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学者:财税改革将是三中全会后“顶层设计”内容
财权是放还是收
财政集中度到底应该放还是收,至今尚不明确。
事实上,当年的改革虽然名曰“分税制”,其动因和目的却正是为了提高财政集中度。
据曾任浙江省财政厅厅长的翁礼华在《共赢的博弈》一书中记载,前财政部长项怀诚回忆说,1993年5月,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胡鞍钢撰写了一份报告,当年6月,胡鞍钢向财政部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做了介绍。该报告假设地方政府是恶的,中央政府是善的,并认为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致命因素”,是中央汲取财政能力不断下降,地方财力过大。在1996年一篇题为“分权是有底线的”文章中,胡鞍钢也指出,当时世界上只有前南斯拉夫与中国两个国家超越了分权的底线。经济界盛传当时分税制的实行与这份报告有关,但实情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巧合的是,早在1986年,当时尚是青年学者的楼继伟也曾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上发表过题为“吸取南斯拉夫经验,避免强化地方分权”的文章,“我认为最不该做的事情是削弱中央的宏观管理,强化地方分权。这种危险在我国目前的改革中不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分税制之前,1992年时中央财政收入仅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2%。一位原国家体改委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央财力困难到三次向地方政府借钱,“最后一次还是小平同志亲自出马,向上海借了10亿元”。
1994年分税制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中央财政,使中央财政收入迅速提升到50%以上,直至近两年才降至48%。而中央的财政支出仅占总财政支出的不到20%,地方则超过了8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约40%,来自中央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这使中央可以对地方政府保持强有力的控制。
不过,财政集中度到底应该放还是收,至今尚不明确。
在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新书《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他提出我国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总体不高:国际上这一比重通常在60%以上,而2011年扣除税收返还,我国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为44.6%,“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水平,也与我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2012年时,时任中投公司董事长的楼继伟在为《财经》杂志撰写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下一步”一文中,也指出“按现有税种,中央确实没有多少余地与地方在收入分享上做太多的文章”。同时,他也不同意在事权不调整的情况下增加地方征税权,“这个方向是危险的,是个分裂的体制”。
楼继伟的担心并不多余,学者们也同样担心,在地方政府的权力还缺乏有效监督与约束的情况下,轻易下放过多的征税权难以被社会容忍,从而危及稳定。美国大法官马歇尔因此将征税的权力称为“事关毁灭的权力”。
2013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楼继伟发表公开演讲谈他对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径中市场和政府分别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理解,他先举出对三种路径的理解:一、国家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通过大规模的再分配关注结果的公平;二、关注发展机会的创造,国家适当地提取财政收入;三、国家大力扩大开支,但提取的财政收入比较少。
楼继伟认为,第一种路径政府压缩了市场的作用,不可持续,第三种路径通往拉美和南欧国家遇到的“中等收入陷阱”,而第二种路径是正确道路。“遗憾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路径总是很有市场。”楼继伟警告说,“第一和第三是不归之路,我们并不是没有滑向这些歧途的可能性。”
重分事权
任务最终都压到基层政府,形成“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移”的局面。
不过,楼继伟对分税制中的“事权”则多次表示要重新划分。比如他在《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一书中坦承,我国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安排、转移支付等领域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用来形容中国财政现状的有两句话,一句叫“上下一般粗”——1994年的改革没有改变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我国五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大同小异。结果是中央和地方职责重叠,大量事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效率低下,却无从问责。
另一句叫做“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上面出政策,下面对口执行,任务最终都压到基层政府,形成“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移”的局面。比如“中央点菜,基层埋单”,中央部委下发文件要搞新农合医保、农村危房改造等,地方政府就要掏钱。
“最弱小的一级政府却承担着具有全局意义的支付责任。”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评论说。这种体制使县乡两级政府承担了地方的多项公共服务责任。全国两千多个县级组织,曾经有一半以上拖欠教师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或大面积拖欠银行贷款和建筑工程款,以至于中央财政亲自出手,出台“三奖一补”政策(指中央对地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励和补助的办法)为此兜底。
“从决策权来看,中国是全世界最集权的国家,从执行权来看,我们又是最分权的国家。”刘尚希说。
这使地方形成了一套与中央博弈的生存方法,比如设驻京办,“跑部钱进”去找专项转移支付,做大预算外收入,搞土地财政,或者无节制地负债倒逼上级政府为其债务埋单等等。而在辖区内,基层政府收取的各种费,更是创造出如“肚皮财政”(超生罚没)、“车皮财政”(车辆超载罚款)等新名词。
在刘尚希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只对本级财政负责,它对下没有责任,不愿下移财力,还‘市刮县’向下摊派等”。因此,他开出的改革药方是摈弃“层级财政责任制”,建立“辖区责任制”,即上级政府要对辖区内各级政府的横向和纵向财政平衡负责。比如县一级财政发不出工资,首先应该问责市政府或省政府,而不是由中央财政埋单。
也有不少财税专家或经济学家主张,中国应该实行类似西方国家的“财政联邦制”。但刘尚希认为,不同的国情决定了财政联邦制难以在中国落地。
这是因为,西方的财政联邦制与其联邦制的政治架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政治分权结构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而且,西方国家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是按项目横向划分,而中国是按事权要素——决策、执行、支出责任、监督等纵向划分。
事权改革究竟将如何走向,目前各界也未能得出一致结论。而多次表示要重新划分的楼继伟,除了表示要将跨流(地)域的江河治理、污染防治、司法管辖、食品安全和部分社保等职能收归中央,扩大中央公务员队伍之外,也并未提出根本性的改革措施。
无论如何,1994年分税制时朱镕基等改革者只需调整财权这一要素,而本次财税改革涉及调整事权、财权和财力三个要素,“环境变了,改革的内容和外延也扩大了,难度和复杂性要比1994年大得多。”刘尚希说。
![]() | 12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