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评论] [ 股票] [ 理财] [ 基金]

P2P标签变迁史:从回避到回归 发生了什么?

 

 

 

 

2018-06-06 12:51:37

文| 马嫡

制表| 杨晓艳

来源| 财经商评

2007年至今,P2P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11载,随着市场环境、监管红利的改变,业内对这一新兴产业的态度也经历了追捧——撇清——回归的一个轮回,不同时期,诸多P2P平台对外宣传口径可谓大相径庭。

平台从回避监管到回归“我是P2P”其中发生了什么?平台对外传播口径变化,透视出行业怎样的发展历程和监管轨迹?在经历洗牌期后,如何化解现有P2P多年运营积累的风险,建立长效的风险缓释机制?财经商评梳理了从2007年至今影响网贷发展及平台宣传口径的重要事件,试图从中总结经验并探索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遍地开花P2P成为时代热词

2012年前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海面的一座神秘冰川,海上方露一隅,海底冰体连绵。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拍拍贷成立,定位纯信息中介,之后红岭创投、人人贷、微贷网等企业纷纷成立,P2P行业逐渐被一些创业者看中,出现了一批试水者。

2012年4月的一次活动上,“中国互联网金融之父”、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将这座冰川赋予一个新的定义并暴露在阳光之下。同年,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推出P2P网贷业务,此后大批平台踊跃上线,互联网金融迈向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互联网金融迎来发展元年,这一年被视为互联网理财启蒙的余额宝问世,随后微信支付、众安保险、百度理财等相继诞生。以宝宝类理财为起点,以P2P为代表的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迎来跨越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炒的火热。

在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登上了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说法证明了,政府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一时之间,P2P平台遍地开花,成为时代热词。

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2013年12月,网贷累计平台数量为1323家,截至2015年12月,网贷累计平台数量达到5359家,短短两年时间多出了4000多家平台。

数据来源:网贷天眼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不断聚集。2015年,进入行业最不平静的一年,当年6月,网贷问题平台的数量首超新增平台,风险开始暴露,2013年12月,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总数为1201家,而这一数字在两年之前为69家。

表一:2007——2015年影响网贷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弱化标签P2P成烫手山芋

在风险聚焦之时,监管的脚步也如期而至。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整个网贷行业的监管细化到了具体的执行层面,随后,细化监管条例纷至沓来。(文末附表二:2016年至今,部分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泛亚、e租宝、大大集团等风险事件爆发后,外界谈P2P色变,随着监管对行业从严整顿,行业从业者也表现出强大的“求生欲”,反映到市场上的现象就是,不少平台对P2P这一标签讳莫如深甚至避而远之,多数公司在对外口径上将自身定位于金融科技、智能理财、资产管理、资产配置、财富管理以及智能投顾机构等。

这不难理解,在整个行业风险多发,被“妖魔化”的情况下,首先投资者对P2P投资信心倍减,这导致“P2P”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烫手山芋。 

其次,几年迅猛发展下来,国内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务种类更多的趋向多元化,既有单纯的信息撮合业务,也有类似于互联网资管、基金保险信托代销等业务。如果网贷平台想从事“信息中介”以外的业务,撇清P2P的定位,既可以避免非P2P业务受到过于严厉监管规则的制约,更有利于用户对新定位的认知和推广。

在互联网资管新规下发前,行业不少有流量的大平台试水资管代销之路谋求转型。一是因为网贷限额之后,资产变得很难找。二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销路有限,有流量的P2P自然成了一个好的渠道。为了让业务更好推进,亦有不少平台分拆出一个财富管理平台单独从事这项业务。然而,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是资产管理业务,属于金融业务范畴,必须持牌经营。这种创新与监管初心背道而驰,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势必难以长久。

业务调整回归信息中介定位

近两年,监管开始步步收紧,不断细化政策,缩小平台套利空间,以降低风险隐患。与之对应的,2017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主动限缩、调整业务谋求长远发展。

一方面,互联网几大巨头重新谋求定位,“去金融化”加码科技。

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信为代表的行业头部平台集体表态“不做金融”,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流量、技术赚金融的钱,努力以“合作者”而非“竞争者”的身份出现。

对于没有强集团属性、更为垂直的网贷行业而言,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很多企业宣称自己不是P2P,现在反而愿意说自己是P2P。

财经商评注意到,近两年来,互金平台扎堆进行集团化升级,包括人人贷、宜贷网、团贷网、搜易贷、财富星球、真融宝、懒财网、洋钱罐等在内的数十家平台已将网贷业务进行独立、拆分等操作,以此明确受监管主体,回归信息中介本质,降低整体风险。

事实上,网贷平台们普遍进行业务调整及更名,也被视为是迎合监管、回归信息中介本质迈出的重要一步。

选择回归P2P的影响因素

从回避到回归,P2P行业经历了什么?笔者认为,这其中,除了有企业出于业务整合、统筹的需要,还有以下3个影响因素:

1、金融持牌化趋势下,P2P的信息中介定位可以规避金融业务的具象监管。

今年5月29日,央行行长易纲出席活动时表示:“要全面实施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持牌经营,打击无照经营,对超越范围,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要坚决打击……”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易纲第4次在公开场合表态“金融须持牌经营”。

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P2P备案已经大概率延期,而延期多久,监管尚未明确,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极有可能准备将P2P行业“备案制”改为“持牌制”。

现实情况是,不论P2P业务未来是否要持牌,从业平台都需要扎实眼下的工作,信息中介定位也有利于规避对于从事金融业务的具象监管。

另外,“持牌制”一旦实施,对于拒不承认自己是P2P,也没有金融牌照的平台,回避身份意味着没有金融从业资格,最终也将会被彻底淘汰。

2、可以规避混业经营的风险,满足监管的要求。

将金融业务拆分、独立等行为说到底也是为了明确出受监管主体,避免混业经营。在互联网资管新规下发之前,资管代销,早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新规的下发对混业经营、将资管业务从原有P2P业务中剥离,以及定义模糊,宣称“我不是P2P”的平台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此之后,留给P2P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拿到牌照,要么清零。在互联网平台无牌照代销资管产品之路已然走不通的情况下,走P2P之路反而是正规的。

3、明确被监管主体,满足备案要求

要想从事网贷业务,工商变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在此前多地下发的网贷备案指引中,也明确规定在申请备案登记前,应当到工商登记部门变更经营范围,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等相关内容。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日,在公司名称或经营范围中注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字样的企业有1613家,截至6月5日,这一数字上升至1633家。而在去年10月,在工商信息上注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的企业还只有900多家。从这一点上看,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正视自己的业务实质,向规范化经营改革。

图上、下分别为企查查6月2日、6月5日数据

化解风险业内建言“建立长效风险缓释机制” 

通过分析我国网贷监管轨迹和平台宣传口径的演化可以发现,虽然不少踏实做事的网贷平台向合规化加速迈进,但经过多年运营积累的风险依旧不能忽视。

那么,在经历洗牌期后,如何化解行业现有各类风险,建立长效的风险缓释机制?

根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课题报告《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下称《报告》),对于短期内如何消化存量,建议:

一是要建立准入机制,平台应持牌经营;二是要建立网贷准备金制度,要求网络借贷平台在监管部门存放一定资金,以应对极端、严重的资产违约风险;三是要落实资金存管,取缔“存而不管、部分存管”的平台;四是要建立平台停业、跑路等风险处置预案,强调平台倒闭不代表现有债权债务关系解除;五是要及时获取平台经营基本数据,建立预警模型。

从长效机制角度,《报告》建议:第一,加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容许资质良好的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建立并完善网络借贷征信系统;第二,加强平台信息披露管理,即“谁发布信息,谁承担责任”;第三,在合规的前提下允许平台以多种方式分散风险;第四,强调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加强对投资人的审核与保护; 第五,建立及时、全面、可与国际统计规则对接的网络借贷统计数据库;第六,推动稳健的金融创新,平衡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

从“报告”的建议和监管近年来监管的轨迹不难发现,P2P的底线是真正的点对点信息撮合平台,没有资金池但具有强大的风控能力,也不存在违规绕道操作。

实际上,从追捧到回避到回归,是P2P发展成熟的必经之路。另外,对于积累了一定用户流量、风控技术能力等资源的平台而言,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向擅长的领域拓展、采取与持牌机构合作等方式进行转型也不失为一条发展之路。

综合来看,防风险和强监管在一定时间内仍然是行业的主旋律,然而对于P2P行业来说,不能让跑路等负面消息掩盖了其确实能补位传统金融、满足用户投资借贷需求以及建立普惠金融的积极意义。

金融严监管营造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和竞争环境,会有一大批非持牌机构和监管套利机构失去生存空间,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企业将肩负起重塑行业口碑的重任。

表二:2016年至今,部分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互金通讯社

关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切,捕捉最新行业动态,解读每日新金融。这里有圈内最大的互联网金融记者群,圈内最大的公关、市场交流群,定期举办行业线下交流活动。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WEMONEY官方微信
扫描可关注
出品:凤凰网WEMONEY
编辑: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