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报人史量才报业托拉斯梦灭根源探究(图)

2008年11月06日 15:30【 】 【打印

《申报》创刊号(资料图片)

史量才资料图片

《申报》作为近代中国最富代表性、经营最成功、经济实力最强的商业性报纸,之所以能够在史量才经营时期充分发展,除了史量才出色的经营外,也与当时《申报》所在地上海在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和独一无二的政治地位有着根本的关系。

在政治上,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北洋军阀,甚至国民党统治前期,都无法对上海的租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申报》在外国领事馆登记,在公共租界里办报的方式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相对自由是中国其他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申报》才在军阀混战不断,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得到发展。但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不足以让史量才的《申报》走上报业托拉斯梦之路。

首先,现代报业经营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所需的统一市场,在史量才经营《申报》时还是显得遥遥无期。国内军阀、国外帝国主义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地方实力派和英美等列强纷纷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开办报纸,导致近代中国各省报纸林立。但除了上海的报纸能够有限外销外,“各省之报纸销路常不逾一省”。

其次,当时中国并没有适合现代报业的社会环境。报业市场的成长与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识字率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1940年上海市民中受高等教育者有2.14% ,受中等教育者有11.10% ,初等教育者有27.57%。①而同期,出现报团垄断的美国,早在1918年全国48个州就全部实行义务教育制,初等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②可见,人民教育水平低,无法为现代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再次,缺乏报业走向托拉斯所需的自由竞争的环境。从《新闻报》股权收购风波可以看出,组建报业托拉斯遭到多方势力的反对。

首先国民党政府反对史量才组建报业托拉斯。在新闻宣传领域,国民党试图一方面建立健全自己的党报体系,另一方面把民营报业纳入“一党专政”之轨道。国民党政府只是碍于上海的国际影响才没有对《申报》这样一家逐渐进步的报纸采取专横方式,更不愿意史量才控制当时国内销售量最大的《新闻报》了。

其次上海商界反对。害怕史量才组建报业托拉斯后,“如果全国重要舆论操诸一人之手,则其势必偏于利己,而易于为恶。消息任其流布,广告由其太高,市场任其操纵,金融归其垄断,其影响于商业不言而喻。”③上海的商人们纷纷通过各自商会声援《新闻报》收回股权。而当时上海的商会,不仅是商人的联合组织而且是商人们的政治代言机构。

另外上海新闻界反对出现报业托拉斯。《新闻报》雇员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连续刊出《本馆同人紧要宣言》,《本馆全体同人第二次宣言》,有报纸怕史量才的新闻托拉斯危及自身经营而做标题“史量才欲垄断报业,并吞新闻报统一望平街”。而身为国民党喉舌的《民国日报》也连日刊文,提出要给报业托拉斯“一个严厉的制裁”。④虽然上海报业竞争激烈,但报界不希望出现报业托拉斯打破竞争的相对平衡。

第四,史量才的思想逐渐进步与国民党日益加强的统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直接导致史量才被暗杀,史量才的报业托拉斯梦由此告终。

国民党统治前期,《申报》称之为“人民之政府”、“并为我人民抱无穷希望之政府”。然而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史量才发现在同国民党打交道时,既不能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也不能保护他们的政治利益。⑤国民党对于上海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是削弱,在经济上是榨取。因此史量才的《申报》逐步走向中立。

后来的淞沪抗战中,作为“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会长的史量才,领导上海人民慰劳军队,救护难民,调剂金融,维持商业,使史量才成为国民政府难以驾驭的地方实力派人物。而此后《自由谈》的改版以及一系列文化事业的建立,让史量才和《申报》的社会影响更大,也使国民党对《申报》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小。在拉拢和恐吓无效后,国民党为控制上海乃至全国舆论界,暗杀了史量才。史量才的失败充分说明,20世纪前半页的中国由于没有一个供现代报业健康发展的土壤,私营新闻事业无法走上报业托拉斯之路。(白浩然)

注释:

①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35页

②潘长利:《教育改革与美国近代化》,《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③《新闻事业在现在中国真正的地位》,福建《民国日报》专刊《新闻周刊》,1931年6月12日

④《民国日报》,上海,1929年1月14日

⑤帕克斯.M.小科布尔(Parks M.Coblejr):《外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第一辑,译自英国《中国季刊》,1979年3号,第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