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提供书本而非子弹

2008年11月11日 14:31【 】 【打印

“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非子弹。”这是上世纪30年代《纽约时报》对王云五和商务印书馆最高的评价。我相信,每一位读书人、出版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商务情结”,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王云五在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1921年中秋节,王云五在胡适推荐下进入商务印书馆,在商务张元济、高梦旦两位先生的支持下,主持编译所,着手制定编辑出版《万有文库》。王云五堪称大出版家,有远见卓识,也有襟怀抱负;擅长科学管理,也有力排众议的魄力。他组织全国学者出版《大学丛书》300多种,主编《中山大辞典》,出版《万有文库》,影印《丛书集成》,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王云五自传《岫庐八十自述》是一本迟到的书,尽管姗姗来迟,毕竟来了。最近,看《万象》上的广告,江西教育出版社要出版《王云五文集》,令人欣喜。

王云五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他的自传《岫庐八十自述》是皇皇巨著,并不偶然。原书50章,100多万字,详细记录了王云五一生的各个阶段。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版本,是由王云五先生的公子王学哲节录而成,只有20余万字。虽然大量的史实无缘过眼,但窥一斑而知全貌,这本书总算对王云五的传奇人生有一个大概了解。

王云五是一个小学徒出身,受正式学校教育不过五年,他的学问全是通过自学获得。没有文凭,却在同文馆、中国公学做英语教师。王云五在中国公学任教时,认识了小他两岁的学生胡适,两人成为朋友。胡适赞扬王云五是“有脚的百科全书”。王云五自20岁起,用了3年的时间,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可谓博览群书,杂家的知识结构,为他日后从事出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胡适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王云五的学问人生和道德人品,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而非溢美之词:“王云五是一个完全自学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家中藏西文书一万二千本,中文书也不少。他的道德也极高,曾有一次他可得一百万元的巨款,并且可以无人知道。但他不要这种钱,他完全交给政府。……此人的学问道德在今日可谓无双之选。”“他是一个符号象征,象征了一个贫苦无依的人的奋斗成功的故事。”这样解读王云五的一生,当然可以,有人把王云五和美国的富兰克林相提并论。

可是,王云五的一生,也是20世纪中国文人从政的一个失败个案。抗战结束后,王云五应国民政府的邀请,出任经济部长,制订了在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金圆券”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给国民政府经济的全面崩溃压上了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对此,王先生的头脑是清楚的,他在《八十自述》的“结语”中说,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出版,然后是教育;而其他社会活动,“公务政务殆如客串”。

(柳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