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勇:准确的灾害评估需“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专访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方志勇:准确的灾害评估需“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曾计划8颗环境减灾卫星,但现在只有3颗,已实际运行的只有2颗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28分钟后,国家减灾中心紧急启动重大自然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赴灾区开展无人机遥感应急监测,获取灾区遥感影像图。
6小时后,国家减灾中心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图、“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C卫星数据以及地方政府直报信息,得出了此次灾情的初步报告。
短时间内通过科技手段开展遥感减灾业务工作,协调相关遥感数据,并利用历史存档遥感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展灾情预评估工作,这对初期的灾害应急评估和损失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政府救灾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针对国家减灾中心在灾害监测方面的具体情况,4月21日本报专访了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方志勇。
《21世纪》:对于此次地震,国家减灾中心是如何参与救灾抢险的?
方志勇:国家减灾中心主要是负责技术和灾情信息方面,对灾区有关情况进行一个技术评估,掌握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供有关领导做出救灾决策。
《21世纪》:国家减灾中心对灾情的评估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方志勇:灾情评估也是分阶段的。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可能更注重受灾的范围和受灾人口以及倒塌的房屋,救人是第一步的。稍后我们会对灾情做综合性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数据评估报告,包括各方面损失情况,不仅仅是人员、房屋还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后续的评估对我们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是重要的参考数据,后续评估和前面的不一样,前面更多的是从应急出发,为领导救灾决策提供服务,后来才有一个综合全面的精确评估,为整个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服务。
《21世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芦山县太平镇航拍了0.16米分辨率低空无人机影像图,国家减灾中心做了哪些观测和评估工作呢?
方志勇:灾害评估是这样的,我们通过“天、空、地”一体化进行监测,“天、就是利用卫星获取大范围的灾区数据,“空、就是利用飞机、无人机对灾区进行航拍,获取分辨率更高的图像信息,“地”就是地方的上报信息以及派出工作组到现场了解情况,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得出的结果将更加准确。这次无人机方面,我们也派了两个组到灾区现场,开展受灾严重的雅安市芦山县、邛崃市天台山镇和高何镇的无人机航摄飞行,但现在个别灾区进不去,我们只能航拍很小范围的一些情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我们互相支持,数据结果我们也是共享的。
《21世纪》:按目前拿到的数据现在的灾害损失评估是怎样?
方志勇:现在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只拿到了一些最初步的数据,目前的评估结果和我们已经公布的情况差不多,其它结果不可能那么快一下都评估出来,不久后我们会有一个比较精确的结果出来。
利用国外卫星进行灾情监测
《21世纪》:除了无人机,国家减灾中心的技术支持还有哪些?
方志勇:还有卫星遥感。我们已经安排了环境减灾A/B/C星的观测计划,启动了国内卫星救灾合作机制、国际减灾宪章机制,动用国内外卫星提供灾区遥感数据,一旦拿到卫星遥感数据,我们将立即进行灾害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21世纪》:您所说的利用国外卫星是怎样的机制?
方志勇:这是一个国家间的互助减灾宪章,全称是国际减灾宪章机制(CHARTER)。我们可以申请拿到数据,包括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数据,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很多国家都参加了这个组织,主要有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十多颗卫星,组织中的所有国家卫星过境时都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我们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21世纪》:汶川地震的时候就有23颗国外遥感卫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方志勇:2008年他们就提供过数据支持,当然这也涉及到卫星过境的时间问题,当初5·12的时候,我们也是到了十四五日才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他们会对卫星有任务安排,卫星过境时提前把计划发到卫星上,等卫星下指令才能拍摄到指定地方的情况。如果没有安排的话就要有紧急指令的安排。
中国8颗卫星计划
《21世纪》:相比2008年,我们在遥感卫星监测灾情技术方面有无新进步、新技术应用?
方志勇:2008年地震后,从技术设备上讲,我们现在的技术评估方法、评估手段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有了2008年的积累,(评估水准)肯定是有了更多进步。对于该怎么处理救灾,我们有了更好的应对,更清楚灾区的需求,对于监测我们也更有针对性。
《21世纪》:目前的遥感卫星格局是A、B卫星加C星。您觉得这三颗卫星是否已经可以应对中国的灾害监测呢?
方志勇:应该说,目前专门用于灾害监测的卫星有三颗:环境减灾卫星A星、B星、C星,C星目前还是属于在轨测试阶段,并没有正式交付使用。对救灾工作来说,三颗卫星显然是不够的,当初我们提出来的是八颗卫星组成星座,组成一个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座,可以提高时间分辨率,缩短观测周期,大概十几个小时就会对同一地方进行重复观测,如果一颗卫星要好几天才能观测到一次。
《21世纪》:当时建议八颗卫星是怎样考虑的呢?
方志勇:八颗卫星的话对我们救灾应急机制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可以加快监测的速度,节约时间。“2+1”卫星星座综合监测时间平均是36小时,如果八颗小卫星的话,其综合监测的时间会更短,综合平均起来应该12小时左右。当初我们是向国防科工委提出申请,项目要报国务院立项。2002年国务院通过,2003年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复,按照国务院当时考虑,第一阶段先搞“2+1”卫就是目前的三颗遥感卫星。
《21世纪》:八颗卫星计划有时间表吗?大约每颗卫星的造价是多少?
方志勇:这需要一个过程,国家相关的时间表尚没有。发射一颗光学小卫星需要三个多亿。A、B星研制的比较早,便宜一点,两亿多。现在的话,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两亿多的价格是下不来的。
《21世纪》:三颗卫星的功能和技术有区别?制约八颗卫星计划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是经费短缺吗?
方志勇:卫星里面装载的仪器是不一样的,A、B星是光学卫星,装有CCD相机、红外相机和高光谱仪,C星是合成孔径雷达相机,C星不受环境天气的影响,能全天候、全天时成像。A、B星是2008年9月发射,C星是2012年11月才发射的。目前,A、B星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半了,后续补星计划还没启动,正式的星座更是没有正式立项。而且卫星研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个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也有技术的原因,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卫星研制过程还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希望尽快立项,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相关专题:雅安地震 企业公民在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