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12年重组史反思:如何攻克1+5>6数学题

2009年10月10日 10:42中国经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总是不乏挑战者和变革者的身影,东航就是其中之一。但似乎应了这样一句话,“飞的越高摔的越重”,理想主义者总是遭遇残酷的现实。21岁的东航经历了坎坎坷坷,这个刚过弱冠之年的孩子是否还能坚持最初的梦想?

辉煌年代

东航人最引以为傲的是90年代的那段历史,那时东航是全国盈利最好的航空公司,

1988年6月刚成立的东航就是中国民用航空企业三强之一。也是在那时东航确立了精品化、高端路线的地位。

1997年上市之前,东航曾一直保持较佳的盈利状况,90年代中后期,东航进入鼎盛时期——销售收入100亿,年利润4亿元人民币以上,1996年利润额曾一路攀至6个亿,在普遍不景气的国内民航业中可称得上一枝独秀。

1993年10月6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成立,两年后,即1995年1月28日,东航股份公司召开创立大会。随后,东航股份公司相继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所有权归股东,经营权归管理者,监督权归股东和职工,使之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1997年2月4日、5日及11月5日,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证交所、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民航首家在海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被传媒誉为“中国航空概念股”,为中国民航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东航通过上市筹资,改善了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率由上市前的89%下降为71%,拓宽了融资渠道,加速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增强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1997年,东航还依法对原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实施了兼并。

上市12年来东航的发展壮大不断提速,东航董秘罗祝平曾这样概括东航上市后的变化“从上市以来12年历史角度来看,东航在97年三地上市的时候融资只有30个亿,这12年没再融资过。12年前上市时,当时的总资产是260个亿,飞机数量是64架,现在总资产是800多个亿,飞机是240架。东航用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30个亿,实现了800亿的资产,飞机数量达到240架,解决大量人员就业。而这期间为国家缴纳的所有的税费加起来是206个亿,还收购了5家国企。

翅膀沉重

上市以后,东航曾拥有许多较佳的发展契机。比如1998年新加坡航空和国泰看好东航,并数度主动找上门来,希望成为其战略投资者。遗憾的是,东航并没有抓住这些机会。相反,为贯彻落实民航重组任务,它在5年内连续重组了五家航空企业。

1997年12月兼并中国通用航空(以下称通用航空),是东航为自己日后的没落埋下的第一颗种子。2001年,东航又兼并了长城航空公司,在此基础上与民航飞行学院联合组建了一家新的航空公司——东航宁波分公司。据东航一位高层透露,当时兼并长城航空只用了2.7亿元,分9年支付,这笔交易没有为东航增加负担。2002年,东航又以4个亿的代价收购了武汉航空公司40%的股份;加上后来陆继兼并的云南航空和西北航空,东航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一共“吃进”5家民航企业。

经过这一系列规模空前的大收购,东航集团急剧扩张。但耗时长久的兼并也让东航后来吞下自己酿下的“苦果”。

不少东航内外的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在重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改革、改制成本,才无可挽回地造成了东航在主业竞争力上发生了持续衰退效应。

而且东航发起的五次重组,只有收购长城航空和武汉航空是属于“自由恋爱”,而收购通用航空、云南航空和西北航空均属于政府行为。尤其是西北航空近百亿的负债由东航集团注入上市公司后,“隐性亏损”变成“显性亏损”。

对于东航的问题,另外一家航空公司高管在向《证券日报》谈到,东航的问题主要是有与其它航空公司重组合并时没有主导权,而只是进行了表面上1+1的合并,在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上并没有融合在一起,所以东航的合并史就是一部扯皮史,因而东航由原来央企同行老大变成小弟,也就一点不奇怪。

经过多次民航重组后东航就背上了高额负债负担,国家有关部门心知肚明这些负债完全靠东航自己,可能很难消化吸收,因此一直对东航倍加关注。当时东航即提出了希望国家注入资本金,以降低公司负债率的申请。人们也许还记得,2007年“东新恋”正酣时,国务院批准东航股份共向新航、淡马锡及东航集团增发29.84亿股H股,增发完成后,东航股份可募集资金113亿港元。可惜就在该联姻临近成功时,却因为中航集团临时插入棒打鸳鸯而未能实现。

流产的东新恋

在经历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之后,幸运的天平曾经一度倾向东航:2007年5月,一直犹豫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决定与淡马锡共同入股东航;三个多月后,东航管理层再度突破了最大的政策障碍——政府“始无前例”地同意东航股份在H股市场向新航及东航集团同时增发,这也是国资管理部门首次持有境外上市公司的H股。

在此次增发中,除了新航与淡马锡投入79亿港元购买20%——25%的股权外,身为国资管理方的东航集团还将投入40多亿港元,以维系增发后51%的控股权。

近120亿元资产的注入,不仅将令东航资产负债率大大下降,而且其净资产规模也将一举超过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航空三巨头中的老二。但对于李丰华而言,这场交易真正令他心动的是新航管理的注入。

一位行业记者对此的评价是,“把整个中国航空业打包,也抵不过一家新航。”

时任董事长李丰华曾向媒体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在引入新航管理后,“我要让外国人看东航是一家中国公司,但中国人会感觉它有新航一样的服务和竞争力。”

无论这种理想是否一厢情愿,但对于沉沦多年,在2006年更爆出27亿元巨亏的东航来说,巨额资本的注入和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的引进,确实令他们在2007年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然而在2008年1月8号这一天,东航人所有的梦想和希望戛然而止:因中国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出了更高价格,在引入新航的议案表决中,A股股东反对者占94.4%,H股股东反对率则为77.61%。

宣布投票结果时,李丰华面色凝重地表示,这可能会延迟东航发展的步伐,“但我们引进新航的方案不会改变”。

李丰华也许没有食言,即使是在他离开东航后,“东新恋“梅开二度的说法还被提及。

就在今年五月国际航协吉隆坡的会议间,兼任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董事长的李光耀还流露出对“东新恋”的遗憾,他说“由于国航的介入,东航和新航的交易没能成功,但我认为如果东航与国航合作,不能带来增值,而新航是可以给中国的航空公司带来增值的。”

新加坡航空也对《证券日报》表示,“新加坡航空一直有意在中国、印度进行并购,这是新航的重要市场,新航也一直在和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友好商谈,但目前没有和东方航空的新消息,鉴于新航目前面临的挑战,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东航内部看来,此前国家90亿大笔注资东航是不得已为“东新恋”夭折买单,“如果‘东新恋’没有夭折,东航也许不会陷入现在的困境。”即使“东新恋“再起面临的困难同样不会少,无论是政策上的还是市场上的。

“目前从国内民航战略角度讲,人们开始反思我们一味对外开放是否合适,毕竟民航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公共交通运输,民航产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产业层面的,实际上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国家政治的话语权竞争。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认为这只是个简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民航专家邹建军说。

2008:濒危东航起死回生

东航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和新航合作刚失败的08年,噩梦就开始了。这一年东航人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一切开始于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攀上147美元高峰,金融危机,客运下滑,航空业首当其冲。2008年三季度东航一下暴出22亿的巨亏。同时暴露的还有国航的巨亏和南航的微利,

11月3日,本报记者首次发表了东航削减国际航班,全员降薪的报道,全世界开始关注这家当年明星企业的困境。一开始人们还以为这只是金融危机下的普遍现象,直到几天后,媒体揭露了东航航油套期保值浮亏47亿的消息。已经逼近资不抵债的东航告急,李丰华告急!

东航在去年7月油价一路高企时,为了锁定成本和国际投行签下套保协议,但此后油价没有像东航判断的冲上200美元,而是开始一路狂泻,击穿东航的套保底线。随着油价下跌,东航燃油套保损失却不断加大,每天都在以几千万的速度“失血“。

与此同时,航空公司的负债率也在逐步上升,进一步给其经营带来压力。特别是东方航空的负债率最高达到115%,而南方航空的负债率也已接近90%。这一切导致了前董事长李丰华和总经理曹建雄的离任。

刘绍勇就是在东航濒临资不抵债,又深陷燃油套保巨亏时临危受命的。2008年12月21日,东方航空集团公司获国家财政部30亿元注资的第三天,原任南方航空集团总经理及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刘绍勇空降东航,出任东航集团任总经理兼任集团的党组副书记。同时,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须伦将出任东航股份公司总经理。在东航面临内忧外患之际,他们的到来被认为是国资委开进东航的“豪华战车”,刘绍勇也随即被赋予了悲剧英雄的色彩。

“内部管理体制的混乱,使东航成为三大航中亏损最多的一家公司。”分析师冯磊说道。因此,刘绍勇接掌东航的消息一传出,就有资深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刘总的到来就是拯救大兵东航,因为东航过去的管理太烂了,一盘散沙。”10年间,东航频繁易主,发展战略缺乏长期规划,内部管理混乱,关系错综复杂。

2004年8月,南航深陷危机的时候,刘绍勇从民航总局副局长位置上空降到南航。而如今,在东航深陷艰难处境的时刻,他又一次临危受命,执掌东航。只是这一次,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在刘绍勇的带领下,东航新领导班子也决心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内部止血。在那个人心惶惶的日子里,是他一次次告诉大家保持信心。

具体讲到利润的来源,刘绍勇讲了东航的两个思路,一是2009年东航计划的运力增长从13%降低到5%,全民航业的目标是16%,而东航希望运量可以增加10%,保证运力投放量低于实际需求增长量,从而提高效率。另一个是依靠网络,“一个小公司从北京飞到上海,但是不一定可以从北京飞到香港,但我们可以让旅客经上海飞到香港,这就是网络带来的增量优势。”“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打法”,这就是东航的优势。

刘绍勇带来了东航的新闻,而他对整个民航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希望,“民航业还有很多创造需求的机会,还需要国家,政府,行业层面做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中国航空业还是非常有希望,有13亿人口,又处在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当中,将来的增长还是非常快的,航空从业者应该改变目前的商业模式,让航空公司走产业化模式。”

相关专题:

东方航空上海航空重组启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zy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