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评论] [ 股票] [ 理财] [ 基金]

知识付费让“知识=金钱”不再只是口号

 

 

 

 

2017-03-28 17:56:41

摘要:从腾讯CEO马化腾在朋友圈下留言“等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到3月初,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关于内容付费行业的15条最新思考,业界隐约感到:内容付费的“风口”要吹过来了。

“为知识付费”本来是一个古老的生意模式,免费的知识却是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几年的常态。过去一年,被认为最缺乏付费习惯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始热衷为知识付费,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知识付费——风吹来了!

2016年被称作是“知识变现的元年”,这一年,以知乎为代表的在线知识型社区经过多年的运营沉淀推出了知乎的值乎、知乎Live等付费知识产品,分答付费问答平台爆红,背后正是抓住了分享经济时代的特点,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社交体验中知识和经验不对称的问题。到了2017年,36氪、微信开始探索起内容付费模式,豆瓣推出付费内容产品“豆瓣时间”,《罗辑思维》也改版将播出平台只限于罗辑思维旗下的知识服务付费应用“得到”App,这一应用最新的数据是日活45万,订阅总份数144万,专栏周打开率63.1%,日打开率29.3%,总营收近1.6亿。

在知识冗余与粉丝经济的双重作用下,进入付费问答与订阅的知识共享3.0阶段。在信息冗余与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分答的付费问答模式、得到的付费订阅模式以及喜马拉雅平台上的付费收听模式都为用户提供了知识交换、自由讨论和提升知识储备的崭新渠道。

二、知识付费——风从哪儿来?

第一,基础条件愈发成熟,推动知识付费行业爆发。我们都知道,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知识付费的形成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普及,更是源自用户消费观念转移、消费习惯急速发生变化的结果;用户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近年来人均GDP保持增长势头,居民消费能力逐年增长,在竞争愈发激烈、时间成本增高和信息大爆炸的多重背景下,居民对提升自身素质和为知识付费的意愿不断增长。伴随知识冗余与知识专业化的冲撞,以及流量变现模式的难以为继,出现了知识付费的探索。

第二,风口产业交织,知识付费风潮星火燎原。移动互联网让垂直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加之以知乎为代表的在线知识型社区多年的运营沉淀,知识付费在知识共享、网生内容、社群电商以及移动音频、 移动直播等风口产业交织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为知识付费的观念越来越普及,而且已有的知识付费项目运行数据良好,比如值乎、分答、喜马拉雅FM;付费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也利于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筛选,这两个条件不断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生态,轰然来袭的知识付费正在崛起。

三、知识付费——谁站上了风口?

知识付费典型平台对比分析。2016年6月8日,分答上线42天后,便引进了2500万美元A轮融资;同样在当年6月完成D轮融资之后,喜马拉雅累计融资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2017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已完成D轮融资1亿美元。

 

一、喜马拉雅FM,P/UGC生态平台下的收听场景延伸。喜马拉雅FM,一个音频分享平台,其内容产生模式是:联合出品(PGC)+主播入驻(UGC),在免费基础上,推付费精品专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任务发布-主播领取-分成模式”,构建良性的主播平台共赢机制,同时保障了平台音频内容的创作。2016年6月,上线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突破500万。

二、知乎,主打知识和经验分享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live产品经理郑紫阳曾向《第一财经周刊》总结道“最受欢迎的内容有三类”,“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决策参考、自我提升”,可以发现,知乎推出的产品主要解决的是一个“知识冗余”的问题。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的社区,知乎平台孵化名人入驻,从来不缺这类内容。但关键在于如何让分享效率更高,参与者的效率更高,而平台内嵌的付费问答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类问题。

三、分答,知识大V代言的付费问答平台,平台孵化名人入驻+网红推广。分答付费问答+偷听模式,上线42天,付费用户超百万。举个例子,有人花3000元问网络红人王思聪“你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后者45秒的回答引来2.2812万名付费1元的旁听者,于是王思聪收入1.1406万元,其余的归提问者。这种共赢的模式,似乎深得大众青睐。

四、得到,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知识服务平台。其内容服务模式:团队自制+自媒体入驻,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付费专栏的订阅。另外,平台还推出付费音频和电子书和每日都会更新的知识新闻音频和随时可看的免费内容,一方面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维系非付费用户及促使付费转化的手段。

四、知识付费——风往哪儿吹?

认知盈余,知识付费的奇点与未来。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和外卖行业“高频+刚需” 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低且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但随着国民收入提升,倡导免费模式的屌丝经济已经快速蜕变为乐意小额支付的“ 小白中”(年轻一代、白领阶层、中产阶级) 经济,基于认知盈余分享的供给需求,到用户对专业化和垂直化等优质内容的认知渴求,为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闲置时间和知识技能的分享平台,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市场得到无限拓展。

尽管知识付费可行,但付费没那么简单。此前有报告显示,74.2%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或见解”,50.8%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节省时间和成本”。

想要让用户心甘情愿付费,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及用户体验才是核心。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性和壁垒,比如《李翔商业内参》的目标受众是创业家和企业家,李笑来是教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马东的《好好说话》则是提升口才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则是优质内容是否能够系统化、持续地进行输出。

总结:或许很多人会问,知识付费究竟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规模和容量?现在来看,或许还很难判断,甚至罗振宇也只说“看到了风口的潜质”,但至少,它让我们多了一条用碎片化时间探知未知世界的新路径。至于“风口”会不会成了“泡沫”,做了才知道,如果没人做,它一定是条死路。

互联网普惠金融研究院

由北大、长江商学院、人大等高校知名学者及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国青智库等机构发起设立的机构。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WEMONEY官方微信
扫描可关注
出品:凤凰WEMONEY
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