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归真堂危机发酵 中药产业原材料濒临釜底抽薪

2012年02月27日 11:01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腾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归真堂”)谋求上市所搅起的舆论旋涡还在发酵。

这家公司去年就因为遭到动物保护组织反对而推迟了上市计划,但其并没有放弃,今年再次提交IPO申请,希望募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和“年存栏黑熊1200头”。 一时间引起更大规模的争论。

72位社会名流上书证监会阻止归真堂IPO,而中国中药协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力挺其上市,称黑熊在“活熊取胆”过程中并不痛苦,亚洲动物基金则在2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予以反驳。

事情的背后牵扯到被列为名贵中药材的中药原料——熊胆汁,舆论声浪之下,这种在123种中药中广泛使用的重要药材,面临着从中药中被清除出去的风险。而其背后,则隐藏着传统中药和爱护药用动物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天然熊胆可否替代?

动物保护组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所谓动物中药成分,完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用合成的方法代替,从而减少对动物的杀戮。而合成,近几十年来也越来越成为名贵中药倚重的手段。

据沈阳药科大学原副校长姜琦介绍,其实早在1983年我国即已经开始研究人工合成熊胆。

1992年,项目完成并报送了二期临床试验资料,但是此后审批等环节进展缓慢,直至2005年,时隔22年之后,课题组才收到了第二次补充临床资料的通知。而最终审批结果却没有回音。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同时开始研制的牛黄、虎骨、麝香等贵重中药材,替代制品也都已经上市,唯独熊胆远远被落在了后面。“临床始终不能通过有很多种原因,其中也包括来自养熊企业的阻力。”一位参加该项目的专家说。

但是对用合成化学物质替代天然中药的观点,也有很多中药专家表示不认同。“人工制剂代替不了天然的,它毕竟是单一的化学成分,”北京东方医院高干科主任、中医临床专家郝瑞福解释,“不论动物类药物,还是植物药物,都是配方里各个成分共同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很少能说清楚, 这点跟国际上是没法接轨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医药专家周超凡拿熊胆举了个例,熊胆中含有的重要成分熊去氧胆酸是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目录中都有,但熊去氧胆酸能不能代替熊胆呢?周超凡表示,代替不了,因为熊胆是五类成分,其中一类是胆酸类,熊去氧胆酸只是胆酸类里面的一个主要的成分,不能以个别成分代替全部成分。

“熊去氧胆酸能治疗带状疱疹吗?能治疗痔疮吗?治不了,”周超凡解释,“熊去氧胆酸主要溶解胆固醇结石,其他的作用比较次要。”因此,周超凡认为不能因为可以合成熊去氧胆酸就否定人工养熊。“现在有123种中成药都要用到熊胆汁,这123种药都不能仅仅使用熊去氧胆酸。”

动物保护对中药的威胁

“中医和国外的医学观念存在着文化差异,”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国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学会专家李宜平评论,“不仅如此,我认为还有别的东西。”

李宜平认为,医药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中药和化学药各占一定的份额,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竞争。他认为,如果说要用人工合成产品代替天然动物药,就等于是用化学药代替了中药。“竞争激烈,竞争的结果不是你进就是我进,竞争采取的手段多种多样。对中医药不解也好、攻击也好,国外很多地方在对待中药上,常常不自觉地会流露出抵制的情绪,动物保护组织的行动会不会有这方面的背景呢?”李宜平表达了他的疑问。

李宜平的看法虽然让人感觉有些极端,但是在产业界却拥有不少支持者。一位中药企业老总就表示,中药和西药在文化、理论体系上完全不同,但中药在进入西方市场时,却被要求按照西药理论体系接受严格的审核,结果可想而知。

养熊企业和动物保护组织之间的争端其实也体现了传统中药产业和动物保护规则的争端。据统计,中国中药材总计为12807种,其中大部分是植物药,为11146种,约占87%,动物药1581种,约占12%,矿物药80多种,约占不足1%。而这些中药材资源中,有168种植物和161种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犀牛角、虎骨、麝香、牛黄、熊胆粉”是中药里医学价值较高的五味动物药,这些动物药多用于人类的危急重症。其中,犀牛角、虎骨早已在我国禁止贸易和入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高学敏举了一个例子:目前国内有二百多只虎死亡,只能在冰箱里封存,不允许使用。“咱们保护虎群的目的,是要保证其繁衍,同时要为人类健康服务。当年治疗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以虎骨为原料的中成药这些优秀品种,现在基本停滞了,如果每个珍稀物种都像老虎这样,慢慢下去,中药也就萎缩了。”

周超凡则认为,在中药材中,植物药使用得越来越好,因为可以再生,而动物药从本草纲目到现在的实际应用,缩小得很厉害。“动物药只是保留了一些疗效很肯定的,像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穿山甲,这些用得还算好,有些动物药现在使用的频率已经很少了。”

相关

争议“活熊取胆”

在此次事件之前,《中国经营报》记者曾经参观过归真堂位于福建惠安一处山坡的养熊基地。

由于3岁以内的小熊胆汁还不能入药,因此被放养在圈定的熊圈内,足有100多只。

3岁以上的熊被养在窄小的铁笼子中。工作人员用一只一尺多长、一厘米左右直径的铁管插进熊的“瘘管”中,提取胆汁,每次约70毫升。从表面上看,黑熊的确很安静。“胆汁一天要取两次,总共大致130毫升左右吧。”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胆汁最终被制成熊胆粉,每克售价大约120多元。

对于多家动物保护组织发表声明,认为活熊取胆伤害了野生动物,手段残忍,属于虐待动物,归真堂给出了自己的辩解。他们表示,动物保护组织看到的是十多年前的养殖照片,而现在企业使用的是先进的“无管引流”技术。这种技术并不采用“异物”制造瘘管,而是让黑熊腹部内的组织自动生成一条瘘管,通过这条瘘管定时取胆汁,黑熊并不会产生痛苦。

但这种说法并不被动物保护人员认同,“由于伤口一直存在,加上取胆人员在每天取胆时持续用器具去刺激伤口,不停地造成创伤,加上这个伤口组织会不断自行愈合,于是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亚洲动物基金的兽医莫妮卡介绍这种“无管引流”技术时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甚至有的时候取胆导管会将细菌带入身体,演变成感染性的腹膜炎,这是非常致命的。”

亚洲动物基金认为国内黑熊产业不合理的地方有三点——企业养熊取胆方式残忍,属于虐待动物;熊胆不是必备中药,应当禁止使用;即使要用也完全可以用其他替代品。

亚洲动物基金对外事务部的总监张小海介绍,2009年该组织在天津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一起,和中国19个省的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以书面的形式签订协议,保证这些省不再开办活熊取胆的养熊厂,并保证如发现这种养殖场将立刻查处。

为防止对动物的伤害,1996年,国家林业部出台《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养殖企业必须使用“无管引流”技术采集熊胆汁,这大大减轻了黑熊的痛苦。

归真堂等养熊企业所养殖的黑熊属于亚洲黑熊,是亚洲特有品种。这种熊在东亚及东南亚都有分布。据统计,亚洲黑熊数量逐年下降,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保护名录,也被我国列为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有资料显示,在国内,正规黑熊养殖业企业数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480多家已被整顿为目前的68家,截至2009年底,全国取胆汁的黑熊约有6000~8000只,而在大型熊场取胆汁的黑熊数量约占其种群数量的70%~80%。据统计,截至2009年黑熊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企业有十多家,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

根据亚洲动物基金搜集的资料,国家药监局批准涉及熊胆的中药剂型有244种,其中粉、丸、胶囊有108种,中药眼药水有60多种,其他还有18种咽喉片,此外还有一些痔疮膏、救心丸等等。

一些民间人士认为,生产熊胆产品会刺激市场需求,反而引起更多猎杀熊的行为。由于熊胆产品价格不菲,近年来通过市场推广,熊胆制品成了高档商业礼品,在名贵中药的概念炒作下,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熊胆牙膏和熊胆面膜,这对于保护黑熊这种野生动物十分不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iuqiang] 标签:熊去氧胆酸 归真 亚洲黑熊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