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散在咖啡馆里的法国哲学
2006年12月18日 09:50投票数: 顶一下

艾菲尔铁塔上看塞纳河

研究法国哲学,不可忽视那一杯杯飘散着浓香的咖啡。正如一首老歌《巴黎天空下》(SouslecieldeParis)唱的那样:“巴黎天空下/坐着一位哲学家/两位乐师/和一群看热闹的乞丐和流浪汉/四方游客云集/他们海阔天空地神聊。”可以说,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1850年之后的现代派运动到今天,几百年的法国哲学,已与散落在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咖啡哲学”的荣光

据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法国哲学家福柯和保罗·利科的学生高宣扬教授介绍,在咖啡馆讨论哲学是法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从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前夕,政治家、哲学家经常在沙龙讨论哲学和政治,已成为一种经验和习惯。当年罗伯斯·庇尔与马拉们聚会的塞纳河左岸的老咖啡店,一直保留至今天。

1850年以后,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现代派作家,在沙龙中讨论哲学、文学、政治,“哲学咖啡”掀起了新高潮。波德莱尔的《1846年的沙龙》等着作即以沙龙为主题,记录了作家和哲学家们一边在沙龙里讨论问题,一边喝咖啡的情形。

高宣扬教授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的开端,现代主义的产生即意味着后现代主义的开始。进入到新的现代派阶段,咖啡和沙龙一直没有中断过。

二战后,“哲学咖啡馆”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萨特、阿隆、加缪、梅洛·庞蒂等人的推动下延续着它过往的光荣历史。法国当代学术的重要人物们在这里聚会,讨论编辑与写作,以及对社会事务的“介入”。

在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历史悠久的“弗洛咖啡馆”(cafedeFiore,也称“花神咖啡馆”)和隔壁的“德玛格”餐厅(Auy-DeuxMagots)是萨特和波伏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纪德及《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西方社会迈入消费文化阶段,哲学、音乐、文学再也不为贵族所垄断。从80年代到现在,“哲学咖啡”又重重地打上消费文化和哲学大众化的烙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liaosm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