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业绩不佳一边再添新丁 合资券商未雨绸缪国际板
合资券商在境内的业务范围比较单一,基本只能停留在承销业务上,而这块业务目前境内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大部分外资金融机构都将合资券商看成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在发展初期以相互磨合和积累经验为主,未来的国际板市场可能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战场。”
随着摩根士丹利和华鑫证券的正式“联姻”,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国联证券的“携手”,中国资本市场的合资券商队伍又加入两位“新成员”。然而,合资券商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外股东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加上境内投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都使得合资券商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统计显示,年初至今的IPO主承销商中,仅能看到4家合资券商的名字。
大摩“从头再来”
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终于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正式“分手”。日前,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公示,中金公司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申请已经获批。而消息人士称,此次中金公司变更的股权就是此前大摩出售的34%中金股份。然而,与中金分手才3天,大摩与华鑫证券的合资投行便宣告成立。
大摩与中金的联姻和分手并不是个案,不少合资券商在中国的发展过程都面临话语权争夺的考验。
在中金公司成立初期,大摩向其提供投资银行、直接投资、司库、外汇操作和其他技术与专门技术的转让与协助,并管理部分业务领域。然而,随着1998年朱云来加入公司,2008年李剑阁担任公司董事长,中金公司的业务独立性也愈发明显。在此后的几年中,大摩逐渐失去了在中金公司的话语权。资料显示,中金公司承销的招商证券H股IPO、工行A+H、中国电信H股IPO、中信银行A+H股IPO等项目中,均未见大摩身影。
而随着中金公司的独立运作愈发成功,在某些程度上更是成为了大摩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大摩对华鑫证券的合资券商,也面临证监会“一参一控”的限制。因此,2009年年底,摩根士丹利正式宣布启动转让中金公司股权的程序。
在经过15年后的辗转,大摩又重新走上合资券商的“旧路”,对此,北京一位投行业人士指出,“现今境内投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大摩和华鑫的合资投行能否追上瑞银和高盛高华,关键还需要取决于自己的团队是否配合默契。”该投行人士认为,合资券商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来自于内部,中外股东在管理理念上或多或少总存在差距,而在话语权的争夺中也难免会有些摩擦,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双方关系变得格外重要。
合资券商成绩惨淡
尽管在中国的合资券商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各家券商在业绩上的分化还是很大。特别是今年,合资券商面对激烈的承销竞争,甚至有些惨淡。
Wind资讯显示,截至今年12月1日,首发主承销商中只能见到4家合资券商的名字,分别是财富里昂证券、瑞银证券、瑞信方正证券和海际大和证券。而往年合资券商中表现亮眼的高盛高华却“颗粒无收”。
在上述4家合资券商中,除了瑞银证券仍然坚持走“大盘股承销”路线外,其余3家合资券商均将目光盯准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瑞银证券和财富里昂证券获得主承销费用为1.7亿元和1.5亿元。而瑞信方正证券和海际大和证券获得的主承销费用仅为4300万元和1010万元。
“合资券商在境内的业务范围比较单一,基本只能停留在承销业务上,而这块业务目前境内的竞争相当激烈。以IPO为例,大盘股几乎都让境内一线券商包揽,而小盘股项目的争夺中,外资券商还面临像平安证券、招商证券这些小盘能手的压力。”上述投行人士指出,“但是,大部分外资金融机构都将合资券商看成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在发展初期以相互磨合和积累经验为主,未来的国际板市场可能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战场。”
“从长期趋势来看,未来合资、外资、中资券商在中国金融市场同台竞技是不可避免的。”西南证券分析师王大力告诉记者,“特别是在金融创新方面,合资券商会拥有比境内券商更多的经验。”
更多数据,请访问凤凰网财经数据中心(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赵怡雯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