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5绿公司:“互联网+”会给产业带来什么(全文)


来源:凤凰财经

2015年4月20日,中国绿公司年会在辽宁沈阳召开。本届年会主题的为“创变者:打造商业新价值”。

21日上午,《“互联网+”会给产业带来什么?》分论坛举行,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中国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文京,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常务副理事长,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等出席了该论坛。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汪潮涌:

大家早上好,今天早上我们有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场,为什么别开生面呢,以前我在研讨会做主持人都是坐在边上,今天把主持人放在中间,给我一个很大的压力,我想好在刚才在会议室之前,在会议室几位嘉宾,就已经把他们讲的真知灼见,给了我一个底,所以我心里比较踏实。今天的话题是“互联网+”,其实从中文的意思来理解,和英文的意思理解有点差异,因为在英文里面叫什么东西,plus,在这个之上建了一个东西。在中文里面,“+”可能是什么东西加什么东西,所以这里边我想可能会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这个,来研讨这个“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概念,过去一年讲的很火,火到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进入到我们的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所以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研讨这个话题,也是顺势而为。“互联网+”现在目前在市场上有两大阵营,一大阵营观点是我们克强总理的观点,就是互联网合乎传统产业对接,也就是重资产,如何用互联网进行改造,进行升级。另外一个是来自于互联网界,BAT(音),小米,他们的声音,如何用互联网,用轻资产的模式,来去颠覆传统的行业,所以今天我们这两个阵营的嘉宾都有,所以我想分别听听大家对“互联网+”的理解,而且是否会出现第三种阵营。就是在传统和互联网的产业之间,重资产和轻资产的产业之间,出现一种新的模式,有可能我们今天我们的正和岛的刘总,他可能会在这方面给大家做一个新的阐述。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六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首先从我们,从我的右手边我来介绍起,我们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应该是在最大的软件了,已经超过ASP(音)了,我们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先生。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也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常务副理事长刘东华先生。第三位是我们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宽带领域最重要的推手,田溯宁先生。我的左手边第一位是著名的俞敏洪先生,不用我介绍了,昨天我已经听到他晚上的非常精采的演讲,待会儿他会在教育和云计算方面,给大家做分享。俞先生隔壁是我们小米的刘总,小米的八位共同创始人之一,他会在工业4.0和“互联网+”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最后一位,非常重量级的我们本地的企业家,也是我们女中豪杰,是我们全国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北方软件学院的院长,也是这次东道主之一,东软软件刘积仁(音)老师的师妹,中国第一批软件的女博士,工业淘堡网的董事长。我想给大家一些热烈的掌声。我们就按照顺序来,从我们右手边的文京兄开始,拥有这些年在互联网的战略方面,尤其是拥有在中国最有资格,最有数据,最有客户基础的观点,因为拥有这些年在传统的产业和新兴产业积累了几百万家企业的数据,所以无论是从大数据,还是从互联网的战略上面,他是见到最多的企业是如何升级的,那么文京兄,你说说对“互联网+”的理解吧。

王文京:

非常高兴,我想从两个角度讲,先从我们服务的客户,第二个就是从我们自身。从我们服务客户来讲,“互联网+”我们看到实际上对我们的企业客户来讲,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它基本的商业运营的方式,真正可以转到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就是客户驱动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C2B的模式。第二个就是对内部员工的工作,整体的这个沟通、协同,整个效率的提升的这种改变。那么从客户驱动来讲,就是现在大家特别流行的叫C2B,这个的模式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们很多企业创办的时候都会讲,客户至上,但是客户至上一直是一个理想的模式,一直没有被真正的实现,但是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今天这样一种真正从产品为中心,产商为中心的模式,转向客户为中心,已经可以实现。而且在各行各业的企业里边,我们看到一些成功实践的企业,在它自身的行业里边,都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都出现了很好的增长。相反没有往这个方向转的,还是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这个模式的产商,这几年增长上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对内部的员工层面,我们看到之前的企业,组织上基本上金字塔模式,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使得所谓的扁平组织,可以在技术上,有了有力的支撑和改变。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基层团队,基层公司创新,改变了原来从上到下的这样一种创新发展模式,而是从最基层的团队,离客户最近的团队,来驱动整个企业的创新。所以这两个改变我们看到,对在企业客户里面,发生的是比较突出的。

对于我们企业自身,因为我们原来是一家软件公司,其实“互联网+”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改变和影响的,对于我们的影响也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自身的原来的各项软件业务的互联网化,或者说是运化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产品研发,我们的客户服务实施,可以更多的基于云的方式,这样我们自身的效率可以更大的提高,成本也可以更大的节俭。

第二个改变就是,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所掌握的互联网的技术,可以融入到我们的一些新的业务里去,比如说我们去开展金融相关的服务业务,营销相关的业务,企业共享服务相关的业务。这些业务我们原来只是提供工具,也就是说原来我们是卖铁锹的,现在我们可以实现融合,也可以来开展这样一些业务,形成一个新的业务的增长点。所以一个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转变原有的软件模式。第二个,我们像一些企业互联网服务相关的,还有金融服务相关业务的融合,这是一个新的改变。好,我先说这些,谢谢。

汪潮涌:

非常感谢王总,因为我也是很荣幸的,最近成了用友的独董,所以用友如何对拥有传统的软件,提升到互联网战略驱动的一个软件企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比如刚才王总讲到的,如何用大数据开展金融服务,这就是用友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用户财务的数据,能够和现在互联网的金融里边最核心的,也就是客户的信用,为大数据解决信用问题,这样为互联网金融提供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另外,他讲到从生产驱动到客户驱动,这是他对“互联网+”的认识,下面请东华讲讲他对“互联网+”的认识。

刘东华:

我昨天谈到我自己的体会,因为我是恐惧和敏感,我学电脑,对这个东西没感觉,特别害怕。90年代初,当时通过文京的一个部下,帮我买了一台386电脑,结果我害怕它,我说肉身要接住它,有意识地接住它,背微博,朋友帮我开微博;背微信,朋友帮我开微信。朋友帮我使用,说你如果在北京,你如果不会用滴滴打,你已经不会打车了。如果你不会在网上买电影票的话,你就是傻帽。从背加到主动地加,因为我也担心,互联网出现以后,把传统媒体整个的颠覆了。但是后来有一个发现,有什么发现,如果你原来确实创造了核心能力,在你原来的业态下,如果你确实创造了核心能力,其实你主动拥抱互联网的话,互联网会帮助你放大核心能力,当然要找到新的模式。比如正和岛,原来我做企业家杂志,企业家俱乐部等等,传统的方式得心应手,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不和互联网结合,那个价值感,刚才文京说的,带给用户的价值感越来越低了。用户不是没有需求的,它的需求变了,它的需求更高了,你必须用新的方式来满足他。

而在正和岛上,我们现在有4000多的企业家会员,确实进入正和岛的大部分企业,都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上了正和岛以后,他们确实是第一批产生互联网焦虑的企业家。一看不善于拥抱互联网,这个企业下一步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在正和岛也产生了第一拨互联网转型转的比较成功的。昨天二代两代一起推动,一个非常土,土的掉渣的企业互联网转型,个性化规模完成了,包括提升了一代洗(音),这都是在正和岛上的一种拥抱互联网转型的榜样。所以我觉得总理说“互联网+”,在PC时代就有一个鼠标加水泥的方法。总理现在说的这个“+”,实际是一个动词,是让我们如何做好互联网的加减乘除。如果你做好这个“+”,看似是一个物理反应,实际是一个化学反应。不是加上翅膀,是要长出翅膀来。你如果加的不好,你的价值会被减掉,甚至会被除掉。加减乘除,大部分都是企业家。因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他其实是提出一个大时代,全面开始了。移动互联带来的一个大时代,刚刚开始,就是我昨天也说到,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给人类的基本的关系模式,人类的基本关系模式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一切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重构的,所以大家都不晚,因为就像刚才我说的,都是在各个领域打造出核心能力的人,你用好你的能力,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所以这个“+”不但是“+”,还有可能变成乘。

汪潮涌:

谢谢东华,认识东华20年了,看到东华如何从传统的媒体人,变成“互联网+”的非常典型的代表,东华不但用技术的(英文),但是它是互联网的战略师,他对正和岛的认识非常到位。我记得两年前正和岛在三亚,也是大的会议室,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互联网,我问在座的岛亲有多少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举手的不到十个。最近上个月在重庆,4000多个岛亲,这次说有多少从事互联网,或者和互联网相关的手背举起来非常壮观,我们这次互联网项目的大赛,看出来正和岛作为东华的平台,在岛邻、岛亲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效应。另外正和岛还有一个叫正和瓷器,他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下面我想听听溯宁,这是中国最早的从事亚信的创始人,现在已经18年了,他对互联网,互联网产业,宽带,以及现在互联网的贡献,是从根上开始的,所以他的理解应该是最透彻。

田溯宁:

我认同一个观点,首先我认同东华讲的,总理说“互联网+”是一个动词。这些年我们一直有一个争论,互联网是工具论还是本体论。工具论是拿来为我所用。本体论认为它是改变企业、改变竞争形态的一个根本性力量。我们再稍微回想一下过去两三百年工业革命的时候,我记得早期蒸汽机,我们谈没谈过蒸汽机家,电气化,有没有电气化家。但是我们看到实际上蒸汽机和电气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工具,而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政府、企业所有的形态都被它塑造的。所以互联网我们的认识,不应该简简单单认识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技术,而是一种力量。这个力量我们今天看到,它刚刚开始,它在塑造社会,塑造政府,塑造企业,塑造我们每个人。所以这是我在认识论上的一个看法。

从具体的实践角度看,今天在互联网上看到更多的是端的东西,我们看到了社交网络,看到的移动互联,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及时的通讯,但是更重要的基本的力量在发生,就是后台的云的技术。因为所有的今天的应用,无论是网络还是社交,都是由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使计算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我们关注互联网,在各种各样的前端来看,互联网要真正承担起这种社会塑造,社会的力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它能不能有一个理想的无所不在,像电一样云的计算的平台,我们现在还是在整个技术创新的早期。过去互联网对食盐,对安全,对各种安全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为你主要从事商业性和阅读。当互联网跟金融连在一起,跟电力连在一起,跟健康连在一起的时候,这个要求高可靠性、高应用型,很多这方面的技术,互联网还在自己不断地去演化。

我们认为互联网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巨大的塑造社会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本身技术在后台还在刚刚演化过程中,像电力从早期直流电的发现,过了三十年左右,交流电的出现,才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在一场大的变革的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我们的商业模式,企业要塑造,而且根本的存储、计算的技术,也要被发生变革和探索。而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好,谢谢。

汪潮涌:

真的要感谢溯宁这代人做出的贡献,从亚信的早期,计费,到后来的互联网的宽带,到云计算,溯宁所做的事情,都是为现代“互联网+”,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信息的基础设施,像他说的,“互联网+”,互联网这个行业,还在演化之中。我们想听听俞老师在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

俞敏洪:

真正的“互联网+”有田溯宁在这,还有小米的老总,小米真的是把互联网用到了极致。教育行业最近比较热闹,尤其一年多来,大概光是基于在线教育的公司,成立了大概有好几万家,也有不少机构打着要颠覆新东方的旗号,有的基本已经打了两年,现在差不多到了被颠覆的边缘,但是好像不是被别人颠覆掉,是我们自己颠覆自己。谁说过一句话,与其被别人颠覆掉,还不如自己把自己颠覆掉。

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现在说的“互联网+”,应该加上移动两个字,其实是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在1995年进入中国,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在PC端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什么一直到了2010年以后,实际真正爆发是到了2012年以后,才爆发出来了这种移动互联网的焦虑症,是因为突然我们发现我们随时随地的用一台手机,就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所有的信息,以及购买的所有物品。现在包括电影票,我全是在我的手机上买的。所有的支付,包括给新东方所有的高管送鲜花,给我家里的孩子生日的时候送东西,都是通过网上微信支付,支付宝就过去了原先我给新东方的高管们,邮件处理基本上90%的工作都在邮件上处理,现在我是全国通过微信来处理,除非特别机密的东西,邮件你发送的可能到第二天、第三天才能反映,所以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但是从教育这个领域来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原来要想听哈佛大学教授的演讲讲课,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必须完全首先注册进入哈佛大学,而你进入哈佛大学门槛是如此之高。但是哈佛大学最优秀的教授的课程,几乎80%、90%就已经在(英文)系统里面了,你注册(英文)其实都是免费的,只有你把这门课上完了,最后参加考试,获得证书,才要交50美元。而在哈佛大学校园本身听同样的一门课,学生大概要交1500美金到2000美金,汪潮涌原来交过不少这样的钱。教育无处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在,未来随着4G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快速通道,宽带田溯宁在这连接,你爬到喜马拉雅山顶上,也能够听到所有教授的讲课。所以对教育来说,已经没有了,因为我们现在跟教育部在做一件事情,在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优质教育不能达到的地区做一个连接,为边远地区中小学布局以后,把新东方和其他可能收集到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给它输送过去。而在那只要有一个助教,就完成了跟面对面教学差不多这样的效率。

但是坦率地说,“互联网+”的出现,受害最大的也是教育,为什么呢,因为教育由于变成了一个无时无地都可以接受的这样一个东西,所以把教育的本质一部分给抹杀掉了,我们教育变成了一个表面上浮华的获取一些知识和信息,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教育是改变一批人的教育,从思想上、境界上、深度上改变,并且由这批人重新引领世界的发展。所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特别容易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甚至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他们能够经受信赖,不受干扰的,不断进行研讨以后,往深入方向走。但是现在在互联网的这个时代,这样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被冲淡,而无限制的推崇信息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被推崇,这个是几乎不能被逆转的我觉得。所以在未来在互联网无所不及的年代,在教育体系中,有这样一个精神的,并且排除干扰的,可以面对面探讨的,并且深入探讨的互联网系统,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国家战略。因为我始终相信,整个的社会是被一部分觉悟了的精英分子所引领向前的。但是这样精英分子的产生,必须是深刻教育的结果,这是我个人的,可能是大家会反对的一个想法。

其实问大家一个问题就会明白,为什么在互联网上面,我们这些人的讲话,都能看到的情况下,还要不远千里地来到沈阳来,跑到这样一个密集的房间,面对面地交流,是因为你觉得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留下更深刻的东西。从整体来说,对于新东方来说,刚才田溯宁讲到了工具和本体的东西,作为工具可以扔掉,而本体是业务发展的不可分的一部分。从这个方面来说,大部分情况下,任何产业,其实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本体的一部分,因为你是没法扔掉的。因为原来新东方的教育体系,学生走进教室,我派了一个老师,最后学生说新东方好,再来一批学生。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离开互联网是完全转不动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系统,老师和家长的互动系统,学生自我推送系统,所有的自我评判系统,以及学生对于成绩的统计系统,全部在互联网上。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全国同类老师,1000个老师都是在教高中英语的话,他知道自己在高中英语打分多少,他教了多少学生,他教的学生在新东方排位是多少。这种东西就是全世界互联网畅通才能够发生的事情。

在教育领域中间,到底是线上教育好,还是线下教育好,是大家反复讨论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讨论了整整两三年,最后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是(英文)的模式,刚才提到这个模式,不是从(英文)走向(英文),而是O2O的融合,只有这种融合才能带来最好的模式。比如新东方,不光是课程上线,管理也在上线,但是也有很多原来做纯粹线上教育的公司,发现没有完成闭环,所以不少公司现在在地面开点。为什么在地面开点,因为地面带有重资产的模式,为什么要开,他们发现只有地面上的环做了以后,线上的环才能完整,当然要不要有纯粹的教育,要有的。我把教育简单粗暴地分为两种人群,18岁以上的人群和18岁以下的人群。我曾经在中国最好的高中调研,问高中生你们喜欢学习吗,只有10%不到的学生举起手来,如果没有家长强迫,你还喜不喜欢学。大家都不举手。你为一门课疯狂,为语文课疯狂,为一门课举手的人也不到10%。大家知道线上教育,主要是急于学习的自觉学习能力,才能产生效果的一个教育,因为在教育中间,效率是不管用的,尽管刚才文京讲到提高效率,在工厂效率非常重要,但是在学习中间,效果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效率多高,哪怕用半个小时讲完了两个小时应该讲的东西,但是学生的效果没有达到的话,你的效率就等于是负面的作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18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我们后来发现最好的方法,依然是你能够强制性的把他按到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去,让他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一点靠自觉学习的移动互联网上真的很难完成。但是18岁以上的孩子,就是自觉学习人群,你们到这个会场来,没有一个人强迫你来,是你自己要来的,没有人强迫你来,为什么,因为你从心里想学东西。18岁以上,凡是想学的,一定是自觉学习人群,所以用互联网就没有问题。新东方的颠覆是18岁以上的人群,今年开始,所有18岁以上的学习的课程全部上线。但是在线下形成俱乐部式的学生可以互动的系统,18岁以上的还是线下为主。互联网要看哪个是加的,那个是主的。“互联网+”教育领域,依然是本体加工具,我认为是这样的概念。

刚才讲到焦虑,我再讲一下,为什么焦虑,焦虑就是你在自己的系统内,发现没法维护自己的生态系统,会被外部的生态给颠覆掉,这个时候你才会焦虑。当你自己在系统内完善的时候,就不叫焦虑,为什么所有的手机厂商会焦虑,是因为小米产生了颠覆性的模式,就是玩的不是手机,或多或少我是会焦虑的,因为教育模式极有可能被颠覆掉,能颠覆你的人,永远不是你眼中看到的敌人,你眼中的敌人是颠覆不了你的。所以你搞不清什么时候会有新模式,因为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千变万化,无所不能,如果你只是讲究变化的话,那是没有着落点的。所以刚才在吃早餐的时候,我孩子讲了一句话,对一个老外。我说当你遇到一个反复无常的女性的时候,你讨好她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坚定你自己的立场。因为她也反复无常,你也反复无常,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原点,没有中心点,你坚持立场的本身,是能够适应她的反复无常,只有在这样的你立足中心点的前提之下,也许你才能有取胜的可能性,我个人是这么感觉的。我们的俞校长讲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上面。俞校长都用手机来订花和订票,大家知道是为什么了吧,以不变应万变。

俞敏洪:

在什么都变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定心。

汪潮涌:

刚才俞校长讲的信息量非常的大,里面有两点我非常关注,第一点讲的是功能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是人的功能,企业和功能的自然的延伸。两年前我记得马化腾跟我们大家有一个座谈,他第一次提出来,现在移动互联网手机变成我们人的一个电子器官,24小时除了睡觉都离不开它,这个已经是比PC时代大大进了一步。PC时代每天在网上的时间4个小时,现在在移动时代,每天大家在手机上网的时间是16个小时,或者24小时都在网上,这是一个PLUS,是一个功能的延伸。

第二个,就是讲O PLUS O,因为过去我们讲O2O是(英文),从一个状态到另外一个状态。而(英文)就是1+1大于2。刚才他在教育里面讲的例子非常好,因为我们也一块投了几个教育项目,比如我们投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家教公司,叫龙文(音),全国有1000多个点。一年前开始加上了移动互联网,把家教一对一变成了24小时的家教,24小时答疑,24小时学生可以找到老师。这种效果非常的好。所以为什么过去12月,中国第一牛股是教育的O2O,叫广东全通教育,去年这个时候是27块钱,现在是280块钱,前段时间是360,完全疯掉了。因为大家看到了O PLUS O对教育、对医疗、对金融,这些服务行业带来的一种巨大的变革和影响。所以他的观点非常好,效率加效果,也是第三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下面请我们小米的刘总,讲讲小米在“互联网+”方面的一些做法。

刘德: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在做小米之前,我们看到的互联网的两个时代。第一个是PC时代,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空间轴的问题,天涯若比邻,不管你在美国、中国,两个人都可以讨论,这是解决了空间轴。移动互联网时代,它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时间轴,你这个人不管坐在马桶上、餐桌上,都可以拿起手机谈话,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解决了空间轴和时间轴,我们要在一个新的关系上上思考问题。

我看了俞老师买了一个新衬衫,我说俞老师你买这个衬衫在哪买的,我只有回家在电脑上才能买这个衬衫。但是那个时候可能就忘记了。今天我问他你这个衬衫哪麦德,他说凡克买的,给我发了一个链接,我一下子买了三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权重增加了。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玩过电脑游戏,如果我规定说,就在今天中午12点钟,在这个游戏里用到我这把刀的用户,这把刀会有很大的权重,就在今天中午12点半到13点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我控制了互联网的峰值,在这个时间上,他拿起手机一定要园这个游戏,这个时候有峰值,有这个功能,它大大地提高了企业对用户的调动力,我随时随地可以调动你。

大家想一想,小米在没有一家实体店的情况下,我们每星期只在12点开放一次,每星期只做一单生意,我要确保这些人在我指定的时间,我指定的人来到这个网上。如果这一周我给所有的新用户一个(英文),这周来的都是新用户。下周给所有的老用户一个免费的手机套,来的肯定都是老用户。我们打破这个关系下,你让谁来,谁就来,让谁哪个时段来,就哪个时段来。我们去年米粉节的时候,调动了1000多万人在线购买,今年米粉节,我们调动了2000多万人购买。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时空端被打破以后的形态,这是我想分享的。

现在可以节省(英文)的成本,它可以让企业提升效率,第二个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把产品从工厂直接卖到用户手里面去,节省掉了所有的环节。第三个,你可以大大地降低产品决策的成本。因为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用户共同,精准地定义你们的产品。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家电企业,可能每一款家电,它每一种家电做100款,有30种赚钱,70种赚钱,最后觉得还OK,传统的家电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互联网的方式,我可以通过跟用户的沟通和交流,精准地针对一款产品,针对80%人,只做一款产品,实现单品爆款,大大地提高效率。这是一点。

再有一点,互联网提供一个透明的环境,它可以让全网帮助监督你的企业,监督你的产品。像小米任何一款产品发布以后,马上就有人来拆开,他用的谁的屏,谁的(英文),谁的外壳,最后大家说这样的产品,这样的价格厚道。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他开始成全那些完全完全透明的企业、完全透明的产品,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互联网它是不是工具。

是不是互联网作为工具的企业,都叫互联网企业呢,我想不是,如果你要成为互联网企业,就要到达第二个境界,把互联网作为一种价值观。为什么是价值观,刚才我讲过,在今天的打破时间观的观点下,单体权重大大加强,对单体用户足够尊重,这是互联网重要的一点。用户买了一个产品,遇到小问题,你是不是全心全意的在网上帮他解决,当他提一个小建议,你是不是全心全意的改变它。这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点,你是不是尊重单体用户,第二个,你是不是服务于80%的用户。我们讲有几何倍数的增加,只有服务于80%的用户,你才是制造业产业的红利。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你是不是做极致的产品,因为互联网的竞争要比传统竞争激烈的多的多,因为你所有的产品都是透明的,所以只有极致的产品才能生存,只有经得起几百万人推敲的产品,把你产品做到接受大众的监督,你有合理的价格,合理的品质,合理的标准。有两个境界,第一个把互联网当工具用,第二个,要把互联网作为一种价值观。如果一家企业真正来奉行互联网价值观的时候,你就是互联网企业,也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谢谢大家。

汪潮涌:

谢谢刘总的分享,他讲到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念,从工具到价值观,这也许是小米的成功的一个最核心的一个秘诀,我想接着问一个问题,刘总讲到小米客户的参与度,讲到一个峰值。我特别好奇的就是,你有6000万用户,或者你的新产品出来的时候,几百万用户同时给你反馈,给你建议,给你提出需求,要求,你怎么处理这么海量的这种用户的反馈?这种峰值你是怎么样的能够控制住它?

刘德:

第一个,今天小米注册用户超过1.1亿人了,活跃用户八九千万人,而且都是集中在20岁左右的理工男生。这些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呢,第一他懂产品,理工是懂产品的。第二个,他有良好的教育,他知道哪好。第三个,张三喜欢的,李四也喜欢,李四喜欢的,王五也喜欢,它是一个整个的消费群。每次我们的产品抛到网上去,网上并不是说有几千万人,同时给你回馈意见,往往这里边有意见领袖,所以一般来讲,一个产品大概能有十几万人参与这种讨论。而且互联网有趣的就是一个统计学,这些讨论真正的有价值的点,或者真正有差异的点,很快你就能统计出来。我们大概有一个40人的队伍,专门每天盯全网的对小米的反馈,这是专业的队伍。

第二个,小米还有一个思路,我们全民客服,小米应该讲8100多人这些员工,每个人都是客服,他们每天盯微博、盯微信,他们发现任何的问题,都会反馈回来,所以小米是一个全民的公司,我们用这种办法来反馈,谢谢。

汪潮涌:

谢谢。最后一位嘉宾张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从工业互联网。

张桂平:

对,工业互联网的角度。介绍一下自己,我是1995年从日本回来的,正好国内互联网兴起,到今天已经回国创业20年。我本人是搞机器专业的,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我首先回国创立了一个叫沈航(音)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里,我们这个团队是非常大的。除了我的机器专业以外,还有大数据分析,还有智能的感知,等等等等,这是我1995年回国创立的。

1997年,在自己都不太知道什么叫企业的时候,就被创业那个大潮带到办了一个企业,其实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董事长和总经理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就问了一下给我任命的那个人,交给我营业执照的那个人。他说董事长和总经理当什么呢,他说还是总经理管事,我就当了总经理,创造了格微软件公司。格微软件公司主要是做翻译,我大学是1980年,然后1986年,都在东北大学读硕士,后来读了博士,1990年到日本。创立的中心当时做了环球使者的作品,被翻译,被计算机理解,正好赶上国防有很多重大的工程,我是航空学院的老师,就加入了国防行业,进行创业,到今天为止,特别是工业化的技术、产业化的技术,我们是做的最好的,也是规模最大的。由于我自己从小爱教育,所以创建了一个北方软件学院,北方软件学院的理念,我们非常大胆地说,我们想做中国教育的突围者,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做突围者,让学习快乐,让学生成长,让教育充满爱。我们在网上O2O+O,我们在网上做的,基本跟于老师做的一样,因为我本身是做软件和互联网的,我们在这方面走的很快,基本上在线上的这部分,我们都做了。线上的这部分,我们正在做一个工程。想把大学生们,引入到这个平台上,能够承接中国工业淘宝网,分出来的企业需要大学生去做创新创业的一些工程。

我们最近五年做了两化融合,也就是“互联网+”,就是要加到企业上去。比如说中小企业的普惠工程,给中小企业加上市场部、科研部,加上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帮助你推,帮你销,给中小企业,找它的痛点的时候,去帮助它拥抱互联网。我们对大型企业做了一个升级工程,这个升级工程,首先给我们沈阳的10亿元以上的100多户企业,送去了支持中心。这个支持中心,以前他们围绕自己的专利标准也就几千条,我们现在给它送去的产品是上百万条,或者三四百万条,首先给这些大企业送去了,每天每时都发生变化的一个工业智库,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我们在最近两年,把两化深度融合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叫中国工业淘堡网。

提起“互联网+”,我想这个“+”,我来理解的话,我一个学软件的人来理解,首先就是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有多快呢,大家现在互联网都在说好多好多的这个,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有趣,就是用跑百米的速度,来跑马拉松,这就“互联网+”的加速度。实际给我们企业,包括我们互联网,搞互联网的软件企业,也提出来一个加速变革、转型,或者刚才俞敏洪老师说的,你加速起来不知道竞争,已经不是什么联通颠覆移动了,而是马化腾的微信等等,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我觉得是加速变革和转型的时代。

那么我搞软件来讲,我如何来理解“互联网+”呢,我觉得搞软件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心远(音),那是一个面向过程的远,用心远编程的时候,通过需求完成认识的时候,后来提出了C++,这个人后来获得了计算机界最高的图灵奖。心远加了一个符号,使软件变成了服务,已经不是面向过程,而是面向什么,面向用户的需求,面向对象来编程了。我们不需要再理解那些逻辑,那些统计,那些编程需要的这些知识,“互联网+”,所以这是一次重大的转型。

在做“互联网+”的时候,是我们企业应该做减法的时候,我们首先从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企,辽宁国企比较多,要做减法,第一个要简政放权,要转变观念。第二个就是刚才王文京老师说的,扁平化,你的层级不能那么多了,如果那么多的话,你不减少掉,是适应不了互联网要求的数的。刚才小米的模式已经告诉我们,刚才刘总说的互联网精神,互联网境界是什么?互联网价值是什么,我觉得我就不重复了。所以说我觉得“互联网+”跟产业发生的变化。第二个就是两化融合。大家都说融合像乘法,刘老师也在说“互联网+”,“互联网+”一定会变成“互联网×”。对我们做互联网的企业,或者传统的软件企业提出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就是我们要做除法。做什么样的除法,大家都说云计算,天上飘来这么一朵云,为什么云计算提出这么多年,我们的企业感受不到给他们带来的东西,甚至很多的云计算中心变成了电炉子,没有数据,只有烧电,耗能,我觉得就是我们的除法没做好。为什么除法没做好,我们要真正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就是它的碎片化,我们再也不能开出一个软件平台,像航母一样让你企业用。而是要把产业碎片化,碎片化到什么程度,现在每个人的APP,可以微拍摄,拍摄那一小分钟,我就觉得这个人太聪明了,谁发明的我不知道。但是今年会给各个运营商,带来多大的价值。拍了那一小会儿就上了,昨天我在现场就拍了好多的微视频,就是很小的主意,很小的APP,就可能使我们企业,使我们大众方便了,互联网变成了给大家提供服务的东西。

碎片化,你的管理软件,不管你管什么的软件,ERP还是什么,不能像原来大而全的一个软件,而是要根据企业,根据用户的不同,给它碎片化。做螺丝刀的时候,不能做一个螺丝刀,而是一米的、两米的、三米的等等不同的工具,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企业会拿来做。我把这个过程规划成从云到雨的过程,这片云如何滋润我们企业,我们各个产业的雨,是这次我觉得“互联网+”、“互联网×”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这也是我们做中国工业淘堡网艰辛的过程,我们从云到雨,如履薄冰,我们敲开企业的门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再不拥有互联网,再不拥抱互联网,再不加互联网的时候,你将被淘汰,他们真的不信,你不信也得做进去。我们中国淘堡网是像汽车4S店给企业提供服务,还不行,我们做成了超市,所谓超市,把大餐都变成了碎片化的小菜。这个时候企业觉得我用一下这个,用一下这个,就觉得非常好,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情报雷达,还有什么专利通,情报通、市场通,还有我们的政策通,因为中国的企业一定要理解,特别中国的中小企业。一个政策来的时候,可能我们知道的晚了,或者不知道,就有可能被颠覆,或者失去了。所以我们从做4S超市,把软件碎片化成超市这样的。最后我们给它变成菜单,让企业来选,你选择什么样的服务。

那么中国工业淘堡网服务一年多来,我们现在做了大型企业,深度的服务工程,给它加上了它的市场部,加上了它的创新部,加上了它的政策研究部、决策部等等,我们深刻地体会,企业在融入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把云变成雨才能做。

汪潮涌:

张总裁,您讲的非常好,我们企业到底有多大的意愿,我想问一下王总,他在这方面的感受更深一点,谢谢。

王文京:

有人调查过,中国今天的企业有三个人群,10%的知道“互联网+”,也在成功的推荐了“互联网+”,80%知道“互联网+”,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还有10%还没有做“互联网+”的意识。也就是说90%以上的企业,今天都意识到“互联网+”的这个重要性,但是80%还不知道怎么做。从实践来看,一个企业要把“互联网+”推荐好,除了我们了解现在这些技术的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就是说要认识清楚“互联网+”带给企业真正的改变是什么。第二个就是找到好的切入点。认识到“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改变,前面我们说了一些,实际上我们看到五个方面的改变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个,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真正的商业的模式。第二个,建立起员工驱动,不是领导驱动的,这样一个内部创新的模式。第三个,建立起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这样一种运营的方式。全球企业,很多年前就有专家和企业,在提出也在推进。但是今天互联网,特别移动互联网带来一个便利,你可以配置资源,哪怕是一个小企业,原来一个跨国公司可以做到,但是现在一个小企业就可以做到,因为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变革,它很大的改变,计算的范围从原来的一个企业级计算,变成社会级计算。第四个方面的改变就是数据驱动。我们原来做信息化也好,企业抓信息化也好,重点都放在流程上,刚才我们这个院长也讲到这个。但是实际上在互联网化之后,企业的营运的方式,重心从流程转为数据了,不是数据不重要,但是比流程更重要的是数据。小米刚才讲到,你的产品决策,你的营销等等。第五个改变就是企业可以更快的时间,更及时地来做出你的决策,推进你的各项营运的措施。所以这五个方面的改变,这是“互联网+”带来的重大的变革。

入手点,我们看到很多今天已经成功推进的互联网化的企业的话,几个重点的入手,一个就是数字营销,这是现在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消费品类的企业,其实工业品一样也应该从这里着手,数字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直达你客户,形成新的营销的方式,来提高你的整个企业的市场的拓展,更好的满足客户。第二个热点,就是放在企业社交,或者说我们大的升级了的这个企业协同,企业社交,企业协同。内部的还有跟你伙伴的整体效率的提升。第三个着手的重点,智能制造,像刚才提到的客户参与设计,客户的参与你的产品管理,还有今天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制造和工艺链环节的提升。第四个重点我们叫共享服务,比如企业的财务、企业人力资源,怎么样通过建立一个云的服务平台,把你全国的财务人员,全国的人力资源的事物,集中处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这四个方面,我们看到是今天很多成功推进了“互联网+”的企业着手的重点。

最后简单说一句,其实“互联网+”,我们看到今天一批网络公司,电子商务的公司,还有一些传统行业的,像刚才刘总举例的几个企业,他们都走在前面了。但是我们看到,其实互联网化,互联网所有的企业,它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实际上关键就在于你企业的认识,你的决心,还有你在推动这件事上的行动的速度。好,谢谢。

汪潮涌:

谢谢王总的精采总结。刚才我们张院长提到一个概念,说现在云变成了电炉,光好看不下雨,我们的老总对云,中国的云产业,是有很大的一个推动的,你是怎么看这个观点?

王文京: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云,现在的APP STORE就是云,用的时候就用上,不用的时候就放到相册里。今天大部分的这种APP STORE,手机界面,基本都是云的架构。他提的是云计算,但是今天大家所有的面向互联网的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无论是阿里云、华为云,我能说到很多,如果今天你还认为云跟你生活没相关,或者不理解的话,我相信你就OUT了。云就像工业时代的电一样,你不用它就等于这个时代IT最没有竞争力,最没有影响力。我认为刚才谈到的企业本身,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关系,今天信息化的所谓的推动者,可能成为云计算,互联网化的阻碍者。因为在云计算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不需要CIO了,都被外包了。如果今天还能存在这个CIO的话,应该变成(英文),或者(英文),我觉得我们很大的今天的观念的阻碍,就是因为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本身。工业革命早期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电厂,那个时候发电的很牛,但是现在不需要了。我们越过简单的名词,应该看到技术变革最深刻的含义,而且勇敢的拥抱它。

张桂平:

我非常同意田总的观点,作为中国的云计算,确确实实是一场革命,这是不用怀疑和否定的。但是我刚才强调了从云到雨,我更强调做软件服务的时候,我们的云是太大了,我是一种形容,绝对不是说这个。而且对于全国正在建设的各种云计算中心,但绝对不是田总说的云计算中心,田总说的云计算中心,是中国极力推动的。而我们没有深刻理解云计算的云计算中心,特别是政府推动的云计算中心,要加小心了,我觉得绝不是你自己在形成一块一块东西,一个小东西,你就会形成的。我非常同意田总的观点,不是云计算,我们做的几个都是云平台,在服务的时候给它多大的东西,是砸下来,还是变成雨滋润它?是服务的观点,谢谢大家。

汪潮涌:

我也同意张院长的观点,不能把现在的计算做成了新一轮的房地产,圈地运动,这是不想的。我想问一下刘总,讲到小米的时候,讲到小米要引领中国4.0革命。在小米蒸蒸日上的时候,日本的索尼宣布破山。小米除了手机以外,你的“互联网+”的战略,除了最近做的家电、空气净化器、智能家居,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往上PLUS,叠加的?

刘德:

有人问我小米是不是增长的太快了,每年增长那么快,像一棵竹子一样。我说传统的企业更像一棵松树,但是它有可能突然倒塌了。小米更像一棵竹子,环境好,它一夜之间就能长起来。种过竹子的都人都知道,它是慢生的,里面有春笋。一年半以前,我们成立了小米生态链和小米生态投资,用投资的方式让小米成长,让小米成为竹林。小米能做好是有限的,我们能做好手机、电视已经很好了,我们计划在未来得两三年时间里,投资一百家小米的硬件企业,最终实现小米能连接一切、控制一切的梦想。包括我们投的创业公司和我们的美的战略联盟,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已经看到的,像小米的手环,小米的净化器,小米的耳机、移动电源,都是整个体系里的。

我想在这表示一下,小米的生态链体系非常开放,我们愿意跟在座的企业家和企业合作,谢谢。

汪潮涌:

本来最后我想东华老师讲一讲,但是把提问的环节交给大家,第一个问题交给我们刘东华老师,剩下的问题给其他的几位嘉宾,有没有问题?这位女生,自报家门。

提问:

好,谢谢。我是来自四川的志愿者,我们做的是一个特色服务,一个是考学,一个是商务旅行。我们正在考虑做“互联网+”这一块,但是我们的客户群体是年龄偏大,第一个不用PC。第二个只有开发移动互联网,我想请刘东华老师给我们一些建议,就是在开发移动互联网上,对于这样的中高端客户群体和年纪大一点的客户群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谢谢。

刘东华:

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非我所长。而且我觉得你既然定位一个客户群,你定位自己的业务模式一定要和核心能力匹配。如果你定位那么一个客户群,它的应用习惯,和你能提供的那个产品的服务,非常不匹配,我觉得你一出发,这个就太难了。

提问:

我们的客户是可以统计的,但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习惯,但是微信在改变他们,像俞敏洪老老师说的,他用微信在交流,所以我们想给大家更多的黏性。可能就像现在的脉脉,或者像之前做的人脉。也有点像正和岛,但是我不知道用怎么样的方式让他们做的更多、更好。

刘东华:

你刚才这么一说,我觉得确实有点像正和岛。

汪潮涌:

第一件事情,把你的客户变成正和岛的岛亲。

刘东华:

因为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下面说。首先像刚才文京说得,大部分企业家这个互联网转型是非常艰难的,而且是被动的,是都几乎不愿意主动走出那个舒适区的。而且即使产生了主动变革的想法和愿望,依然很艰难。我做正和岛,老朋友知道,我是从1999年就开始想这个模式,开始做准备,但是到今天刚刚找到一点感觉。再举一个例子,张瑞敏(音)在十年前就开始要编审,张瑞敏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叫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他觉得海尔、联想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但是想跨越这个时代太难了。所以去年以来我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定要学会和未来谈恋爱,昨天还不错,继昨天的能力,昨天还站在这,明天我们一定不是主角,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明天的主角是谁,明天是谁等着我们。像潮涌说正和岛我们有一个正和瓷器(音),领军人物是大学开始创业,做互联网,也经过多少次的这种摸爬滚打,现在专门帮助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其实就在几天之前,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把包括京东等等这些最具实战派的领导者,都弄到一起,形成一个实战团,如何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所以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我觉得首先把你的既有的核心能力维护好,同时我觉得有些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谁能帮你解决跟谁合作。

提问:

谢谢正和岛的刘老师,欢迎投资未来的我们。

汪潮涌:

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

各位大咖好,我也是岛亲,我这个企业存在三十年的历史了,我们这个企业站在今天互联网上,包括讨论“互联网+”的问题,我感觉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我们这种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可能眼下还不是“互联网+我们,需要我们加互联网。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现在给大家的一种感觉,就是假冒伪劣,或者产品质量是一个比较大的痛点,这个问题在我们“+互联网”、“互联网+”情况下,有哪些资源能够发酵,产生一些平台?

汪潮涌:

你想问哪一位嘉宾?时间有限,小米的刘总。

刘德:

小米有很多富二代的留学生,有很多的长辈都是中国的企业家,他愿意派子弟来小米实习半年、一年,在我部门里就是有两三个,这是非常好的方式,我愿意跟你分享。

提问:

我的问题问的不清楚,我们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让中国制造业的口碑,或者产品的评价,比较好的应用,让它是比较平等的环境。因为之前的中国假冒伪劣或者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比较严重的一个痛点。

汪潮涌:

你的意思就是不能让互联网影响产品本身的品质,这个下面跟嘉宾再沟通吧,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张桂平:

我觉得你就是要真正的学会去利用互联网,这个是再快捷不过的,真正从内心你作为企二代,你要从内心去拥抱互联网,而不是说说而已。

汪潮涌:

好的,时间已经超了,我们就不留时间总结今天的话题了,大家有空到网上去看我们今天的各位嘉宾的精采的观点。今天各位嘉宾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互联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展望的战略,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听众,谢谢。

相关专题: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

[责任编辑:wanggq]

人参与 评论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