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文旅路径:从旅游目的地到北方旅游门户


来源:凤凰资讯

原标题:天津滨海新区的文旅路径:从旅游目的地到北方旅游门户|新区新城的逻辑

方塘智库|余婷婷 许伟明

海洋,是和外界联通的道路。海港,是出发与归来、路过与停留的地方。照理说,商业、金融、旅游,最容易在这里发展。

天津153公里的海岸线,皆绵延于滨海境内。但是,作为一个滨海城市,这里并未似大连青岛,成为文明馅儿的海洋风情旅游城市。外界更多看到的是,依托天津港,滨海新区成为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当然,这与其工业上的先天基因,以及城市发展历史较短都有关联。

但这种局面也在逐步改变,这座外表“硬”和“重”的城市,文旅产业也在逐步集聚发展,城市的休闲气质正逐步提升。

过去的十年,滨海新区经历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人口的快速聚集,已具备一座新城的雏形。在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对匮乏的前提下,过去十年中,滨海新区扬长避短,多个主题公园项目相继在落地。

2010年6月,天津邮轮母港正式投入使用。随后几年,邮轮产业增长率,远超GDP平均增速,在新消费时代,展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邮轮游的逐步火爆,滨海新区的文旅产业迎来最佳契机。

而在自贸区政策的落地之后,环球购、平行进口汽车购物商城,成为新的旅游业态。

方塘智库认为,随着大众旅游、与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作为附加值高,且低碳环保的产业,旅游业将是一片投资的蓝海,对于促进滨海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及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而言,均大有裨益。如果说,上一个十年是滨海新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和旅游业的布局阶段,那么下一个十年,是对城市文旅生态进行重构的十年。

重构城市文旅生态,滨海新区需要对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进行更高的战略定位,并纳入到整个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中去,通过核心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转型。在完善相关的食住行购等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外,同时应整合滨海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和海滨城市旅游资源,形成沿京津冀发展轴线和海岸带相互衔接的,集绿色走廊、人文景观、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区域性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集群。这本身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工业城市到旅行目的地的营造

只有高楼大厦,而没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城市,是一座“精神和文化空城”。在城市化进程中,古村镇、遗址等,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九河下稍天津卫”,半部中国近代史,天津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尽管30年前,滨海新区大部分地区仍为盐碱荒滩,但其辖区内的塘沽、汉沽地区仍留下大沽口炮台、北塘村等古迹。大沽口炮台素有“津门之屏”之称。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逐渐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为主体的完整防御体系。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之时,大沽地区成为北方的军事要地。如今,炮台遗址以“海门古塞”之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

离大沽口炮台30公里处,北塘自明朝初年随成祖朱棣移民形成村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北塘依河临海,自古兼得鱼盐漕运之利,富庶一方。北塘为明清海防重镇,皇都卫城,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帝国兴衰,被史学家评价“一个北塘镇,半部晚清史”。

北塘古镇与大沽口炮台与动感活力的主题公园群交相辉映,一动一静,展示滨海新区的两面。

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滨海新区从工业园区转向功能齐备的新城的十年,人口聚集近300多万人。与滨海新区有着类似发展轨迹的深圳,在20世纪80 年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然后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人文景观的建设,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潮流的领跑者。

在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滨海新区十余年前便开始布局主题公园。

2000年5月“基辅”号航母告别了俄罗斯的维佳耶夫军港启程,由上海救捞局“德意”号拖轮拖离,途经大西洋,绕好望角,穿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的南海、东海、黄海驶入渤海湾,于2000年8月29日顺利抵达天津新港南疆码头,历时102天,航程16850海里,完成了航运史上的一次壮举。2011年10月,永久坐落于汉沽航母园区的世博天津馆正式对外开放,航母主题公园正式落成,成为滨海新区旅游的标杆。

几乎在同一时间,大连海昌旅游集团也开始在滨海新区布局,经过几年的筹备,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响螺湾旅游板块,地处海河南岸的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于2010年9月30日开业,由极地海洋馆、阳光海游城、酒店式公寓、城市旅游大道及嘉年华板道街等五大功能区构成。

近年来,国内主题乐园加快在滨海掘金的步伐,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中生大道北首生态岛内,占地40万平方米的天津方特欢乐世界于2014年暑假正式营业,为京津冀地区首家高科技主题公园。

自此,滨海新区现代主题公园的整体分布初具格局。而在陆地之外的海洋,为滨海的旅游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010年,6月26日,天津邮轮母港正式投入使用,四天之后,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旗下,当时亚洲最豪华的邮轮“海洋神话号”缓缓驶出港口,这艘精致奢华,充满艺术气息的邮轮,让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港口完成一个美丽的转身。

邮轮母港位于天津港的东疆片区,设计理念独特,取“凝固的海上丝绸”的意象,与南疆、北疆港片区隔海相望。轰鸣的起重机与集装箱,与进出港口的洁白邮轮交相辉映,也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转型的今昔对照。

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之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业态应运而生,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彼时旅行还止于参团观光。以工业园区起步的滨海新区,长期将发展工业放置于第一位,也在文化旅游上的考量则显得薄弱。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求知、求新、求乐的欲望逐渐增强,旅游业划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甚至成为人们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呈爆发式增长。文旅产业在新消费时代的巨大潜力,成为必争之地。

随着生态岛、东疆人工沙滩等项目的落地,购物游、工业游等业态的出现,滨海旅游区的功能相继完备,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的加快建设以及公共交通的逐步完善,滨海新区的文旅产业对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贡献将逐步提升。

目前,滨海新区拥有A级景区11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7家、旅游特色村(点)17家、星级饭店27家、驻区旅行社46家。2015年滨海新区共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

相比制造业及港口物流,旅游业对于滨海新区的经济贡献也许并不明显,仍处于布局阶段,业态相对单一,配套亦有待完善。然而,方塘智库认为,旅游产业作为低碳环保,且具备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随着大众旅游、与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将是一片投资的蓝海,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及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而言,均大有裨益。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除了产业和经济上的协同之外,也包括三地市民通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文旅产业是为先导。

现代邮轮游:从目的地到旅游门户的升级

初到天津,得知我爱旅行,朋友便积极向我推荐东疆港的人工沙滩,而在调研期间,出租司机到食肆老板,说到滨海新区的旅游景点,也会不约而同地,提及人工沙滩。节假日期间,短短一公里多的沙滩上,访客常常破万。

天津境内153公里的海岸线,全部集中于滨海新区内,然而,一方面由于天津为海河出海口,海岸线以滩涂为主,并无具备观赏价值的碧海白滩;另一方面,依托世界第四大人工深水港——天津港,滨海新区长期以外贸和制造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开掘重视不足,使得天津并未如青岛和大连等城市,发展为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直到2010年邮轮母港的落成使用,滨海新区的海洋旅游逐步迎来曙光。中国港口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十个港口接待过现代邮轮,包括大连、天津、青岛、烟台、上海、舟山、厦门、广州、海口和三亚。数字显示,目前上海港仍是国内第一大邮轮母港,占据邮轮市场的66.7%的份额,天津港占据17.7%。

国际邮轮经济的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达到6000 美元以上时,邮轮经济便具备了发展条件。而在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 就已约7500 美元。邮轮旅游总体而言是奢侈消费,但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游客的增加带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平均成本,使邮轮逐步走向以中产为主的大众。

数据显示,目前邮轮旅游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只有0.05%,即在一百个人中,只有0.05个邮轮游客。而去年的数据显示,美国邮轮的市场渗透率达3.3%,欧洲邮轮市场渗透率约2%。如果以欧洲2%的市场渗透率来推算,那么在未来,中国邮轮旅游规模还能有40倍的增长空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戴明,根据经济模型大胆预测,到2020年天津邮轮母港对腹地GDP贡献有望达到79.6亿至127.8亿规模。

未来,中国的邮轮旅游业充满想象空间,从邮轮的设计和制造,到邮轮运营公司,再到港口和城市,都希望在这片蓝海里占得先机。而邮轮公司的竞争率先展开。

不论是从目前的京、津、冀一体化大交通的打造,还是未来邮轮母港发展的前景,作为北方地区邮轮产业发展的龙头,天津邮轮母港越来越吸引世界各家著名邮轮产业集团的目光。目前,皇家加勒比、公主邮轮、歌诗达邮轮等国际顶级邮轮公司,已确定了明年天津邮轮母港航线,公主邮轮更是针对中国北方客户准备推出环太平洋航线。

对滨海新区而言,来自全球各国的游客的购物消费、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将给经济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围绕豪华邮轮的制造、修理维护和停泊补给,也将带来相关产业链的繁荣。

目前天津邮轮母港的乘客,主要来自京津冀等区域。随着邮轮的普及、推广,以及铁路、航空的日益便捷,作为北方最大的邮轮母港,天津港的辐射腹地将拓展至东北三省、华北五省市、西北五省区。这也将意味着,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和更多层次的文旅产业上,滨海新区拥有超越本区域的文旅整合机遇。无疑,邮轮旅游的兴起,是滨海新区从旅游目的地发展为集散地的最佳契机。

方塘智库认为,下一步滨海新区的旅游业发展应该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借助邮轮母港,将这种集散地的价值进一步发挥。也就是,从游客上下船的地方,变为游客出入境旅游的门户——尤其是中国北方游客出海、外国游客通过海洋进入京津冀的第一门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天津邮轮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并未对滨海新区其他的旅游景点产生较明显的带动作用。一冷一热的局面,一方面缘于滨海新区基础设施、旅游配套的不完善,尤其是接驳交通的欠缺,另一方面,对于区域内乃至在京津冀层面的旅游资源的整合还有长足的空间。

方塘智库认为,若要完成邮轮母港从目的地到集散地的转变,其落脚点一在于完善相关的食住行购等配套,二在于整合滨海新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和海滨城市旅游资源,形成沿京津冀发展轴线和海岸带相互衔接的,集绿色走廊、人文景观、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区域性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集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城市文旅生态构建

于家堡高铁站,紧邻着一条近一公里长的“环球购”购物长廊,来自30余个国家的近万种商品在此展销。这些进口商品因为中间交易环节被大大压缩,享受保税仓储、运输、展销等政策优惠,相较传统渠道进口的商品而言,价格低廉许多。在2014年自贸区落地之后,滨海新区内陆续出现了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空港欧贸中心、于家堡环球购等,以进口商品销售为主题的商场相继开业,卖场单日客流量经常可以达到四五万人次。而天津港的平行进口汽车中心,2015年的销售额便接近8万台,游客主力均来自京津冀地区,进口商品商场逐渐成为滨海新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在自贸区政策下,滨海新区开始布局购物游,两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将在空港保税区相继落成,欲以打造、串联环球洋货购物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产品,实现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一方面,是野心勃勃的布局新产业,一方面,却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短板日益凸显。这无疑是滨海新区旅游业尴尬的侧影。

以大沽口炮台为例:景区门口没有公交,从港口过来的重卡呼啸而过,没有人行天桥,也没有斑马线供游客行走,交通接驳也极为不便。距离市区数十公里的航母主题公园,公共交通同样不便,如非自驾,基本只能支付高昂的车费。

依据一般规律,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均具备以下特征:服务业整体水平和质量相对较高,包括公共交通发达、食宿行便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城市文化丰富多彩。

方塘智库认为,上一个十年是滨海新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和旅游业的布局阶段,下一个十年,是对城市文旅生态进行重塑的十年。滨海新区需要对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进行更高的战略定位,并纳入到整个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中去。落到具体层面,需要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重点在于交通接驳以及城市配套的完善,并在票务、服务、营销进行的整合。

在另一方面,协同、合作,对于文旅产业发展同样意义重大。随着津滨间的轨道交通建成通车,京津冀城际高铁网络的形成,滨海与天津市区、北京以及河北等城市的文旅资源的融合、互动,对其辐射腹地的拓展尤为必要。滨海新区的客流主要来自于京冀地区,而北京、天津市区、河北的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与滨海新区形成很好的互补。京津冀在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除了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链之外,更在于通过错位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

以工业园区起家的滨海新区,旅游等服务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有其历史性原因,也因为旧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逻辑,对于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塑造的漠视,导致滨海新区城市在文旅软实力的积累,落后于经济数据。滨海新区文旅产业的未来的应有之义,是重塑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软实力。

城市形象是城市生态环境、经济活力、风土民情、文化底蕴等的综合构成,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声誉的无形总和,同时使外界对其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和美好的联想。

随着自贸区和邮轮母港的发展,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以及文旅产业的集聚发展,城市休闲气质大幅度提升,一个文质彬彬的滨海新区变为可期。

[责任编辑:xiaoqp]

人参与 评论
分享到: