8月1日,《华盛顿邮报》完成了第一篇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这篇报道有关水门闯入者被捕时身上的现金来源,随后的事情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故事继续叙述不如直接看布莱德利的传记,更简便的方法是去看电影,好莱坞的《惊天大阴谋》,那里面有当时在《华盛顿邮报》工作的伯恩斯坦,他写出了关于“水门事件”的第一篇报道,当然,还有本·布莱德利。

其实真正让这本叫《A Good Life》的传记引人入胜的,还不是关于“水门事件”的回忆,而是一个我们早就在汉语世界说滥了的词,就是“态度”。老布莱德利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自己的家庭、爱情、婚姻以及自己在《华盛顿邮报》的工作伙伴。相比之下,“水门事件”及其前后故事的篇幅,只占了全书的  。更多的时候,这个老报人谈论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每天的工作。

就像我们一定会把一个编发新闻、导致美国总统引咎辞职的报纸的主编的传记叫做“最‘危险’的总编辑”,而这个老编辑给自己的传记起的名字不过是感谢上苍的“A Good Life”一样,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是几本书和几篇报道就能轻易解决掉的问题。

 

   编辑: xuhl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