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在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一位观察大豆市场长达3年的分析人士这样讲。2002年至2004年的那次波澜壮阔的“战豆”是中国成为头号大豆进口国以来谋求定价权的第一次努力。【详细】
|
|
|
大豆约于2000年前从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直到1804年美国才引入大豆,却从此引发了全球大豆产销格局的根本颠覆。全文>> |
|
|
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经历几次调整冲破3000元,摸高到3499元。全文>> |
|
|
|
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情形成推波助澜。全文>> |
|
|
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在4100元/吨的价格上签下订单。全文>> |
|
|
|
豆价持续暴跌,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06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减少25%,07年又减少600万亩。全文>> |
|
|
中国07/08年大豆进口量从06/07年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带来的供需缺口,抑制国内高企的豆价。全文>> |
|
|
|
第一步:培养市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从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输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详细]
第二步:捕捉机会
自2002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逐步走高。受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连续飙升。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开始疯狂从美国和南美采购大豆,却不懂得利用期货市场管理敞口风险。[详细]
第三步:逼宫
国际大豆价格开始暴跌,国际粮商联合起来,禁止向违约的中国企业出口大豆。中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被迫接受国际粮商的条件:与国际粮商合资。[详细]
第一次大豆战争结果
据统计,中国有60%大豆加工能力实际上被国际粮商掌控,国有大豆加工企业所剩无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