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评论] [ 股票] [ 理财] [ 基金]
2016-12-09 第153期

第153期:商业银行降不良贷款率能去杠杆吗

2016-12-09 7:50:33
6967人参与 162条评论

作者:赵幼力,供职于某大型银行金融研究所。十余年宏观经济研究从业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等。

导语: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过去一年落实上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任务情况如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如何定调下一年的工作任务。对此,凤凰财经刊出系列文章回答这一问题。今日第三篇,延续第二篇进一步提出疑问,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技术性操作使得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但这样真的能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吗?很显然,答案不是那么简单。

回顾上一篇专栏《不良贷款,是如何被低估的》,讨论了在既定的资产质量下,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一系列技术性操作使得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这些技术性操作包括:从控制增量的角度考虑,银行帮助企业通过社会借贷还息,银行对企业进行借新还旧的风险缓释等,可以防止这部分问题贷款进入不良;从降低存量的角度考虑,可以真实核销、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银行为优势企业收购不良贷款提供资金支持等。

这些做法看似都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是本质上有区别。有的是货真价实的“去杠杆”,比如清收、诉讼和拍卖不良贷款后,将不能收回的核销;有的是维持杠杆水平的不变,比如对企业进行续贷,续贷金额等于贷款原值;而有的则是加杠杆,比如续贷金额大于原值,覆盖本息;比如给甲企业更大一笔贷款来帮助其收购乙企业的不良贷款。

将不良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操作,如果是打较大折扣真实转让,则是去杠杆;如果仅仅是暂时存放在资产管理公司,一段时间后回购,则维持了不变的杠杆水平。

简单地来区分,如果通过清收不良贷款并将损失用拨备核销的方式来降低不良贷款,这是去杠杆。如果用增加贷款投放的方式来挽救原有的不良贷款,这是加杠杆。

笔者在《“去杠杆”一年效果不彰》一文中写过,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不良贷款进入上升的通道,“资产荒”现象非常普遍,整个市场面临可投资产匮乏的局面。但是贷款的增量仍然可观。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贷款都投到哪里去了?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贷款的过程中,加杠杆手段的运用要多于去杠杆手段的运用。所以造成经济下行期,贷款没有随之萎缩,反而大幅增长的怪现象。

2015年下半年至今,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频频出现,几乎每个月都有债券发生违约。2016年前三季度,共有48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超过27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违约金额的2倍多。信用风险加速释放,呈逐渐爆发的趋势,顺周期、过剩产能行业是违约多发区。

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的不良上升则温和的多。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4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7%;不良率1.76%,较2015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而商业银行庞大的理财市场,表现得更加稳定,并没有大面积不能兑付的现象发生。

从企业的优劣排序来看,好企业倾向于发行债券融资,以节约财务成本,次之的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连贷款的要求都不能满足的项目也许可以使用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形成商业银行的表外资产。但从风险暴露的状况看,情况完全反了过来,理财资金的表现最为稳健,其次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表现最差的竟然是企业资质最好的债券。

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的存款是刚性兑付的,理财不应该刚性兑付,但迟迟难以打破,风险不容易暴露。而债券市场率先打破了刚性兑付,大量真实的风险浮出水面。长期以来,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当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到期无法兑付时,总有大股东、政府等其他主体的接盘兜底。经济的转向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为债务兜底的能力越来越弱;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也无法承受“刚性兑付”。于是, 2014年3月“11超日债”发生当期利息无法全额兑付的情况,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长久以来的刚性兑付的局面。

当企业面对的债权人是庞大的投资者时,谈判成本很高,如果没有政府兜底,也拿不出真金白银,债券违约是唯一的选择了。

相比之下,当企业面对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谈判成本相对低得多,只要搞定银行就可以。对于一家企业的贷款,各银行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受到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管。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对银行抽贷的行为比较反感。所以,单个银行很难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灵活得收回贷款,而大家一块退更容易对企业造成灭顶之灾,所以形成了贷款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局面。在贷款本息的偿还遇到困难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商业银行害怕不良暴露的心理,使得商业银行对问题企业进一步投放资金、借新还旧。

企业需要渡过难关,地方政府需要维稳经济,商业银行需要延缓不良资产的暴露,于是“维持性”贷款被大量地投放。因为涉及到企业、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三方的切身利益,这种合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被中央政府“去杠杆”的态度所左右,呈现出自我扩大的趋势和巨大的惯性。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清收贷款,核销余值的方式去杠杆处理;也可以通过继续投放、缓释风险的“加杠杆”的方式处理。从经济下行期,贷款仍在大幅增长的现象看,恐怕“加杠杆”的手段使用的更多一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微博

@凤凰财经

扫描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