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强:国际板不会成为“国际提款机”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刘玉凤 继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即将推出后,国际板建设将成为资本市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就国际板推出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推出时机基本成熟 记者:国际板推出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国际板推出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贺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经2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也已30多年。从这个角度上讲,国际板推出时机已基本成熟。 国际板推出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引导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对外开放应是双向含义,不仅是我们走出去,也要把国际上的好公司引进来。中国证券市场过去侧重于走出去,现在国际板推出,将在某种意义上推动引进来的工作。 国际板应把国际上的好公司,如奔驰、宝马、微软、可口可乐等百年老店放到国内挂牌上市,让国内的投资者分享这些公司的利润,而不仅仅让海外投资者分享我们优质公司的利润。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20多年,在上市公司规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体而言仍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国际板推出也能让我们借鉴海外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经验。我们的上市公司、监管者、投资者都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如果把国外的好公司拿到我们这挂牌,必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国际老店之所以能成功运作上百年,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方面必有过人之处。 此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上交所发展国际板,实际上为这个工作做了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会成为“国际提款机” 记者:有人担心国际板一旦推出,有可能成为海外投资者的“国际提款机”,您对此有何看法? 贺强:这是不可能的。“国际提款机”这个概念源于上个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当时香港成为索罗斯等海外投资者操控的重要阵地,因而出现了“国际提款机”的说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操纵现货,在股指期货上提款。因为期货市场具有杠杆放大的功能,这些金融巨鳄容易利用以小搏大的功能赚取巨额收益。 但我们即将推出的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在监管方面非常严格,绝不会让外国资本在中国市场翻云覆雨。 要做得大气 记者:有人认为,考虑到保证国际板平稳推出,推出初期应以红筹股回归的形式为主,你怎么看待? 贺强:国际板思维要国际化,眼光要全球化,要大气。国际板的本质不能变,就是要做成以国际大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板。国际板搞好了,中国本身的金融地位也将得到提高,所以国际板的眼光一定要放得长远些。 国际板与深圳市场、港股市场应该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关系,关系一定要理顺。要明确国际板潜在市场大得很,国际市场大得很。 应采用直接发股票形式 记者:您认为国际板发行应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是直接发股票还是通过发行存托凭证的形式?国际板发行品种、发行审核等制度设计方面是否要区别于A股?推出初期规模应该如何? 贺强:国际板刚推出不要搞的太复杂,直接发股票的形式最好,一步到位。一开始要简单化,不要搞衍生工具或者替代品。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企业筹集资本,为投资者获取投资报酬服务。直接上股票,有利于企业融资,也有利于投资者投资。 至于发行品种、发行审核的问题,我认为也不要太复杂,太复杂反而很难推出,刚开始推出越简单越好。在规模上,国际板也要循序渐进,一开始规模不要太大。 可考虑合并B股 贺强:多年前我就曾提出建设国际板的设想,也提出可以通过国际板解决B股的问题。B股在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很尴尬,当时为了吸引外资,在我们境内划出一个小圈子,就是B股。后来国内公司在境外发行了H股,境外投资者投资H股比在境内投资B股方便,B股就出现了半死半活的状态。 那时候有人建议BH合一,但可能性不大,因为B股质量比H股差。有人也提出通过发行存托凭证形式到美国上市,也搞成过几家,但不可能一两百家一起到美国上市。后来想到AB合一,但是有限制,当时政策不允许国内投资者投资B股,另外还有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兑换,AB股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也不一样。 当时我们提出思路,应该把B股放到上海的国际板。因为B股一开始就是外国投资者投资,后来允许境内投资,但是很大一部分仍是国际投资者。因而我们建议将B股合并到国际板,放到国际板加以规范,逐渐扩大,解决B股遗留的难题。 至于现在还是不是要将B股合并到国际板,要看上海方面自己的想法和制度设计。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凤凰独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